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巖石
礦物巖石雜志社簡介 《礦物巖石》(季刊)創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成都理工大學主辦?d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礦物巖石》介紹巖礦鑒定、分析測試的新技術、新方法等。設有礦物巖石、沉積學與石油天然
非官網,僅供參考礦物巖石雜志社簡介 《礦物巖石》(季刊)創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成都理工大學主辦?d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礦物巖石》介紹巖礦鑒定、分析測試的新技術、新方法等。設有礦物巖石、沉積學與石油天然
非官網,僅供參考礦物巖石雜志社簡介
《礦物巖石》(季刊)創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成都理工大學主辦?d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礦物巖石》介紹巖礦鑒定、分析測試的新技術、新方法等。設有礦物巖石、沉積學與石油天然氣地質、油氣田開發、新技術新方法、巖礦測度與環境、綜述、簡訊等欄目。讀者對象為從事地質科研與生產的工作人員及相關院校師生。獲獎情況:2004年獲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中文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源刊。
礦物巖石雜志欄目設置
礦物巖石、礦床地質、沉積學與石油地質、油氣田開發及開采、同位素地質地球化學、構造地質、新技術新方法、環境監測與資源評價
礦物巖石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SA 科學文摘(英)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文摘與引文數據庫
知網收錄(中)
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
維普收錄(中)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礦物巖石雜志最新目錄
齊齊哈爾碾子山麥飯石巖石礦物學特征研究 文科[1,2,3];劉國慶[4];殷艷珍[5];王鉞博[1,2,3];王輔亞[1,2];朱建喜[1,2]
(8)天然變石和提拉法合成變石的紅外-拉曼光譜分析 曹盼;祖恩東
(12)單晶硅生長用石英坩堝的組成與結構特征 張大虎;田青越;汪靈;羅大偉;潘俊良
(12)單晶硅生長用石英坩堝的組成與結構特征 張大虎;田青越;汪靈;羅大偉;潘俊良
(17)大別山榴輝巖中石榴石拉曼光譜特征及其地質學意義 李靜[1];陸麗娜[1];崔月菊[2];謝超[2];杜建國[2];司志森[1]
(22)川西微晶白云母制備多孔材料試驗研究 楊文鴿;王艷芬;劉云菡;鄧苗;龍劍平
(22)川西微晶白云母制備多孔材料試驗研究 楊文鴿;王艷芬;劉云菡;鄧苗;龍劍平
礦床地質
(28)云南中甸島弧爛泥塘斑巖銅礦床巖體氧逸度特征及成礦意義 俞一凡;費光春;李佑國;龍訓榮;田恩源;劉國慶;呂峰明;華柯強
(28)云南中甸島弧爛泥塘斑巖銅礦床巖體氧逸度特征及成礦意義 俞一凡;費光春;李佑國;龍訓榮;田恩源;劉國慶;呂峰明;華柯強
同位素地質地球化學
(37)PMBP-苯溶劑萃取-ICP-AES快速測定化探樣品中15種稀土元素和釷 張廷忠[1,2];何建華[1,2]
(41)川西江浪穹窿核部里伍巖群變質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巖構造背景 唐高林[1];張惠華[2];代堰锫[2];李同柱[2];王昌南[1];嚴利偉[1]
(48)瓊河壩礦集區北塔山組火山巖成因及構造環境分析 王得權[1,2];王建國[1];李培貴[1];王義忠[1];劉建朝[2];張海東[2]
沉積巖與天然氣石油地質
(57)青;ú睘呈r特征及其沉積環境分析 吳逍[1];孫紅娟[1];彭同江[1,2];段佳琪[1];鮮海洋[1];喇繼德[3];任志棟[3];蘆艷琳[3]
(63)原生與風化膠磷礦和白云石的表面化學特征及比較研究 王建蕊[1,2,3];張杰[1,2,3];莫樊[4];王沙[1,2,3];吳林[1,2,3];毛瑞勇[1,2,3];謝飛[1,2,3]
礦物巖石雜志推薦閱讀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曾用刊名: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1982年創刊,是一份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主辦、面向廣大地質地球化學工作者及有關科技人員的綜合性地學學術刊物。本刊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礦物巖石雜志社征稿要求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qk/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