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本文通過對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梳理了當前城市綜合體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武漢市、城市綜合體 一、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現狀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
摘要:本文通過對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梳理了當前城市綜合體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武漢市、城市綜合體
一、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現狀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早期的城市建筑與形態已逐漸不能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2008年,隨著武漢首個商業綜合體——武漢利嘉置業的建成使用,城市綜合體的快速發展建設也拉開了序幕。在之后的數十年間,各種類型與規模的城市綜合體猶如雨后春筍般在武漢三鎮內“遍地開花”,如萬達、保利等在全國范圍內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綜合體項目相繼落戶武漢,不僅使城市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同時也促使城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城市綜合體對于商業、服務業的積極影響,使得第三產業對于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加大。2020年,包括全亞洲最大規模的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在內,武漢市又將有21家大型綜合體投入使用。
建筑論文投稿刊物:建筑結構學報反映本學科發展最新動態和趨勢,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結構、抗震防振、地基基礎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實驗技術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最新進展動態,為我國建筑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服務。
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武漢市城市綜合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同性:首先,建筑規模較大,但建筑形勢較為單一;其二,區位多選擇片區中心區域,交通設施完善。近年來已有向遠城區發展的趨勢,但仍以集聚在主城區為主;其三,從運營模式上來看,以只租不售的形式為主。
二、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綜合體區域發展失衡,與區域發展匹配度欠佳
根據城市綜合體規模調查,2018年至2019年間,體量在5萬平米以上投入使用的城市綜合體幾乎全都位于武漢市7個主城區中。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流從而將商業收益最大化,在人口聚集度更高、交通更為便捷、區域消費能力相對更高的區域建設城市綜合體是開發商的必然選擇,但這樣的做法帶來的結果是使得城市各個方向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各個區域綜合體發展不平衡。盡管在新城區也有少數規模體量相對較大的綜合商業體存在,如經開區永旺、宜家等,但其輻射能力有限,且不在地鐵沿線或者偏遠路段,相對主城區的城市綜合體來說,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要小得多。
(二)城市綜合體開發雷同,出現短期供過于求趨向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以2018年至2019年投入使用的商業綜合體為例,這些城市綜合體無論是在建筑形式上還是商業業態上都具有高度趨同性。如武漢帝斯曼國際中心(武昌區)、金銀湖萬達廣場、武昌夢時代等城市綜合體,多以寫字樓、精裝行政公館、文化購物中心于一體的建筑群形式出現。在商業形態上,都是商業購物為主,餐飲、娛樂等業態為輔,趨同性較高。在商家引入上也幾乎大同小異。即使是在區位上毗鄰的綜合體也是如此,不僅未能在業態和功能上形成互補,反而在開發定位上雷同,重復建設,會使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陷入供大于求的困境。
(三)存在盲目開發、管理不規范的現象
“武漢市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城市綜合體?”早在2013年,也就是武漢市引入城市綜合體項目的第5年就已有相關學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在沖刺數量的同時,規模體量也一再放大。而武漢作為一個二線城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還并不成熟,很多綜合體的發展還只是停留在重復開發上。這就需要開發上警醒,不能一味求大,還必須要有全盤的計劃,尤其是是要抓住地區經濟的脈搏。盲目開發、運營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使得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失敗的綜合體案例,對當地商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不良的影響。
三、武漢市城市綜合體發展對策
(一)科學合理布局城市綜合體,在功能定位上體現差異性與互補性
城市的發展定位、經濟發展水平與速度、商業氛圍等多方面因素都對于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布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與聯系。從武漢市當前的情況發展情況來看,需要綜合考慮13個城區的功能與定位,從各自區域的消費水平、人群集聚度等方面充分考慮擬建城市綜合體的數量、規模,合理的對資源進行引導調控,從而形成區域內的商業集聚中心,帶動該區域的消費增長。除此之外,應根據區域自身定位與功能,制定綜合體合理的發展定位,以實現相互之間差異化競爭,切實做到優勢互補
(二)創新城市綜合體的管理經營模式
如前文所說,現有的城市綜合體開發模式仍有不合理之處,存在潛在的風險。應從源頭上抓起,在城市綜合體招商、建設和運營階段加大管控力度:在招商期,應明確入駐條件,合理劃定投資者的最低標準;在項目建設階段,應動態追蹤投資商的現金流情況,嚴防資本抽逃或資金鏈斷裂;在城市綜合體的運營階段,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區域內所有的城市綜合體運營情況實行定期監測,在避免商業糾紛出現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與條件,突出各商業體的主題特色;在明確服務對象的前提下,形成完善的配套設施,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城市綜合體。
(三)突出文化發展戰略,展現地方特色
對于目前武漢市城市綜合體同質化發展的問題,需要從發展定位上探尋解決途徑。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引入特色文化概念,不同的立意才是將自身與其他綜合體區別開來最為重要的因素。所謂綜合,不僅指的是建筑功能、商業形態的綜合,同時也是社會與文化的綜合縮影,反映出當地文化和區域精神。如武漢銀泰創意城,因與全國知名學府武漢大學相毗鄰,以創意產業為藍本建立大型綜合體,其運營模式除了傳統的餐飲、娛樂、商業之外,還吸納了如學生創業、文化產業等相關的業態。這使得銀泰創意城在片區內不僅具有很高的人群聚集度,還打造了自己的另一張名片:文化。但是,盡管創意城注入了文化戰略的概念,但在發展過程中還未能夠真正突出文化立意的特點,或者說文化概念目前來看還不是該城市綜合體發展的重點。傳統商業模式仍是主營業務的頂梁柱。
文化是城市和區域的底蘊,在當下商業圈層出不窮商業模式高度趨同的時代,只有突出區域文化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日本東京六本木新城,在原有惡劣發展的環境基礎上,整合相關產業,以文化藝術為落腳點,修建公共藝術作品和休憩設施,為六本木增添超現實未來感的同時,極大的改善了區域發展條件,吸引了大批知名企業的入駐,一躍成為東京都西南部超人氣聚集地,并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副中心,同時帶動了當地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增長極。
參考文獻
[1]耿麗莎.鄭州市城市綜合體開發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碩±學位論文,2013
[2]劉景山.城市綜合體開發及布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學位論文,2011
[3]許鐵群.城市綜合體的功能構成與功能組合模式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碩±學位論文,2011
[4]李青海.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路徑選擇[J].經濟論壇,2017
[5]徐勝.培育田園綜合體宜居宜業特色村鎮新路徑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7.
[6]姬悅.都市型休閑農業發展模式與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
作者:王鵬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2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