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前言:關于農村學校教育的現狀和對策,已有無數的專家、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各自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有的說是經費投入不夠、有的說是師資結構不合理、有的說是辦學條件差、甚至還有的說是農村學校還在搞應試教育等等,并且都提出了不盡相同的對策。我不敢
前言:關于農村學校教育的現狀和對策,已有無數的專家、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各自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有的說是經費投入不夠、有的說是師資結構不合理、有的說是辦學條件差、甚至還有的說是農村學校還在搞應試教育等等,并且都提出了不盡相同的對策。我不敢茍同,僅從一個最最基層的一線教師的角度來談談教育均衡發展下的農村學校教育現狀及對策。
我1984年8月加入教師隊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至今近36年。一路走來,真是感慨萬千——今非昔比,F在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并不差,師資力量也不弱,經費不缺,學校教育和學校管理更沒大問題,但大家為什么都覺得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很難呢?我認為主要的問題就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留守兒童人數多,教書育人難度大
我在大營中學工作時,一位老師總結說:“解放前教書——老師睡著教,學生站著學;解放后——老師站著教,學生坐著學;再后來——是老師站著教,學生睡著學。”我聽后付諸一笑。而現在,恐怕是大多數老師都會感受到——老師跪著教,學生睡起學。有的專家、學者可能認為這是危言聳聽,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現實的經歷告訴我——事實確實如此。
除成績好一點的班級外,大部分班級(特別是初中)在上課時,有的學生在玩手機(有的學生甚至把課本挖一個手機大小的框,上課時把手機放在框里,裝著在看書,暗地里在偷偷地玩手機);有的學生由于晚上看電視、玩游戲而熬夜,課間、午間就出去跳,上課時疲憊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覺,生物鐘跟學校作息時間完全相反;還有的學生從小就沒認真學習過,什么都不懂,老師上課就像聽天書,不時還發出傻傻的笑聲。
遲到、曠課成常態。過去學生遲到,害怕被老師罰站,總是早早地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師上課。而現在呢?學生遲到了,老師不但不能問遲到原因,而且滿臉笑容招呼學生趕快到座位上坐好,生怕自己態度不對,或說話語氣不好,而導致學生不進教室而逃學,更怕傷了學生自尊致學生吃藥、跳樓自殺。老師,時刻繃緊的神經,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好好的上一堂課?
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抄襲成災。在農村,家長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不認真讀書,混完初中畢業就去打工。家長都如此說了,孩子還會認真學習嗎?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學生的高度,學生的現在也決定了他們的未來,同時也呈現出教師工作的難度。作業布置下去,走讀生有部分確實能在家里認真的完成,但住校生回宿舍,不是在看書,也不是在做作業,而是聚在一起東蹦西跳,你追我趕,互相追逐瘋玩意,逼急了要么借別人的作業胡亂的抄一下,要么干脆就不做。
二、法律法規健全,公民的法制意識增強,尊師重教成口號
我不贊成油鹽出好菜、棍棒出好人這觀點,但我贊成嚴師出高徒說法。要想學生成人、成才,沒有適當的懲罰是不可能的。改革開放以來,老師確實不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連學生違反紀律都不敢批評,還要輕言細語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孩子們,好好學習,讀書不是為老師、是為你自己呀!學生要是實在不聽,老師也只有默默的嘆息。因為,網絡上傳播的老師和學生的矛盾,一次次把教師推到風口浪尖,最后都是老師處于下風而平息。在今年部分縣市教師的合理訴求過程中,教師被個別領導(老師曾經教過的學生)說成是烏合之眾、是害群之馬,個別縣還發了《告學生家長書》,鼓勵學生及家長積極舉報教師喝酒、打牌、賭博……我不妄評誰對誰錯,但鼓勵學生和家長舉報老師,實在有點不妥,連學生都可以抓老師的把柄而凌駕于教師之上,今后的教育教學如何開展下去?
三、各種督導檢查多,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農村學校規模都不是很大,但麻雀雖小、肝臟俱全。學校人員很難做到管理與教學分開,基本上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教師除了教學之外還擔負著學校的其他工作,上級部門三天兩頭來檢查指導工作,老師們疲于應對,本來教學、安全、營養午餐就讓老師們喘不過氣,再加上平時的各種迎檢,老師們在其他方面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在教學方面畫的精力相對就少了,難免影響了教學質量。
四、上課期間會議、培訓活動過多
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本無可厚非。但學校領導、中層干部三天兩頭去開會,教師每學期都要參加好幾次各種培訓活動,短時一兩天,長時個把星期,參培人數有時過半,在安全第一的今天,留在校的老師也所勝無幾,只要能管好學生不出安全事故就不錯了,教學能做多少算多少。
面對以上存在問題,我想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解鈴還需系鈴人
面對學生的厭學、不學、道德品質差等行為,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范》來約束他們,但里面只規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全屬約定,沒有強制性。沒規定如果學生做了、違反了里面的條款,學校、老師該怎么做?學生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有關部門很有必要制定和出臺《中小學生管理辦法》或《中小學生管理條例》,讓學校管理有法可依,讓厭學、不學、道德品質差的學生在老師的逼迫下學一點知識、懂一點做人的道理,為社會的和諧少惹點麻煩、少添一點亂,也算是作一點貢獻嘛。
二、尊師重教不再是口號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經濟建設、精準扶貧的力度,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科教興國”“尊師重教”方面宣傳少了,就連最基本的黨的教育方針也提得少了(可能沒有幾個人能準確無誤的說出),老師的社會地位好像也慢慢地被人遺忘,還說什么“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等。
三、提倡安全第一、質量第一
教育就和建筑工程一樣,我們在強調安全第一的同時,也要強調質量第一。不要光強調安全問題一票否決,給學校隱形傳遞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的信號,這樣的教育總是怕這怕那,不敢放開手腳來工作,教育教學質量提不高,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四、職業教育早滲透,更應提前
沒有站在一線教書的人,可能不能理解“不學無術”這個詞語,對于不學、厭學的學生,天天都要坐在教室里“聽課”,一聽就是九年、十二年,學生是怎么熬過來的?老師又是怎么熬過來的?真的不敢想象。學生讀完小學,基本上認識了一些常用的字、也會日常生活中的算術了。進入初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和愿望,分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對想讀高中考大學的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其余的學生統統進行職業技能教育,校企合作,各得其所。與其花九年、十二年義務教育培養一個什么都不會的人渣,還不如花更短的時間去培訓一個有一技之長公民。學生縮短了學習時間,又有一技之長,國家節約了開支,社會更和諧,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素質教育呀!
五、減少會議、督導檢查,假期集中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培訓
可開可不開的會議、能在電話、能用文字落實的會議,可不可以不開。走過場、可不落實的督導檢查,可不可以不督導、不檢查。這樣,學校領導就有時間靜下心來研究工作,就會有精力來抓學校管理。對于教師的各種業務、繼續教育培訓,每年不只是要求在72學時以上嗎?每天8學時,九天就搞定。為什么要放下教學去學習、去培訓呢?再說又有多大效果呢?我想,換一下學習、培訓的時間,教師不是更靜下心來研究教學,不是有更多的精力來抓教學質量了嗎?還怕教學質量提不高?
教育方向評職知識:農村教育論文哪里發表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國家的穩定在農村,國家的教育也難在農村。對于發展農村的教育,真正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我們不僅要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更多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的巧干。
作者:楊延順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