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自身特點,結合河北省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立項建設經驗,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課程考核評價和課程教材建設等方面總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通過上述教學改革,能夠有效提升食品包裝學課程教學質量,激發
摘要:針對“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自身特點,結合河北省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立項建設經驗,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課程考核評價和課程教材建設等方面總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通過上述教學改革,能夠有效提升食品包裝學課程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為課程建設后續規劃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建設;實踐;后續規劃
食品包裝是食品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生產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妒称钒b新材料、新技術》是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碩和生物與醫藥專碩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主要任務是讓研究生掌握有關食品包裝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新的包裝材料與技術,為將來從事食品行業相關研究和生產打下基礎。
本課程需要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藝學、機械圖學等課程的有關理論和知識作為基礎!妒称钒b新材料、新技術》和其他專業課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河北農業大學于1988年開始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本?茖I開設《食品包裝學》課程。
2001年學校成立包裝工程本科專業,目前《食品包裝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由包裝工程系老師承擔。在“食品包裝學”多年教學基礎上,2011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碩和生物與醫藥專碩開設《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選修課程,授課學時為32學時。2000年該課程獲批河北省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立項建設項目(項目編號:KCJSX2020039)。目前課堂教學過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案例分析融入課程內容講解。
1課程建設與改革
經過多年的教學沉淀和不斷努力,《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團隊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果。由于學生群體不同,研究生教學有別于本科教學規律,教學中應更側重研究方法引導、學習能力培養,為學生后續研究工作蓄力鋪墊[1—2]。課程教學團隊在做好基礎教學基礎上,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等的研究和改革。
1.1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對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結合《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實際情況,拓寬人才招聘渠道,加快人才引進步伐,實行高層次人才的柔性引進。馬老師是2019年9月從東北林業大學引進的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學者三層次人才,校聘教授,目前是課程組主要成員。加強梯隊建設,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育。通過開展海外訪學研修、暑期短期研修、國內外學術交流以及各類學術沙龍等多種項目和方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使其逐步成長為學術骨干。
課程骨干教師遲老師2019年7月—2021年3月在波蘭華沙大學訪學,目前已經學成回國。實行“一對一”的導師制度,為其配備教學質量優秀、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作為指導老師,進行為期1年的指導和幫扶,使青年教師盡快提升教學能力。目前,河北農業大學對所有引進的年輕教師都實行“一對一”的導師制度;同時,通過開展青年教師學術沙龍,聘請領域內知名專家參與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努力打造一支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教學工作經驗的高質量教學團隊。
1.2課程教學內容
在傳授傳統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案例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學科前沿知識,同時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傳統的教學只告訴學生怎么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們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4]。
《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將案例分析融入課程內容講解,課程教學過程中包含以下6個案例:淀粉基生物降解包裝材料案例;抗菌食品保鮮包裝膜案例;可食性包裝膜案例;智能包裝案例;生命周期分析案例;食品包裝標簽案例。通過有目的的案例教學,有利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便于學生了解包裝前沿的知識,了解專業發展動向。激發思想的火花,發揮想象的魅力、促進其科研創新能力提高。
1.3教學方法及手段目前對于課程的教學,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接受”模式使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中來,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無法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5]。先進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教學中,積極跟進與吸納國際前沿研究成果,并將科研方法及學術成果帶到課堂上,以科研促進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可見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創新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采用適合研究生的探究式、討論式、在線式等教學方式,通過翻轉課堂、微課、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1.4課程考核評價在傳統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下,開發多種激勵學生創新性學習的考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6]。多樣化、多種渠道評價,可以通過課堂專題討論、制作微課,參加國內外創意包裝大賽等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課堂討論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敢于創新的能力。學生圍繞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組織材料,制作PPT電子講稿,課上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內容并組織學生討論。通過采取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考察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反映也很好。
1.5課程教材建設
研究生教材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也是研究生培養單位教學水平、科研水準的重要體現,因此,研究生教材建設受到管理單位與教師的高度重視[7]。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標志是強調專業教育,注重專業問題的深度和解決方案的首創性,致力于建構學生的科研素養。
這決定了研究生的學習內容具有鮮明而深刻的專業背景,同時,學習過程還帶有科研性質,學生畢業以后有更多的機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目前教材的選用基本上都是由任課教師自己選定,教材的選用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而且《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缺乏針對研究生的經典教材。自編教材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需求,課程組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聯合同類相關高校,主編課程教材《食品包裝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主編教材出版便于研究生學習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豐富課程資源。
2課程建設后續規劃
2.1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不斷完善課程視頻資源,根據不同的內容合理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自教學優勢和“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的課程特點,開展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目前“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的課程以線下講授為主,今后結合線上教學可以豐富課程實踐內容,擴展知識范圍。為了適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積極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對于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8]。
2.2加強網站資源建設力度依托河北農業大學的慕課平臺,加強網站資源建設力度。計劃建立包括授課視頻、教學資源、虛擬仿真、前沿探討與交流4個主要模塊,輔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的學習。
2.3加強課程思政,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當前“課程思政”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何在《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是課程建設中必須考慮的問題。“課程思政”使課堂變得有溫度,使課程變得有血有肉。其實,“課程思政”一直都有,只是沒有具體的名字罷了。怎樣在《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如何自然而然地引入“課程思政”的知識內容,是課程后續建設需要重點考慮的。
教育教學論文: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課程質量評價機制的建構
3結語
《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課程內容是食品類碩士研究生的一門重要學位課程,涉及內容廣泛。依托河北省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立項建設項目建設為契機,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積極開展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改革,給出了課程后續建設方向,希望能對從事《食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相關課程教學的老師們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思考。
參考文獻:
[1]衛靈,張桐琿.固本培元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47—150.
[2]張偉,王允建,謝東壘,等.《電網絡理論》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J].電子信息,科技風,2021(3):104—106.
[3]顏進.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1):90—92.
[4]羅依平,戴宗.案例教學改革與公共管理學科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J].研究生教育,2021,9(3):48—50.
[5]王躍恒,李應求.關于以學生為中心的線性代數教學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8):59—61.
[6]劉婭,周龍.高校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28):129—130.
[7]劉元雪,姚未來,陳進,等.建構“創新”基因,改革巖土塑性力學研究生教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00—105.
[8]王立峰,張佳薇,劉嘉新.電子技術實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人才培育,2021,332(9):158—160
作者:陳志周a,b,牟建樓a,馬倩云a,遲建b,劉冰b,高喜銀b,李久熙b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