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地質
現代地質雜志是核心期刊 ,《現代地質》(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堅持辦刊的四新原則新觀點、新成果、新方法、新動向,以交流地質科技最新成果、推動地質科技創新與發展、服務于國家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事業為宗旨,報道內容涵蓋基礎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
非官網,僅供參考現代地質雜志是核心期刊 ,《現代地質》(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堅持辦刊的四新原則新觀點、新成果、新方法、新動向,以交流地質科技最新成果、推動地質科技創新與發展、服務于國家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事業為宗旨,報道內容涵蓋基礎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
非官網,僅供參考現代地質雜志是核心期刊,《現代地質》(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堅持辦刊的“四新”原則——新觀點、新成果、新方法、新動向,以交流地質科技最新成果、推動地質科技創新與發展、服務于國家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事業為宗旨,報道內容涵蓋“基礎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災害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和“地學信息技術”等學科領域。目前已被國內外多家數據庫和圖書館收藏。《現代地質》欄目設置:地層學、古生物學與構造地質學、礦物、礦床、巖石學、能源地質學、地球物理學。
現代地質雜志欄目設置
地層學、古生物學與構造地質學、礦物、礦床、巖石學、能源地質學、地球物理學
現代地質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現代地質雜志2017目錄
青海銅峪溝銅礦區含黃銅礦硅質巖及其地質找礦意義羅凡[1];薛春紀[1];趙曉波[1];黃勇森[1];王雄飛[1];代志杰[1];吳正壽[2];唐健[2]
(739)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直羅組古層間氧化帶形成機制探討李西得[1,2];易超[1,2];高賀偉[3];陳心路[4];張康[1,2];王明太[1,2]
(748)藏北雙湖山字形山玄武巖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馬龍[1];李忠雄[1];李勇[1];劉函[1];吳成書[2];衛紅偉[1];鄧奇[1]
(760)甘肅省龍首山成礦帶芨嶺巖體閃長巖特征及其與鈾成礦關系聶利[1];趙如意[1];陳旭[1];馮博[1];王剛[1];李瑩[2]
(770)廣西平南縣新坪金礦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周業泉[1];龐保成[1,2];李院強[1];呂嘉文[1];賴昕[1]
(781)河南銀洞坡金礦成礦流體與礦床成因研究曾威[1];段明[1];萬多[2];司馬獻章[1];奧琮[1];任愛琴[3];楊澤強[3];李法嶺[3]
(792)膠東望兒山金礦床石英熱釋光和晶胞參數特征及其找礦意義張龍[1,2];李勝榮[1];朱隨洲[4];劉冉[1];李文濤[1];宋英昕[1,3];王碧雪[1];崔秋波[4];閔祥吉[4];王春[4]
(802)內蒙古大石寨地區稀土元素的區域分布特征楊帆[1,2];宋云濤[1];張舜堯[1];郝志紅[1];郭志娟[1];王成文[1];岑況[2]
(811)基于MAPGIS的含量-面積分形法確定元素異常下限及圈定異常區:以湖南陽明山地區為例崔玉良[1,2];王根厚[2];郎欣欣[3];曾志方[4]
(818)天然有機質對納米零價鐵去除水中六價鉻的影響王恩澤[1,2];韋志偉[3];曹茜[1,3];顏澤龍[3];陳家瑋[1,3]
(825)新疆吐-哈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及形成作用蔣萬軍[1];趙丹[1];王廣才[1];郭永海[2];劉成龍[3];鐘濤[1];劉淑芬[2];何琛芝[1]
現代地質雜志推薦閱讀
《中國地質》(雙月刊)1953年創刊,是綜合性地質學術刊物!吨袊刭|》以基礎性、公益性、學術性為特色,傾力展示國家層次、高水平的學術科研成果,著重反映地質大調查和科研中具有創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吨袊刭|》內容涉及基礎地質(包括地層、古生物、構造地質、巖石、礦物、區域地質等)、礦床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含生態地質和災害地質)、遙感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信息等研究成果。
現代地質雜志投稿要求
(1)稿件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10000字,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字精煉、結構清晰嚴謹。每篇論文必須有中英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3~8個)及正文、參考文獻;在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并提供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職稱,學術職務,專業,目前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以及Email地址。
(2)摘要應盡量寫成報導性文摘,簡要闡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為什么做此項研究?使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結果?根據得到的結果作者得出什么結論?內容一般為30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盡量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但內容可以更詳細。
(3)引言需要言簡意賅,概括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前人在相關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研究概況,目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以及作者作此項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研究內容、意義與前景等。
(4)量和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注意上、下腳標。第一次出現的符號、變量需要注明其意義,指明其使用的單位。
(5)圖和表應有自明性,附有相應的中、英文圖表名。圖件要求簡明清晰,大圖寬度<16cm,小圖寬度<8cm。線條圖使用CorelDraw軟件清繪,其他格式圖件提供分辨率>600dpi的TIF圖。涉及國界的圖應使用國家正式出版的藍圖作底圖;圖中線條和各種符號要求清晰,縱坐標、橫坐標及其單位必須寫清楚,圖中要注明圖例。如圖、表中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請注明文獻來源。
(6)參考文獻按文內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如[1]、[2]、[3]、[4]、……)在文后列出。
作者不能一稿兩投。來稿須經有關專家評審通過后才可錄用發表;編輯部有權對稿件作文字和技術性修改,觀點和內容的修改需征得作者的同意;編輯部將按篇酌付稿酬,并贈送刊物和單行本(20份);編輯部對發表的論文征收一定的版面費;來稿請注明作者單位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qk/1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