本文摘要:摘 要:傳統的《金融監管》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虛浮枯燥,學生學習效果不好。 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金融監管》課程的教學,本文借鑒科研的學習模式,把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應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摘 要:傳統的《金融監管》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虛浮枯燥,學生學習效果不好。 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金融監管》課程的教學,本文借鑒科研的學習模式,把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應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科研反哺教學在《金融監管》課程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引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學習,針對案例進行自由討論,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金融監管原理和機制的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模式; 科研反哺教學; 金融監管學
一、《金融監管》課程傳統教學方式面臨的問題
《金融監管》課程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涉及諸多交叉學科的特征。 在金融監管的課程學習中,只有將基礎理論與現實實際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具備在高精尖領域擁有競爭力的綜合型高素質創新人才,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所需的棟梁和人才。 本文以《金融監管》課程教學為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通過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在《金融監管》課程中的實踐,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探索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
目前,《金融監管》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虛浮枯燥。 以至于現在很多高校的上課情形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著書上全都寫著的內容,學生們在下面低著頭不知道在干什么。 人是在教室里面坐著,心不知飛到何處去了,宛然有一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錯覺。 傳統模式下,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現在大學生上課抬頭率越來越低。
此外,還忽略了知識就是拿來用的,不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金融敏感性,導致人才培養出現了供需偏離表現。 傳統教學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有淺薄浮于表面的知識,而沒有抓住深層內涵; 必然導致質疑精神的缺失,批判性思維的匱乏,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育和提高。 這種背誦式、紙上談兵式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教學內容與現實發展的脫節。 金融專業教學環節普遍面臨著盲目性、趨同性與滯后性的問題,行業痛點極為明顯。
本文研究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其主要以案例為依托,通過把一個案例出現的問題劃分成幾個子問題,交給學生,讓其先思考。 在稍后上課期間,通過帶著問題上課,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反思,從而確保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在老師與學生討論交流案例、解決問題的雙向互動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傳授、傳承及創新,使師生在互動式學習探究過程中,共同取長補短、開拓進取、求是創新。 這種創新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學生抬頭率、聽課率不高的現象。 該新模式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效果,而且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通過促進科研案例與教育教學相融合,著力增強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
二、實施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新模式的意義
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新模式,已經成為許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遵循的規律,通過時事案例賦能課堂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實現了科研反哺教學。
(一)教學效果提升
首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通過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靈活教學知識,使學生在案例中學習,一改以前僅從書本上學習的方式,教學效果亦十分明顯。 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并且遺忘率也達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其次,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 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講學生聽”,課堂氣氛沉悶、枯燥、乏味,學生上課昏昏欲睡,老師對此現象也深感無奈。
只有快期末時,才慌慌張張地創造一天學完一本書的奇跡,這也造成現在學生學習知識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只求死記硬背地記下來應付期末考試的局面。 通過以任務為主導的案例教學模式,一改“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師生雙向良性互動的新模式,與此同時,也有助于形成更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師生關系。 通過以任務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探求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上課的抬頭率及參與度。
(二)學生能力提升
第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通過多任務案例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自主探索問題所在以及追溯原因。 第二,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分析案例完成任務的時候,需要回憶調取以前學過的知識,形成不斷喚醒不斷復習知識的閉環。 因此,更容易真正理解掌握知識,也便于更好地應用知識。 第三,提高學生溝通和表達能力交流或溝通,也是一種獲取信息的途徑,可以通過相互交談接受不同的信息。
通過以任務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模式,通過課堂上的相互討論和交流,思想的碰撞,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學術社交能力。 最后,深化對經濟金融問題的理解。 通過在課堂上分析案例,培養了一定的金融敏感性,養成關注時事的習慣,并善于、追溯經濟現象背后產生的原因。 更加理解國家的金融方針,明確政府經濟金融政策導向。
三、具體實施——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
金融監管是金融學專業大三下學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由于時間處于大三下學期,大部分準備考研的學生已經開始著手考研的課程了。 并且有部分學生到了這個階段學分已修滿,因此就算是合班上課,也不過二三十人左右。 人少,時間緊,任務卻不簡單。 金融監管課程是一門從宏觀視野研究金融行業的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對國家政府金融政策的解讀能力,以及對經濟形勢的分析能力。 此類能力,在今后進入社會進入企業時,亦十分重要。 通過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高效地學習金融監管的知識。
1、選擇案例,設計問題、任務。 首先,老師初選市場上的幾個熱點時事案例,讓學生選擇,哪個更感興趣更想討論。 或者由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去找自己感興趣或者存疑的案例,提供給老師。 選定之后,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甚至簡單地情景化演繹,板書必要關鍵詞,使學生們能夠更加理解、明確案例內容。 然后,開始劃分問題和任務。 這個案例中的主體,現在面臨著諸多問題,老師把問題分成幾個子任務給到學生,讓其思考怎么用金融監管的相關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的任務形式應該多樣,主要依據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本章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難點等來劃分。 隨著現代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和新信息不斷涌現。 在兼顧課程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將最新最熱點的時事案例引入課程教學討論當中。 使學生通過課堂就可了解到市場發展動態、熱點金融問題、經濟前沿發展現狀,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開拓其視野以及提升其金融素養。
2、老師授課,實施教學。 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首先,需要求學生在課前了解本章內容,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在課堂教學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正式行課時的學習,就變得更加輕松或更有效率,做到了教與學的雙贏。 其次,給出本次案例和任務。 讓學生先思考,已有知識能否能夠解決案例中面臨的問題? 不能解決? 思考哪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 帶著問題和疑惑,在稍后學習知識時就更加有目的性,聽課不會再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云里霧里。
這也是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方式的重點,在正式上課之前,以任務為導向,在心中已經有了本章知識的基本框架,就如有了思維導圖,等到在上課時,就可跟上老師思路,不慌不忙。 此外,在基礎知識教學時,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知識,老師應利用好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準備設計與教材知識內容相匹配的、圖文并茂的多媒體電子課件,采用不同的動畫等表現方式,將知識點細化,深入淺出地講授,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原理和方法等。
3、案例討論。 通過學習知識之后,即刻開始案例討論。 如此,把課堂中才學的知識就可以立即運用起來,解決本次的案例和任務問題,即現學現用。 學習知識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要學會靈活應用。 學了的知識就要拿出來用,不會用的知識,學了也會忘。 討論部分可以先在座位上自行討論,之后,班級一起討論交流。 學生起來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嘴說,可以用肢體表演等等。
這種動靜結合,讓學生眼、口、心等多個器官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易形成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討論回答部分,要和學生的切身利益聯系,與平時成績考核關聯。 比如在平時成績里占比30%,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 或者選擇使用隨機抽號的方式,選擇某學生起來回答,表達他的看法觀點。 防止有的學生搭便車,不積極思考討論,上課摸魚。 在課堂案例討論時,教師應組織其他學生對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的回答內容進行提問,形成思想之間的碰撞,產生新的火花。
四、總結
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 然而,對于熱點時事案例的討論,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是提供給學生各方面不同的思路,把知識通過案例活學活用。 此外,老師還應鼓勵學生不同的創新思路,肯定思考的意義,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互相督促學習,共同進步。
通過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應用到《金融監管》課程教學之中,對于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避免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且大而空的教學模式的弊端,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參與度、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 堅持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案例教學,堅持科研反哺教學,把時事案例分析貫穿在教學課堂中,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分析探索問題的能力; 將最新的金融時事案例通過多任務的形式融入課堂、同步討論,實現了時事案例反哺教學、教學與經濟金融時事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鄭劍輝.高校金融監管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4)
[2]蘇俊宏,徐均琪,吳慎將 等.科研賦能教學模式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02)
[3]胡婧,張劍,朱銀霞 等.科研實踐嵌入式教學模式探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02)
[4]張玉香,王一強.案例導入——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01)
[5]宋金剛,游遨,林莎.基于“科研反哺教學”視角下的課堂改革思考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0(22)
[6]耿濤,孫偉民,關春穎 等.基于科研反哺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以“光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科學,2020(23)
[7]高奎松,隋丹妮.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分析及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8(06)
作者:田杰 周尚群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