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主自發地進行學習,并帶領學生多實踐,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學會應用理論知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
【摘要】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主自發地進行學習,并帶領學生多實踐,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學會應用理論知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并根據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需求,提出了有效的實施策略,希望能為提高我國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初中;生物教學;路徑
參與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和傳統教學方法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參與式教學法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在課堂中主動發表見解,并且教師會在課堂中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交流討論時間。與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講解、灌輸為主不同,參與式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靠學生相互合作、探究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的生物課堂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可以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初中生物知識的樂趣,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識的價值,進而達到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的作用
(一)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落實和推進,我國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仍然有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滯后,仍然在課堂之中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被動地接收教學知識,其積極性和自主性得不到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都難以得到提升。而使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在課堂中創設出具備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很多教師在課堂中因為過分注重自身的威嚴,對學生的自尊心沒有予以重視,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并不良好,后續的教學工作難以順利開展。針對以上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學生會自主進行學習,而教師此時則需要對其予以鼓勵和引導,在這種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減輕,而且可以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出現了錯誤時,教師也不會對其進行批評,而是要根據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和糾正,并帶領學生一同對類似問題進行探究,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緩解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一)因材施教原則
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而且每個學生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師開展參與式教學的時候要對每個學生的個性予以尊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將因材施教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幫助其全面發展。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活動的層次性予以重視。當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時候,教師要予以及時的指導,保持耐心,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消除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畏懼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樹立起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學生為課堂主體原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是作為課堂的主體存在,學生則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角色身份,扮演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督促者。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中必須充分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學生作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學生才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可以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正視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秉承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基本原則開展教學。
(三)循序漸進原則不論是哪個科目的知識內容,教師想要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都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和記憶。因此,教師在開展參與式教學活動時,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實際的生物課堂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實際的教學內容,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計劃的設計要包含參與主動性、參與空間以及參與深度,以此為出發點,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這樣的方法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四)師生平等原則在參與式教學課堂中,當學生在進行知識探索時,教師要將其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保持耐心和良好的態度,與學生共同參與知識探索和研究。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課堂中師生的互動性得到了提高,拉近了師生距離,而且在與學生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策略和方法
(一)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與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有助于提高其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情境創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開展思考和探索。例如,在進行生物圈綠色植物的相關生物知識教學時,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相關的教學資料,包括圖片、視頻等,在實際的課堂中再使用多媒體設備予以展示,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料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進行視頻、圖片的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問題,比如“同學們想一想,你們看到的這些綠色植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隨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和討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交流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培養,而且學生的參與感會更強,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進而起到了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
(二)巧妙整合教學內容,提高課堂趣味性
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上組織一些教學游戲或者是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快速投入課堂學習中,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開展種子植物的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種子植物的知識予以整合,并匯編成小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或者是教師可以將種子植物和非種子植物制作成教學卡片,在課堂中讓學生隨機抽取卡片,并根據卡片內容扮演對應的角色,找到自己的“家”。在這樣具備趣味性、活躍性的教學環境中,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內容變得更為直觀易懂,方便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而且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對于知識內容的記憶也會更為深刻,最大化地發揮出了參與式教學的作用。
(三)重視探究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在開參與式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帶領學生開展具備探究性的活動。從教材內容來看,初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內容較為豐富,其包含的具備探究性的活動內容也相對較多,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可以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其掌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的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植物嫁接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學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植物嫁接的相關活動。在開展實踐活動之前,教師要提前準備好所需的各類材料,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并示范,隨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植物嫁接活動。
此外,在學生們完成了植物嫁接以后,教師還可以讓其將植物帶回家開展觀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其對植物嫁接的相關理論知識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記憶。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在寒暑假等長假中,讓學生從教材中自行挑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并且讓學生對活動的過程進行記錄,讓其在不斷的實踐中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四)優化傳統教學評價方式,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實際的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環節的教學內容,而且要對教學評價予以關注,只有通過良好的評價內容,才能夠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和提升。首先,教師必須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把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有機地進行融合。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
在完善的評價機制下,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評價中,進而得出更為客觀的評價結果,有利于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評價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環境,進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感不強,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都得不到提升。而參與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近年來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和重視,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開展學習,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要明確參與式教學的目標,并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還應當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優化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感,最大化地發揮參與式教學的作用,推動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海軍.談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學周刊,2021(6):119-120.
[2]彭香娣.試論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22):13.
作者:許秋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