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線上+線下”教學過程重構> 正文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線上+線下”教學過程重構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2-25 12:00

    本文摘要:摘要:為進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推動課堂革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課堂含金量,目前國內高等職業院校正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課程混改試點。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線上+線下課程混改為例,從課程整體設計、課堂

      摘要:為進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推動課堂革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課堂“含金量”,目前國內高等職業院校正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課程混改試點。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線上+線下”課程混改為例,從課程整體設計、課堂設計、結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課程內容重構闡述。

      關鍵詞:整體設計;線上云課堂;線下實體課堂

    建筑工程計量

      1混合式教學改革

      混合式教學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人人出彩為出發點,全面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線上教學靈活自主、喚起認知+線下教學角色互換、合作探究”的交互優勢,依托公共資源教學服務平臺(得實e學)構建的“課程教學線上云課堂”以及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踐活動基地、虛擬仿真中心等“課程教學線下課堂”,結合課程特點和性質,以工作過程、工作項目和任務為載體,靈活利用任務驅動、探究研討、以練代講、案例交流、成果展示等課堂教學活動,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做到過程考核與成果考核有機結合,實現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參與式、沉浸式學習,營造“精設計、高互動、滿活力、愛學習”課堂教學新生態,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打造優質高效“金課堂”。

      1.1兩個課堂

      線上云課堂(構建的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交流的網絡虛擬課堂)+線下實體課堂(師生“面對面”教學的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踐活動基地等教學場所),通過課程“銜接式”整體設計、重構規劃,充分發揮兩個課堂的交互式、協同式優勢,將原來傳統課堂的以“教”為中心直接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形成主動“學起來、動起來、做起來、研起來”為主要特征的混合式“金課堂”。

      1.2“多元”混合

      混合式教學是系統化、全要素的“混合”,在課程重構與教學設計時要體現教學環境的“混合”,教學內容的“混合”,教學方法的“混合”,教學組織的“混合”,教學手段“混合”,教學管理的“混合”與教學評價的“混合”,通過以“混”促“改”,激活課堂新活力。

      2課程整體設計

      2.1本課程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為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管理等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建筑領域預算員及相關崗位所應具備的定額、清單計量與計價知識與能力的課程。

      2.2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分析

      2.2.1課程目標在理論知識層面,學生應完整、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工程造價專業的理論和實務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國家建筑工程領域的相關政策法規、建筑類企業文化以及建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在技能層面,學生應具備熟練動手操作能力,即應熟練地掌握工程造價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2.2.2課程內容分析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工程計量、建筑工程計價和軟件應用三部分內容,通過分析工程造價員崗位能力,結合工程造價BIM大賽及1+X證書相關要求,以造價員真實工作程序,考慮學生認知規律,設計3個由簡單到復雜再到綜合的典型案例工程,實現從單層框架結構工程招標控制價編制(入門能力培養:簡單工程基本構件手動電算、手算及清單文件編制)→多層框架結構工程投標價編制(嫻熟能力培養:復雜工程量識別電算、手算及清單文件編制)→高層剪力墻結構工程計價文件編制(綜合能力培養:涉及地基處理、地下室防水、地上高層手動電算+識別電算綜合處理)三個層次遞進項目學習。

      2.3學情分析

      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差,對軟件類操作興趣濃厚。本課程采用“技能先行”,即先電算、后手算,以技能學習帶動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小組共同研討并協作完成任務效果不顯著,存在只有1~2個小組成員承擔任務情況,影響教學效果。針對此問題,本課程設計“多次協同”法,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4教學資源條件分析線上云課堂是線下實體課堂的重要保障,為充分調動學生在線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本課程教學資源類型主要包括:微課、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工作任務指引單、案例工程圖紙等教學資源137個。學生主要通過學院得實e學平臺開展線上云課堂學習、簽到、在線答疑、在線測驗、作業提交等教學活動。線下實體課堂在工程造價實訓機房進行。

      2.5學法分析

      2.5.1自主學習法教師課前通過學習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及工作任務指引,幫助學生在線、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問題總結能力。

      2.5.2小組合作探究法線下實體課堂以工程造價負責人(組長)為核心,按照線上云課堂任務分工,小組通過多次協同開展工程造價任務,包括工程電算、手算及成果展示及評價,培養學生團隊協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科學評價及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

      3課堂設計

      以工作任務“多層框架結構工程混凝土構件工程量計算”為例進行分析,本課程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打造“線上+線下”混改金課的方法和思路,按照線上學時占比30%~50%的原則,確定本課程線上、線下學時,本次工作工作任務共計8課時,其中線上2課時,線下6課時。筆者科學設計相互支撐和銜接的線上活動和線下活動。

      線上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圖紙識讀、混凝土構件電算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在線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在線學習測驗;在線輔導答疑;線下電算操作小組任務分工;教師通過得實e學平臺對“在線學習行為”數據進行監控、干預。線下教學活動主要包括教師教學內容精講及在線學習問題解答;學生按照任務分工安排通過“三次協同”合作完成混凝土構件工程量計算、成果展示工作任務,依據小組成果展示及得實e學平臺上傳的小組成果文件,開展小組間互評和教學評價。

      3.1工作任務指引設計

      本工作任務應用廣聯達預算軟件完成對多層框架結構基礎、框架柱、梁、板、樓梯混凝土構件工程量電算。1)確實利用線上云課堂教學資源做好混凝土構件電算技能準備。2)工程造價負責人根據工程特點結合團隊成員特點做好任務分工。3)小組及教師對任務完整質量評價均在得實e學平臺進行。學生需要在得實e學平臺提交以下成果:1)小組任務分工表;2)多層框架結構三維模型;3)多層框架結構電算結果報表。

      3.2教學主要流程

      教師上傳相關學習資料→學生課前自主在線學習、教師跟蹤學生學習、收集學習問題→線下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案例工程混凝土構件手動建模及成果展示工作,教師教學引導、實時指導、歸納總結、考核評價。

      小組第一次協同探究學習以工程造價負責人為主,其他成員為輔,先行完成工程項目、樓層及軸網建立任務;小組第二次協同探究學習按照課前任務分工,小組成員在工程造價負責人已完成預算文件基礎上,建立±0.000以下和以上構件模型,工程造價負責人輔助團隊成員完成任務;小組第三次協同探究學習,完成±0.000以下和以上構件模型建立,上傳文件給工程造價負責人,完成預算文件合并、檢查,最終輸出工程量電算結果。

      學院教師給小組團隊成員以技術支持和幫助,必要時采取QQ視頻連線或QQ留言等方式獲得企業指導教師支持。小組成果展示及互評環節,每個小組學習成果上傳至得實e學平臺,選派一名團隊成員進行小組任務成果展示,教師及其他小組在平臺完成相關評價。任務完成質量成績中,小組互評占45%,教師評價占55%。

      4結論

      本課程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模式改革,打破了教師與學生、時間、空間與條件的界限,教學活動組織凸顯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覆蓋面明顯提高,課余時間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主動性變化顯著,時間和次數明顯增多。學生完成工程造價工作任務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學生“1+X”數字造價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100%。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以下問題:1)教師對學生在線云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不容易掌控,應將在線云課堂中在線測驗教學環節調至線下實體課堂完成,在線測驗成績計入過程性考核成績;2)小組協同完成任務的程度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在成果展示環節,應加強對小組每位成員任務實施評價及量化考核。

      參考文獻:

      [1]逯波,孟佳娜,王存睿.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8,20(3):285-288.

      [2]李亞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設計,2020(15):110-112.

      [3]陸麗芳,鄭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19(03):37-40

      [4]王偉冬,劉少東,張虹,任夢.線上線下深度整合的教學模式改革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21):83-87.

      [5]任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21(10):37-38,2021(32):175-176.

      作者:王久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209.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