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本科數學人才培養目標總的需求,我們以建構主義學習觀為指導,以課堂教學設計為抓手,探索了基于9W模式的曲線積分教學設計。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向實現金課目標邁進。 關鍵詞:9W模式,曲線積分,教學設計 2018年6月21日,教
摘要:針對本科數學人才培養目標總的需求,我們以建構主義學習觀為指導,以課堂教學設計為抓手,探索了基于9W模式的曲線積分教學設計。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向實現金課目標邁進。
關鍵詞:9W模式,曲線積分,教學設計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8月份,又專門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要求。[1]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金課”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因此,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設計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對打造“金課”顯得尤為重要。
一、9W設計模式
9W設計模式包括教學完整的三個階段:教學前期分析(3W準備階段)、教學過程設計(5W實施階段)和教學評價設計(1W檢驗階段)。
二、教學前期3W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
這屆學生共計76名學員,主要來自東北三省、內蒙、重慶和海南等地,大部分是高中畢業生,共計58人,占77%。知識認知基礎:學習了恒力沿直線作功、橢圓及其標準方程和向量點積微元法知識。能力認知基礎:初步具備建模能力;初步具備發散思維能力;情感認知基礎:學生正處在好奇心比較強的階段,對數學有畏難情緒,心中存在“數學無用論”思想。
2.教學內容分析
概念的建立、計算公式的推導和計算步驟的得出以及曲線積分的應用是本節的重要內容。前承《對弧長的曲線積分》,后接《格林公式》,起到的是承前啟后的作用;內容既包括概念,還包括計算和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對概念的教學從定義式、框架結構、存在條件、物理意義和常用性質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體現了發散思維的過程,是數學思維方法培養、科學探究過程演示和解決“數學無用論”的教育素材。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形成并掌握概念;知道存在條件、物理意義和常用性質;掌握計算公式和計算步驟;能力目標:會應用曲線積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發散思維和歸納演繹,增強建模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嚴謹學習態度;感受數學的簡潔美和對稱美。
三、教學過程5W設計
1.課堂導入設計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本節課以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在奔向月球之前克服地心引力作功這個實際問題引入,采取發射實況錄像和發射步驟示意圖的形式。
屬于關注熱點的經驗性導入方式。設計目的:由于采用的是剛剛發射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的視頻,手段新穎,實效明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員的注意力。達到了導入設計的效果。不僅如此,通過后來對問題的解決,還實現了本節課的首尾照應,并讓學員覺得高科技離我們并不遙遠,增強了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教學方法設計
本節課以問題驅動式為主,采取了直觀動畫演示手段,將板書與多媒體有機結合,并將課堂進行模塊化的處理方法:分別為引入模塊、概念模塊、計算模塊、應用模塊、總結模塊和引出模塊。設計目的:無形中就體會了數學的建模過程,不僅學到了概念這一知識,而且還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會了數學中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感到數學是有用,有價值的,摒除了“數學無用論”的念頭。同時,也加強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資源設計
本節課從CAI課件、網絡課程、PPT課件等方面對教學資源進行了設計。
4.例題的設計
數學的例題教學,不僅能加深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等方面,能發揮其獨特的功效。
5.板書的設計
板書是教材內容的集中反映,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板書的好與壞影響課堂的教學目標的達成。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板書是采用的是“歸納提綱式”板書設計。按順序歸納出兩個大點,七個小點,進行升華、深化,提綱挈領地反映出來。這樣板書有深度,便于學員把握知識的重點和有關問題,對培養學員的抽象思維能力有較好的作用。
四、教學評價1W設計
經過了教學前期3W準備分析、教學過程5W設計之后,最后就是1W教學評價設計。通過組織學生座談、教學督導組專家聽課及學生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對用9W模式進行設計的曲線積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和評價,結果表明:這節課目標明確,課堂導入精彩,方法運用靈活,資源運用恰到好處,例題選用準確,目的性強,板書設計合理,重點突出,教學質量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Z].教高函〔2018〕8號.
[2]陳慶文,張雪鑫.士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教學方向論文范文:課堂方面論文翻轉課堂與信息化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既不是完全以教師為主,也不是完全靠學生自學,應該是師生雙方都成為了翻轉的主體。本篇課堂方面論文認為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有更多的責任研究學生,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需求,只有這樣翻轉課堂才有實施成功的可能,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