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互動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文章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以導學案的問題為抓手,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著眼點,推動地理知識持續更新和教學評價的精準反饋。因此,信息技術與地理導學案教學的有機整合,有助于重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放的
摘要:互動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文章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以導學案的問題為抓手,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著眼點,推動地理知識持續更新和教學評價的精準反饋。因此,信息技術與地理導學案教學的有機整合,有助于重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導學案,地理教學
地理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中國電化教育》(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雜志創刊于1980年,曾用刊名《電化教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是我國教育技術領域創辦最早、影響最廣的兩個大型綜合性學術期刊之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提高地理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將信息技術實際運用于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理解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找到它們與教育規律的契合點,才能形成最佳教學效果。導學案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參與主動性與探究合作性,進而優化學習為目的而設計,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有顯著作用。
地理教學本身具有探索性,若配有導學案,一方面,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和練習;另一方面,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豐富的資源拓展學習,將信息技術與導學案相結合,重構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將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地理教學的特色,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轉型和升級。
一、信息技術與地理導學案整合的教學流程
互動教學是課堂教學高效率實施的關鍵,即課堂教學過程應該充分體現教與學相互融合及交互影響的動態過程。以導學案的問題為抓手,突出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設計不但要能啟發學生思維,而且問題的敘述語最好也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其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持續更新升級教學內容與方式,著力打造“設疑—探究—解決—共享——應用—反思—創新”的主動型與互動型探究認知過程,最終利用互聯網、智能技術等大數據來實現教育評價的精準反饋。
二、以“熱帶氣旋——臺風”為例的教學實踐1.課前自主學習
學生從導學案中獲得有關臺風的知識,并根據導學案的內容進行課前自主預習。這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有選擇地利用導學案中的資料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進度,加強思考的過程。
這實際上也是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讀圖能力,進而提高地理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可通過批改導學案,或在互聯網平臺中獲得學生有關臺風的預習反饋,從而了解學生關于臺風的學習情況,以及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學習漏洞。
教師在利用導學案導學過程中,以學情分析為基礎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以及通過學習所能達到的水平,實現以學定教。通過合理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的認知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2.課中深入探究
(1)貼近生活,導入新課。教師應先讓學生明確臺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并利用導學案中所反饋的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并利用互聯網資源,尋找既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又貼近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想學、樂學、好學。
上課時,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多功能教室、電子白板、計算機教室等設備。新課的導入,教師可播放一些從互聯網搜索的最新發生的臺風視頻,如利用2018年9月16日超強臺風“山竹”橫掃廣東省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臺風的危害。結合學生對臺風“山竹”的親身感受,提出有關臺風的問題,讓其使用相關軟件去學習有關臺風的知識,激發探究臺風的興趣。
(2)小組探究,強化練習。提示學生:請掃下面二維碼了解臺風,并且在網站上自主檢索,了解更多與臺風相關的知識,完成練習內容。當然,學法指導要貫穿始終,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創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
練習內容:
、. 臺風的概念和分布。
、俑拍睿号_風是形成于或上,一種強烈發展的。
、谂_風和颶風:在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級以上的,稱為臺風。形成于其他海域的稱為颶風。
③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幾個等級?名稱和等級劃分標準分別是怎樣的?
、. 臺風的形成過程。
、俾撓禋庑脑韴D,自己畫出臺風的原理圖形。
②根據臺風定義和原理,討論臺風形成的條件有哪些?(文字說明及畫圖示意)
、. 臺風發生季節:
、. 思維拓展。
、俪嗟姥竺嫔蠒纬膳_風嗎?
②高緯度的海洋上會不會形成臺風?為什么?
、叟_風登陸后會逐漸減弱還是增強?
、. 臺風的危害。
、倥_風的危害主要由 、和 造成。
、谡堄弥R架構圖的形式寫出臺風的危害。
、. 如何辯證看待臺風對我國的影響?(利和弊)
(3)成果交流及小結拓展。一方面,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并進行分享;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后反饋,每位學生登錄優彼致愿手機APP,向教師反饋自主學習中不懂的知識點,如臺風與熱帶氣旋的關系。教師根據優彼致愿APP中學生的反饋,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點撥。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講解。
(4)測評反饋。地理教師上課前設計一份有關臺風的試題,放到互聯網服務系統,在學習小組完成分享與交流環節后進行在線測評,當場就收集好學生測評的大數據信息,并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自動生成每個學生有關臺風這一內容的學習診斷報告,并利用大數據統計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分出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課堂效率。
3.課后精準高效個性化幫扶
在結束新知識學習結束后,教師將本節課的教學課件以及重點難點知識發給學生,利用網絡智能技術給不同的學生布置具有個性化的作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復習計劃。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拓展學習內容,以進行有效的課后復習鞏固,實現查漏補缺。
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個性化問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在互聯網上進行探究、交流。并且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對學困生進行精準個性化幫扶,針對學生測評反饋的情況,教師利用互聯網平臺、微信、QQ等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一對一視頻講解、微課輔導等多種形式的遠程輔導,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
信息技術與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有機整合,是把信息技術切入到教育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利用導學案,把課前、課中、課后有機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行分層教學,更好地實現課前學情分析,課堂師生互動以及課后的鞏固提高。通過互聯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課內外相互呼應,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高中地理教學創造一種新生態。
參考文獻:
[1]姜強,趙蔚,李松,王朋嬌. 個性化自適應學習研究——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學習的新常態[J]. 中國電化教育,2016(02):25-3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