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法、實證研究法,總結歸納出三多三少教學策略。三多:一是教師創意多,二是教的方法多,三是指導角色多。三少:一是講解示范時間少,二是集中講解環節少,三是排隊等候機會少。實踐表明:課中積極實施三多三少教學策略,既是貫徹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法、實證研究法,總結歸納出“三多三少”教學策略。“三多”:一是教師創意多,二是教的方法多,三是“指導角色”多。“三少”:一是講解示范時間少,二是集中講解環節少,三是排隊等候機會少。實踐表明:課中積極實施“三多三少”教學策略,既是貫徹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改革的訴求,更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發揮的保證,為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三多三少”;教學策略;教學效率
1研究目的
近兩年,運用“三多三少”學生運動負荷記錄表對青年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比賽進行測量統計,發現我區體育與健康課的平均運動負荷水平離國家要求甚遠,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實施“三多三少”教學策略旨在“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如何優化運用“三多三少”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規劃調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及提升教學質量是研究目的所在。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進行文獻檢索,先后在“主題、關鍵詞和篇名”檢索中導入“體育與健康課、教學策略”內容,分別有23篇、0篇、19篇相關論文。說明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可謂鳳毛麟角,研究的空間甚大。
2.2問卷法
調查問卷的抽樣對象:近兩年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的上課班級的學生。調查問卷的目的:學生對教師是否使用“showandgo”模式進行講解實踐的興趣和態度。調查問卷的內容:1.是否喜歡上體育課?2.是否喜歡老師的講解方式?3.喜歡和不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2.3實證研究法
設計學生運動負荷記錄表,實施“三多三少”教學策略并對體育與健康課的抽樣學生在運動負荷進行測量及記錄。從而分析學生在課中運動生理負荷的達標情況,驗證并提煉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供同行參考。
3“三多三少”教學策略理念
“三多三少”教學策略是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所提煉出來的,趨同性程度高。它是新課程標準理念“健康第一”、“以人為本”、“激發興趣”和“關注差異”的具體化呈現,對引領和指導體育教師如何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及提高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4優化“三多三少”教學策略研究結果與分析
4.1“一多”:教師創意多
有時,我們常為學校的球架球門少而苦惱,而體育教師的“創意”往往是解決這種困擾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提高教學效率的較佳策略。
張老師用創意“造”出了一個個球門,既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激發學生興趣,更提高了課的教學效率。學練環節1:他把學生分成了兩人一組,A生雙腳開立半蹲成“球門”,B生快速運球射球入門,緊接著A生快速搶球后,雙方輪換角色反復練習。學練環節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A、B生手拉手半蹲成“球門”,C、D生傳接球后快速運球射球入門,緊接著A、B生快速搶球后傳球,雙方交換角色反復練習。
兩個教學關鍵環節時長12′,教師講解示范和小結用了1.5′,學生學練賽的運動密度為9.84/12′=81.9%,平均運動強度在145次/分以上。學生在整個學練過程以“運球跑、搶球、傳接球、運球射門”等綜合技術運用的學練比賽為主,學生很感興趣,學習熱情高漲。一位睿智教師,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解決了實際問題,落實了“以生為本”和“激發興趣”的新課標理念,學生愛學樂學,教學效率高。
4.2“二多”:教的方法多
創意之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夠多的學練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教學效率。陳老師在上單手肩上投籃課時,關鍵教學環節如下:1、集體徒手練習、持球的個人練習;2、相隔2米距離的持球的兩人合作投籃練習。陳教師上課的思維仍停留在單個技術的碎片化教學模式里。學生無法將已知經驗與新知識架起橋梁并實現知識遷移,即投籃技術沒有與運球、傳球等實現連接,學生不會打球就不足為奇了。
梁老師關鍵教學環節則如下:1、個人原地運球后投籃及搶籃板球及快速運球回終點;2、兩人一組的原地傳接球后投籃及搶籃板球與快速運球回終點;3、兩人一組的行進間運球傳接球后急停投籃及搶籃板與快速傳球;4、三人一組的快速傳接球后投籃及搶籃板球與快速拆分傳接球。這是基于運動項目的結構化教學模式,利于學生將舊知識與新經驗進行重新整合與建構,利于同化與順應。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有成功感,隨著運動能力的逐漸增強,學會打籃球便順理成章。
陳老師的教學關鍵環節的平均運動密度47%,平均運動強度為133.8次/min,均未達到國家標準。而梁老師的平均運動密度84%,平均運動強度為145.8次/min,遠超國家指標要求。因此,說明梁老師的教學方法多而有效,教學效果更好。
4.3“三多”:“指導角色”多
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教別人”的學習方式的學習效率最高(記住90%)。教學的本質是對話。這里所強調的“教別人”,是指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即先學會學生對未學會學生進行幫助指導,讓他們成為“小老師”進行“教別人”。
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對每一學生進行深入細微的指導在時間上是困難的。我們不妨大膽起用“教別人”方式讓學生去幫助自己的同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教別人”,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自身運用技術的能力和加深對運動技術的理解,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再次進行了建構,導致越學越好的結果。其次,生生之間地位平等,擁有共同的兒童語言體系,彼此間的交流通俗易懂,獲得被教的同伴接受。學生學習起來自信心強,積極性倍增,掌握動作技術也就更快速了。
4.4“一少”:講解示范時間少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人腦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在課中能有效避免出現認知超負荷現象,就能提高教學效率。
國外有專家提出“showandgo”講解實踐理念,“Show”即告訴學生要做什么,然后馬上讓他們去實踐(Go)。盡量做到這個講解過程在一分鐘之內完成。其目的是保障學生在課上能積極主動地“動起來”進行充分的學習。該模式概念清晰,指向具體和操作性強,體育教師拿起便可使用。
據觀察,一般常規體育與健康課至少有7個環節。如果教師每個環節要講2分鐘,整堂課就要花14分鐘時間在講解示范環節,再除去分組等候、隊伍調動、小組討論和展示等,學生實際運動的時間則所剩無幾。這樣的課堂就是無效課堂,因為練習密度低于50%,運動強度將不達標。運用“showandgo”理念是在講解示范環節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教學環節講解:1、學習什么動作技術;2、看老師做示范;3、要求是什么;4、重點是什么;5、下面開始練習。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如表4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使用傳統模式的課堂反感,不喜歡的理由是嫌老師啰嗦。而對教師使用“showandgo”模式進行講解實踐,能得到100%學生的積極擁護,并表示喜歡,因為學生的個性需求得到教師理解和尊重。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僅在關鍵教學環節上可以這樣操作,其它環節同樣適用。每個講解示范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分鐘內為宜。
4.5“二少”:集中講解環節少
小學生的持續注意力不長,天性好奇好動的學生有迫切“玩起來”的需求。因此教師在課中的集中講解環節不宜過多,能少則少、能合并則合并。這就能節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合作與探究學習,以解決問題并突破課的難點。
如小余老師上課的內容是快速跑,他在熱身部分先后安排了慢跑、徒手體操和快速反應跑游戲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跟學生提要求或講解示范,甚至在做每一節徒手體操前總要提醒學生幾句話等,總共7分鐘的熱身活動就白白耗去將近3分鐘時間。其實他的準備部分可以整合成一個環節:學生在繞圈跑時可以穿插徒手體操,學生在完成一節徒手體操后,教師可以通過口哨或手勢讓學生快速向外或朝圈中心迅速跑出限定距離。
又如小劉老師上課的內容是立定跳遠,熱身部分先后設計了徒手操、兔子舞、快快跳起小游戲三個環節,每個環節同樣是有講解示范和要求,總共8分鐘的熱身時間也是浪費了3分鐘的寶貴時間。不如這樣整合成一個環節:完成一節徒手操后,老師下命令“嗶嗶”兩聲,學生聽到哨聲迅速快快跳起,再下命令“嘀嘀嘀”,學生則雙手叉腰跳兔子舞,然后再重復練習。
這樣的整合既省時,又有趣。激趣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但不管采用以上哪一種整合方法,教師在開始前必須用簡短的語言向學生表達明白或示范清楚,否則將弄巧反拙,達不到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4.6“三少”:排隊等候機會少
體育教師歷來重視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他們基于教學內容或項目的性質,有了各種學生人數上的分組并安排小組進行合作與探究學習的過程。目前有兩種做法比較流行,一是盡量減少學生數量上的累積,如兩到四人為一組。二是安排排隊等候的學生進行相關技術項目的延伸拓展練習或素質練習。以上兩種組織形式均為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效率提供了參考。雖然有些體育教師運用了以上方法進行分組學練與比賽,可最終學生的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仍然未能達標,或出現練習內容與主教材脫節,或出現延伸拓展內容無效累加的現象比比皆是。
如朱老師在上雙手胸前傳球一課中,把學生平均分成四人一個組,然后讓學生站成四角形進行傳接球學練和傳球比賽。雖然這兩個環節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也好,可其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卻很低。因為一人在傳球的時候,另外三人依舊在排隊等候狀態,加之學生站著練習傳接球畢竟是屬于低強度的活動,在這種狀態下學習,必然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生分組中的教法設計至關重要,科學合理安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關鍵所在。
5結論與建議
5.1實施“三多三少”教學策略能更好地使課標精神理念落地,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驗探學”,促進學生學習上量的積累,達成質的飛越。
5.2“三多三少”教學策略優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保障體育與健康課堂中學生更多地動起來,使學生逐步喜歡上體育運動和體育與健康課,并逐漸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5.3“三多三少”教學策略優化的實質是“減負增效”。表面上看是“消減”了教師調控課堂的主導作用,“助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際上解放了教師和學生,讓學生進行“學練賽”實踐,從而提高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5.4“三多三少”教學策略的優化是將抽象的教育理念變作具體可操作的行動,優化運用,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運動負荷,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增長。
5.5建議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理念和主動轉變觀念,正確擺正教與學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體育教師要積極嘗試運用“三多三少”教學策略于課堂改革之中,使之成為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利器。
參考文獻:
[1] PhillipWard,汪曉贊,何耀慧.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結果(一)讓學生動起來[J].體育教學,2016(4):35-36.
體育教學論文范文: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
摘要:體育是小學基礎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以實踐為中心的活動類學科。就目前而言,許多體育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沿用常規的教學模式,雖然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效,但對課堂教學氛圍營造以及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的提升效果較差。對此,筆者特參考相關文獻,結合教學經驗,從體育游戲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以期為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提升提供可參考依據。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