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碎片化閱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化策略> 正文

    碎片化閱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化策略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1-23 10:43

    本文摘要:【摘要】新媒體環境下閱讀方式很多,高校圖書館傳統的紙媒資源逐漸邊緣化。 微信公眾平臺逐漸發展為高校圖書館提供服務的重要陣地,筆者以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后臺數據,通過用戶分析、內容分析、消息分析、活動分析等,對微信公眾號的建設情況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閱讀方式很多,高校圖書館傳統的紙媒資源逐漸邊緣化‍‌‍‍‌‍‌‍‍‍‌‍‍‌‍‍‍‌‍‍‌‍‍‍‌‍‍‍‍‌‍‌‍‌‍‌‍‍‌‍‍‍‍‍‍‍‍‍‌‍‍‌‍‍‌‍‌‍‌‍。 微信公眾平臺逐漸發展為高校圖書館提供服務的重要陣地,筆者以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后臺數據,通過用戶分析、內容分析、消息分析、活動分析等,對微信公眾號的建設情況進行分析,準確定位讀者需求和喜好,總結經驗進行相應的策略調整,開展創新服務模式,為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 圖書館; 新媒體

    圖書館論文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紙媒面臨著巨大挑戰‍‌‍‍‌‍‌‍‍‍‌‍‍‌‍‍‍‌‍‍‌‍‍‍‌‍‍‍‍‌‍‌‍‌‍‌‍‍‌‍‍‍‍‍‍‍‍‍‌‍‍‌‍‍‌‍‌‍‌‍。 自2011年,高校圖書館緊跟時代潮流,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與讀者見面。 現代大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之外,更偏向于利用移動設備達到休息的目的,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 在此背景下,圖書館的紙質和電子資源如何有效利用? 微信公眾號應運而生。 但如何將圖書館資源推廣出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書館論文范例: 論數字時代圖書館古籍整理與保護

      筆者以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研究對象,通過用戶分析、內容分析、消息分析、活動分析等方式,利用推文內容、推文閱覽量、分享次數、閱讀完成率等指標,分析高校學生的粉絲黏性,從而優化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服務。

      一、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現狀

      自2018年起,公眾微信號內容和功能做了諸多改動,包括調整公眾號菜單、推送內容和形式等。 初始名稱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公眾號”,后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宗旨是為廣大師生服務,提供圖書館紙質和電子資源的宣傳,信息共享等。 微信公眾號共包括3個子菜單:1.我的圖書館。 2.最新動態。 3.常用服務。 子菜單中的欄目會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實時調整,不斷完善。

      本文通過公眾號后臺數據,分析讀者需求。 2020年公眾號閱讀量比去年相比增加了336.72%,全年點贊量與去年相比增加了102.27%(數據采集均截止至2021年1月31日)。

      (一)公眾號用戶分析。 2018年關注人數33人; 2019年累計關注人數2528人,增長了75.61倍; 因2018年公眾號推文并未完全開展,關注人數多為技術人員和圖書館內部人員,為完善公眾號的建設提供意見和思路。 2020年關注人數6977人,年增長率為175.99%; 至今關注人數7022人。

      微信公眾平臺自2019年開始粉絲激增,主要原因是現代大學生使用網絡獲取信息具有便捷性、時效性、成本低等特點,在紙質資源逐漸被數字資源取代的情況下,僅依靠圖書館藏書和常規的讀者服務并不能增加讀者到館率。 圖書館的服務不能被動去發掘,主動走進同學們已經成為趨勢。

      公眾號關注人數的年齡分布多趨于18-25歲之間,多為大學生,本校教師對公眾號的關注度不高。 主要原因是推文內容與學生關聯性更強,然而,教師也是本校的主流群體之一,對公眾號的傳播影響力也很大,分析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增加與教師相關的推文很有必要。

      (二)內容分析。 2019年發布推文54篇,2020年發文157篇,2021發文1篇。 根據閱讀量對3年推文進行排序。

      通過上述數據,2018-2020年,關注人數持續增長,2020年推文上榜率更高。 根據送達閱讀率和閱讀完成率可以看出,關于圖書館的開放通知,廣受同學關注,推文標題內容越明了,粉絲黏性越大。 根據特殊時間的相關熱點推文,同學們的關注度較高,分享率也明顯增加,例如《【通知】中醫數字圖書館開放啦~》,公共衛生事件突然而至,導致本校師生在家線上教學,電子教科書的需求很大,中醫數字圖書館及時有效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四六級考試前,關于銀符數據庫的推廣,分享率極高,且存在一人多次分享的效果。 第3條和第5條推文,擬人化的語言,也更容易產生共情性,快速被接受,融入同學們的生活。 VPN的需求量很大,與網絡中心溝通后發布《VPN的使用手冊》推文,得到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為方便查找,省去煩瑣的翻頁尋找,將其設置為關鍵詞回復直接跳轉至原文,加大了該推文使用的便捷性和利用率。

      (三)消息分析。 根據微信公眾號后臺數據,采用一次性采集信息原則,對2020.9.1-2020.1.30的關鍵詞回復消息進行收集。VPN的獲取位居榜首,與推文VPN的使用說明的總閱讀量成正比,方便快捷的獲取方式得到本校師生的認可。

      臨近期末考試,同學們到館率很高,“一座難求”的現象每天上演,為此圖書館及時出臺座位預約系統,方便同學到館,也避免“小爭執”產生,通過對話框直接輸入座位或者預約,直接跳轉座位預約指南,及時為同學們送上一份溫暖。 數據庫設置關鍵詞回復,節省了師生尋找數據庫教程的時間,內容與技術的統一,更有助于為讀者提供創新服務。

      關鍵詞回復功能及時解決了人工重復工作情況,解決了勞動力浪費的問題,但同時關鍵詞回復的更新要時刻關注,時事熱點的切換,關鍵詞的設置是否合適,都需要老師進行審核。

      (四)活動分析。 在微信公眾號的推廣下,活動參與人數和獲獎人數都有顯著提升。 如:由安徽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主辦的“EBSCO杯”文獻信息獲取體驗大賽,2018年參與人數10人,二等獎1人; 2019年參與人數17人,獲獎人數1人。 2020年采取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參與次數達到331次,參與人數有117人,獲獎人數12人,2020參與人數的年增長率達到588.24%。 活動的參與人數與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成正比。

      微信公眾號的推文時效性很強,碎片化閱讀方式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但是弊端也很明顯,一個用戶會同時關注多個公眾號,有價值的推文很容易被淹沒,能被讀者閱讀到的幾率很小。 綜合各種因素,關于最近重要的活動推文,可以在比賽開始前、比賽中段、比賽結束都進行推文制作并發送,每個時期內容側重點有所不同,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比賽近況,激起同學們的競爭精神,并根據同學們的信號反饋,為下次活動吸取經驗。

      二、建議

      (一)發展教師讀者,開展創新服務。 圖書館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論文檢索、查重與查新等服務應逐步跟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可通過線上方式解決,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為教師群體提供精準全方位服務。 基礎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要善于發現不同身份讀者的需求,特別是教師群體,教師作為高校的主力群,權威性較高,得到老師的認可,對公眾號的吸粉有重要作用‍‌‍‍‌‍‌‍‍‍‌‍‍‌‍‍‍‌‍‍‌‍‍‍‌‍‍‍‍‌‍‌‍‌‍‌‍‍‌‍‍‍‍‍‍‍‍‍‌‍‍‌‍‍‌‍‌‍‌‍。

      (二)關注不同時間段的熱點,提高原創推文質量。 文章質量優和原創度高應作為推文的主要選擇方向。 由后臺數據可以看出,除去圖書館通知類推文外,推文閱讀量高,送達閱讀率高的文章,多是與讀者需求密切相關,且經過反復修改,有一定創新的文章。 例如《座位預約指南拒絕占座,我們是認真的! 》,推文標題簡單明確傳達圖書館態度,也讓同學明白問題的嚴重性,這類推文粉絲黏性較高。 因此結合不同時間段,推出緊密相關的原創推文,應是高校圖書館老師后續審核推文的原則。

      (三)完善服務團隊,加強互動形式。 微信公眾平臺工作不是簡單的日程維護,優秀的團隊建設是信息時代的制勝法寶。 目前我館剛組建了志愿者服務團隊,各部門服務方式有所不同,針對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有閱讀推廣團隊、信息素養團隊、新媒體團隊投身其中。 團隊人員之間存在專業不同、年級不同等問題,這對每個團隊的領導者都是考驗,多舉辦線下會議以及不同形式的團建活動,加強交流,快速熟悉起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同學們的人際交流能力。

      三、結語

      微信公眾平臺解決了“互聯網+”時代圖書館面臨的信息傳遞不對稱問題。 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適應信息的快速發展,多嘗試信息化方式,例如微博、微信等碎片化閱讀平臺,以優質、創新的內容為支撐,結合我館已有的各項讀者服務及圖書數字資源,從全局意識指引數字化信息服務,實現垂直傳播,將“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撞擊轉化為信息傳播渠道的碰撞,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內容+技術+運營”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開展全方位的圖書館服務創新,使碎片化閱讀平臺真正成為圖書館面向讀者的“代言人”。

      【參考文獻】

      [1]蔣敏.高校團委新媒體平臺建設初探——以江蘇開放大學“江城青年”微信公眾號為例[J].視聽, 2020(11):166-167.

      [2]焦媚.醫院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提供信息服務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20, 44(01):41-43.

      [3]高馨,李曉彤.基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公共圖書館微信服務——以“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微信公眾號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39(06):56-60.

      [4]楊淑敏.高校圖書館微服務建設現狀及其發展策略[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38(02):67-70+76.

      [5]郭宗敏,艾立民.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7, 41(03):20-23.

      [6]喬建萍.媒體融合背景下圖書館微信平臺社會影響力提升策略[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9, 43(03):62-64.

      [7]李東升.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服務影響力研究——以福州市大學城高校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3):58-60+63.

      [8]李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建設實證研究——以北京服裝學院圖書館為例[J].辦公室業務,2019(03): 176-177+180.

      [9]姚寧.碎片化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創新與突圍[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06):83-86.

      作者: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李歡歡 鄧勇 程新 王月霞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8848.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