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本篇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論文認為我們應當打破常規,更新觀念,準確為老師和學生定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新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課教學 》(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是思想政治工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本篇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論文認為我們應當打破常規,更新觀念,準確為老師和學生定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新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思想政治課教學》(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是思想政治工作資料性刊物。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各條戰線與各階層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進人物、集體及其事跡。
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時代,面對洶涌的新知識、新信息,怎樣更好地開展政治課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筑全新的教學理念。這對廣大的政治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我們要打破常規,有所突破。
一、更新觀念,端正思想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時代變了,人的觀念也隨之變化,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無疑帶來令人欣喜的一面。整個因特網把世界連成一個地球村,人們可以從網上獲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識,不斷擴大視野,陶冶情操,獲得一個信息和思想,觀念交流的高效便捷渠道,加強人際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作為政治教師,要緊緊圍繞研究性學習和素質教育的主題,善于運用網絡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到與時代同步。我們可以進入很多網站查找我們所需的教學資料、論文、測試題等,實現資源共享。而網上那些色情、暴力、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內容,以及現實生活中物欲橫流、權錢交易、良心拍賣等腐朽思想和丑惡現象,形成強大沖擊波,使教師和學生思想都受到嚴重影響。老師慨嘆政治課越來越難教,學生則受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對政治課傳授理論產生模糊、懷疑、動搖甚至抵觸情緒,極大地影響了政治課德育效果。作為政治教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觀念,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增強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還要認真開展時事政治教育,讓學生明天下事,學正確理,在國際大背景下把握政治方向。
二、要準確為老師和學生定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了習慣看現成教材,只聽老師講授,只靠老師復習,照試卷答案,機械地模仿,等老師評卷,判分定論,久而久知,學生形成了“等、靠、要”被動消極的學習心態,其能力提高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限制。而素質教育則強調“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一定要落實到位。正如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瑞士的皮亞杰的觀點: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不是一個傳遞信息的人,而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促進者。學生始終是作為主體出現的,老師要善于準確定位,激活學生學習知識,開發知識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義務感,善于利用教材正文間隙的小字材料、漫畫、表格及小欄目等,使學生認真閱讀、認真思考,通過師生、學生間的討論,大膽置疑,允許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高度的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培養學生在命題中的創新能力。另外,還可以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例如:讓學生到銀行去了解外匯匯率和人民幣不同儲蓄形式及假幣的識別知識,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增強實踐能力。搜集一些成語、俗語、及寓言故事,來分析它們包含的哲理。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印象就比較深刻,比課堂上干巴巴地講,效果要好得多。
三、要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要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習方法指導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對于教學方法的探討,在整個教育論壇中已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只想就本校的實際,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1、盡量做到“三新”,即材料新、形式新、語言新。在經濟常識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材料的更新,不僅國內生產總值、國家進出口總額、稅收收入等具體數據在翻新,國家經濟政策、法律法規也處在不斷變化和修訂之中,要跟上步伐,把最新的東西講述給學生;在形式上,我有時讓學生自學討論,有時借助身邊實例或成語典故切入主題,不拘泥于某種形式;人的語言是富于感染力的,我盡力讓自己的語言清晰生動,言簡意賅,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突破試題答案的單一性,探索開放型試題,培養創新能力。開放型試題一般以某個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在答案要求和答題設計上增加了多樣性和靈活性,以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樹立“一種意識”,即促進教學開放的意識,從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徑,讓學生去獲得唯一答案轉變為要求學生積極置疑,大膽想象,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
3、做好培優補差工作,抓兩端,促中間。分層次,有重心地開展教學。對極少數難以轉化的學生,可試用多種方法,讓他們有所收獲。例如:實在聽不進講,可以練字,但必須參照政治課本來練,無形中還是掌握一些知識;喜歡看雜志的就讓他們分析文章中所含哲理;被老師沒收了東西,可以通過背知識點,做題等方式“贖”回去。這樣,可以慢慢對差生進行轉化,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基礎教育的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個人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對知識尤其是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和應用。教師要放手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樹立“大政治”的觀念,不僅指導學生學好教材,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政治課外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知識面;不僅搞好課堂教學,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好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真正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所突破。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