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通報
《地質通報》(曾用刊名:中國區域地質),1982年創刊,作為中國地學傳媒中的首份地質學綜合性學術月刊,本刊堅持奉行從第一手研究出發,從事實中捕捉新的發現,從實證中探究科學本原的主導思想,既注重成果的原創性與前沿性,又著力突出報道的廣泛與動態性。
非官網,僅供參考《地質通報》(曾用刊名:中國區域地質),1982年創刊,作為中國地學傳媒中的首份地質學綜合性學術月刊,本刊堅持奉行從第一手研究出發,從事實中捕捉新的發現,從實證中探究科學本原的主導思想,既注重成果的原創性與前沿性,又著力突出報道的廣泛與動態性。
非官網,僅供參考《地質通報》(曾用刊名:中國區域地質),1982年創刊,作為中國地學傳媒中的首份地質學綜合性學術月刊,本刊堅持奉行"從第一手研究出發,從事實中捕捉新的發現,從實證中探究科學本原"的主導思想,既注重成果的原創性與前沿性,又著力突出報道的廣泛與動態性。刊物特色:報道簡潔、精練,取材廣泛、嚴謹,信息量大,刊期短。包含基礎地質、經濟地質、海洋地質、能源地質、生態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勘察地球物理、勘察地球化學、地質實驗、探測技術、地質調查信息技術、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專業領域的專業論文。
《地質通報》讀者對象:從事地質調查、地質科學研究的科研、教學、生產人員,也包括對地質學及其連緣學科感興趣的廣大工程技術、科技管理人員。
地質通報雜志欄目設置
基礎地質、礦產資源、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方法與應用、研究快報、學術討論、動態·信息、地球物理。生科研服務
地質通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地質通報雜志社介紹
1.來稿請寄一式二份電腦錄排打印稿。請作者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請在來稿中注明。作者投稿時應聲明稿件專投本刊且未正式發表,切忌一稿多投。如有違反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承擔。
2.另紙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E-mai地址等,并提供3~5位審稿人的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供編輯部參考。
3.編輯部收到來稿后3個月內答復作者是否錄用。如3個月后仍未接到本刊錄用通知,作者可改投他刊。
4.本刊除印刷版外,還有光盤版和網絡版等電子版本。稿件一經錄用,所有版本的版權即由作者轉讓給本刊,凡不愿將自己的文章以光盤版、網絡版形式發表者,請在投稿時聲明。
5.文稿的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之外,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對來稿做文字性修改,對實質性內容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
6.作者在收到錄用通知及退改意見后,務請及時將修改后的打印稿、退改的原稿、退改意見書、清繪好的圖件和軟盤一并寄交本刊編輯部。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侵入巖填圖方法體系及專題研究王濤;童英;郭磊;張建軍;蘇尚國;焦建剛;王連訓 (2043)
同源花崗巖譜系填圖-內蒙古二連寶德爾石林花崗巖填圖試點童英;郭磊;王濤;張磊;黃河;張建軍 (2053)
漿混花崗巖專題填圖方法初探-以東昆侖加魯河地區為例王連訓;馬昌前;熊富浩;王富康;郭富濤;劉敬 (2061)
中基性侵入巖中-大比例尺專題地質填圖實踐-以河北武安鐵礦集區填圖試點為例蘇尚國;簡東川;謝玉淳;羅照華;蔣俊毅;劉璐璐;霍延安;崔曉 (2077)
基性-超基性侵入巖中-大比例尺專題地質填圖實踐-以塔里木板塊東北部坡北巖體為例焦建剛;芮會超;夏明哲;錢壯志;靳樹芳;徐剛;陳炳龍;段少帥 (2089)
結構可控的地質解釋-侵入巖專題地質填圖構想羅照華;蘇尚國;劉翠 (2102)
陸相火山巖區巖性組合-巖相填圖試驗-以內蒙古西太仆寺破火山為例薛懷民;曹光躍;劉哲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qk/1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