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設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高職雕刻藝術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研究> 正文

    “設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高職雕刻藝術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研究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3-22 10:47

    本文摘要:摘 要:在民族文化復興、振興傳統工藝的契機下全國十多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雕刻藝術設計專業。當下該專業教學 存在課程設置單一化,傳統雕刻工藝與現代設計理論方法脫節,缺乏技藝融合等問題,導致設計方案難以落地。 本文以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為視角,提出傳統技藝、現代設

      摘 要:在民族文化復興、振興傳統工藝的契機下全國十多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雕刻藝術設計專業。當下該專業教學 存在課程設置單一化,傳統雕刻工藝與現代設計理論方法脫節,缺乏“技藝融合”等問題,導致設計方案難以落地。 本文以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為視角,提出“傳統技藝、現代設計、民藝文化”三位一體的目標要求,以“設計引領工藝,傳 承帶動育人”為理念,現代設計結合民族藝術思想為引領設置特藝設計類核心課程,基于設計方案落地設置工藝制 作類核心課程,基于工藝大師平臺、工作坊課堂改革實現從方案到作品最終到產品、藝術品的成果轉化,對原本單一 線性設置的課程內容進行串聯與目標性改革。

      關鍵詞:職業教育;雕刻藝術設計;核心課程

    藝術設計

      在國家推行民族文化復興,政府扶持地方傳統 產業發展背景下,全國十多所高職院校面向當地木 雕、玉石雕、皮雕、工藝家具等特色產業開設了雕刻 藝術設計專業。宏觀層面,該專業對應的國民經濟 行業主要是“243 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中的 “雕塑工藝品制造”[1],是一個傳統工藝行業。其對 應“全國職業分類大典”中主要職業類別是2-10- 07-01特種工藝設計人員(運用特種原材料和技藝 進行雕刻工藝品設計的專業人員)、6-21-07雕刻工藝品制作人員等[2]。

      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雕刻藝術 品設計、工藝禮品設計、數字雕刻設計等工作的高素 質技術技能人才,其規格體現為“傳統技藝、現代設 計、民藝文化”三位一體的綜合要求?傮w而言,雕 刻藝術設計是在2016年高職專業目錄調整后出現 的新專業,全國高校目前有畢業生的僅六七所,從專 業建設頂層設計,到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開發等 都處于摸索階段。筆者以核心課程建設為切入點, 基于對各院校課程體系及教學教法的調研分析,結合研制該專業國家教學標準的工作經驗,提出以“設 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為理念的核心課程改革 思路與方案。

      藝術設計評職知識:藝術設計申報職稱準備哪些材料

      1 雕刻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設現狀

      筆者基于《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修(制) 訂工作,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 會的部署和指導下,參與對全國15所高校、16家企 業、103名專業畢業生的三方調研。其中院校調研 考慮到全國兼顧,一般院校與“示范校”兼顧,選取了 代表全國7省12市,并重點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等 設計較為發達經濟圈,對象包括蘇州工藝美術、湖南 工藝美術、上海工藝美術、浙江旅游等15所設有雕 刻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技術院校,通過搜集培養方案、 線上和線下調研、走訪院校開展會議討論等形式開 展專業調研。

      從調研數據看,各院校雕刻藝術設計 專業總學時在2600~2800之間(其中包含25%左 右的公共基礎課),實踐性教學比例普遍為60%~ 70%左右,專業課程20門左右,一般設置雕刻工藝 和藝術設計兩條線,不同在于“工美”課程比例。

      有 的院校美術造型和設計類課程居多,工藝技法類課 程以及實訓條件較缺乏,導致學生作品出不來,呈 “重藝輕工”現象;也有的院校是以能工巧匠教學為主,大量的雕刻工藝課程,缺乏現代藝術設計視野的 融入,學生作品數量雖多,但同質嚴重千篇一律,呈 “重工輕藝”現象。這反映出當下雕刻藝術設計的課 程設置單一化,工藝和美術脫位,技術技能層面的傳 統雕刻工藝與文化藝術層面的審美、方法等脫節,設 計思維無法轉化成雕刻語言,設計方案難以落地,以 及缺乏新型技術研發創新等問題,簡言之缺乏“技藝 融合”。

      基礎課層面各院校一般設置設計基礎(構成、圖 案、設計思維、方法、表現等課程)、手繪表現(素描、 色彩、線描等課程)、計算機表現(各類設計軟件)、專 業理論(美術史、工藝史、設計史等課程)四類課群, 有4所院校設置了工藝和材料類課程;A課總體 而言是基于設計學基礎的框架結構,同時也應結合 雕刻藝術專業特色,融入工藝學基礎理論和實踐,打 造具有民族藝術特征的設計+工藝基礎課群。 專業課層面各院?傮w是基于傳統與現代雕刻 藝術的“材料、技藝、設計、制作”設置課群,一般設有 6~8門核心課,目錄結構總體是類似的,問題集中 在三點:

      一是實踐平臺的短板。雕刻工藝是傳統行 業,手工藝產業分布有較強的地域性,如東陽的木雕、蘇州的玉雕、內蒙的皮雕等,不在產區的院校較 難打造優質實訓條件,導致工藝課難出作品,設計課 難出產品。二是設計與制作的教學分離。該問題的 核心是師資功能的單一化,教設計的教師不會傳統 工藝,精通技藝的手藝人教師又缺乏現代設計眼界 與知識,導致設計類課程與制作工藝課程難以銜接, 設計方案難以落地。

      三是缺乏教學資源,核心問題 體現在缺乏專業教材,尤其是工藝類教材,傳統雕刻 行業是師帶徒口手相傳為主,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 論成果與教程,需要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專業教材。 拓展課層面一般包括工藝品鑒賞、市場營銷、文 創設計、裝飾繪畫、攝影基礎、雕刻陳列與展示、書法 篆刻、古建裝飾等課程,涵蓋民族文化與審美、技法 延伸、創意設計、技術管理等方面內容,依據地方特 藝雕刻行業特色要求進行適當調整。

      2 “設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的 核心課程設置思路

      基于15所專業院校調研分析,雕刻藝術設計專 業基礎課總體參照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3], 設置設計學通識基礎,實際上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 課總體是相似的,甚至在未來可能依據幾個模塊進 行打通。主要問題在于核心課程的構建依據,理論 上應滿足“傳統技藝、現代設計、民藝文化”三位一體的人才規格要求,即核心課程目標致力于培養學生 的工藝制作能力、設計創意能力和傳承文化素養。

      當下的教學困境是“設計”與“制作”的教學分離,根 植于傳統技藝的雕刻工藝制作難以和學院派設計思 想、方案與審美相融合,以及普遍缺乏傳承教育的有 效路徑,導致三位一體的規格培養難以達成,畢業生 要么缺手藝,要么缺眼界,沒有融會貫通,難以適應 雕刻工藝美術行業要求。基于此本課題構建的核心 課程理念是“設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對原本 單一線性設置的課程內容進行串聯與目標性改革。

      第一設計引領工藝。據全國開設此專業院校調 研反饋,傳統雕刻技法對基本功要求高、工藝類型種 類繁多,僅雕法就有圓雕、浮雕、鏤空雕、透雕等幾十 種,3年高職要想全部學會學通不現實,工藝既不能 全學也不能不學。因此用設計引領工藝,根據設計 項目的目標進行針對性的工藝技法研究是當下必要 可行的教學改革。

      理論層面上包豪斯設計教學理念 已有描述:現代設計是技術與藝術,形式與功能,理 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包豪斯宣言》中提到:“藝術 不再是一個專門的職業,藝術家是一個能隨心所欲的工藝匠人”。為此創建“設計+工藝”一體的項目 課程,推行了“形式+技術”結合的項目制教學,以設 計引領工藝創新,項目引領教學改革,由形式設計師 傅和工藝技術師傅雙導師進行教學,這也符合設計 類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

      第二傳承帶動育人。雕刻 藝術,乃至大部分工藝美術專業,均是基于對我國優 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創新,傳承育人必不可少,這也 符合國家近年來推崇文化自信的指導思想。傳統手 工藝領域傳承育人的精髓在于師徒結隊,在師傅手 把手傳授技藝的同時也傳遞著技藝文化。通過師徒 結隊貫穿工藝技法類核心課程全過程,由工藝美術 大師、非遺傳人以工藝導師的身份與學生進行結隊, 大師以做代教以身代言,學生通過與大師的朝夕相 處深刻感受優秀手藝人的品德情懷,激發對傳統文 化的認識、理解和認同,養成傳承品質。

      雕刻藝術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應是一個三層進階 框架:基于現代設計學科基礎為引領,融入傳 統圖案、表現技法等民族藝術的雕刻方案設計,設置 木雕設計、玉雕設計、石雕設計等特藝設計類核心課 程;基于對設計課程的方案落地,包括落實圖紙方 案、材料方案、技法應用、科技創新等內容,設置雕刻材料(傳統用料及現代綜合材料)、雕刻手工藝(傳承 非遺技藝,創新技法表現)、數字雕刻(科技融入雕刻 的數字化實驗)等工藝制作類核心課程;基于工藝大師等平臺,通過工作坊形式實踐性課程,完成從方案 到作品最終到產品、藝術品的成果轉化。

      3 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組織形式

      基于“設計引領工藝,傳承帶動育人”的核心課 程設置理念,開設3~5門設計類核心課,包括中國 傳統圖案、線描表現技法等理論與表現,以及木雕設 計、玉雕設計、石雕設計等項目設計課程;在設計類 課程目標的引領下開設2~3門工藝制作類核心課 程,包括雕刻材料、雕刻手工藝、數字雕刻等,涵蓋傳 統與現代的綜合工藝教學。

      3.2 網絡教學助推自學能力提升

      網絡遠程授課教學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 的自學能力及自控能力。與課堂面授相比,缺少教 師督促,沒有班級學習氛圍,沒有同學協助。多數學 習環節需要獨立思考、獨立表達、自主設計,助推學 生自學能力提升。部分同學反映通過網絡線上授 課,反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完成課前自學 部分內容,通過自測練習題獲得自學成就感。

      3.3 遠程授課難以實現督促指導 學生與教師隔著屏幕,學習過程完全不可視化, 難以完成有效的督促指導。教師通過直播平臺完成 課程講授后,不能對學生的實操訓練進行面對面的 指導,對于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能夠達成教、學、練 的教學效果。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在實操環節 會出現打游戲、玩手機、睡覺等情況,對此教師難以 監測管控其學習行為,難以保證教學效果。

      4 總 結

      疫情只是暫時的,而在線教學并非短期的非常 之舉。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是每一位教師的目標, 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機遇。筆者認為智慧職教+騰 訊課堂的授課形式是可推廣應用的模式。但在網絡 教學中依然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遠程授課的基礎。二是教師精心備課是遠程 授課的核心。三是平臺技術支持是遠程授課的保 障。學生自覺主動、教師教學設計完善、平臺功能完 備,網絡授課也能達到知識豐富、技能飽滿、形式生 動、效果良好的課堂要求。

      參考文獻:

      [1] 姚友明,鄭州,李立新.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 學課程建設、應用與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 化,2020(08):86-89.

      [2] 楊金勇,裴文云,劉勝峰,等.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與 經驗[J].中國電化教育,2020(4):29-41.

      [3] 馬 藝,張偉強,薛東旭,等.多維度構建和實施線上實 驗課 堂 的 探 索 與 實 踐 [J].大 學 化 學,2020,35(5): 229-235.

      [4]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 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 志,2018,36(3):13-24.

      [5] 包媛媛,林 奇,張新永.2020年春季昆明高校專業課程 在線教學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257-259.

      作者:張 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826.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