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青海地區太陽能光熱發電前景分析> 正文

    青海地區太陽能光熱發電前景分析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3-25 15:04

    本文摘要:摘要:論述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國家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青海海西州政府出臺的海西州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意見等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分析了青海地區太陽能資源及經濟發展電力需求和電網建設規劃等優勢,從

      摘要:論述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國家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青海海西州政府出臺的«海西州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意見»等“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分析了青海地區太陽能資源及經濟發展電力需求和電網建設規劃等優勢,從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方案、可靠性、發展現狀及前景等方面對青海地區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太陽能;光熱發電;發展前景

    太陽能學報

      太陽能方向論文投稿刊物:《太陽能學報》(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太陽能學會主辦,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承辦,自創刊以來為我國新能源領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及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主要報道我國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氫能、海洋能及地熱能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登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儀器和實驗技術、技術札記、簡報及綜述性論文!短柲軐W報》編輯嚴謹,被《EI》收錄比例高。

      能源是滿足人類生存、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能源技術的每次變革都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1].截至2017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697萬億桶,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93.5萬億m3,按照2017年消耗量水平,石油與天然氣分別只能滿足全人類約50年與52年的用度.隨著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問題,低碳綠色能源的開發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2].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有40%用于發電,這使得電力行業成為最大的用能行業.

      隨著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和電氣化技術的加速發展,電力行業處在能源轉型的前沿地帶.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快速提升,可再生能源領漲全球發電量.目前風能和太陽能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僅為8%,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3].2017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增長超過30%,增長主要源于技術發展和政策支持,故其發電成本持續走低.2018年,上海電氣集團中標的大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投標電價為7.3美分/kW􀅰h.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新的太陽能利用技術,以其可以規模化、連續運行的優勢,成為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焦點[3].

      1國家及地區的資源與政策

      1.1國家“十三五”太陽能行業政策

      2016年,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清潔低碳化進程,建設綠色發展新生態,要著力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2016年9月1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通知,確定并發布的第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共20個,總計裝機容量134.9萬kW,分布在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河北等省(自治區).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該規劃制定了我國2016年至2020年太陽能利用發展的發展目標、指導方針、保障措施和重點任務.該規劃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文件.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底,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kW.

      1.2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具備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的資源基礎.據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陸地面積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總熱量為3.3×103~8.4×103MJ/m2,相當于2.4×104億噸標準煤.我國的太陽資源豐富帶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甘肅北部、寧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等地.國際上太陽能熱發電廠址的DNI(DirectNorGmalInsolation,太陽直接輻射,簡稱直接輻射)資源通常在1700kW􀅰h/m2a以上.

      1.3國家及地區“十三五”太陽能熱發電規劃

      «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依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技術引領、產業協同”的發展模式,逐步推進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有序發展.我國“十三五”光熱發電規劃中,2020年底實現5GW的裝機目標,在國家規劃的指引下,各地區也陸續出臺了地方性的光熱“十三五”發展規劃.青海、甘肅、新疆等8省區發布光熱發電“十三五”規劃的總裝機規模高達9000MW,其中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的所在地(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河北5省區)到2020年規劃的光熱發電裝機容量高達8600MW.

      2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路線

      太陽能光熱發電,也稱為聚焦型太陽能熱發電(ConcentratingSolarPower,CSP),利用反射鏡面的聚焦作用將太陽能的熱量收集起來,通過換熱裝置產生高溫、高壓蒸汽,然后按照常規汽輪機驅動發電.采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可以利用儲熱裝置將白天的太陽能熱能儲存起來,夜間放出熱量發電[5],實現太陽能連續發電和提高電站容量,從而降低單位千瓦造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主要包括拋物槽式發電、塔式發電和碟式發電3種[6].其中,拋物槽式發電和塔式發電的發展最為迅速,已實現大規模的商業運行.槽式發電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業績最多.對于碟式發電系統的研究還處在示范階段.下面對上述3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簡要介紹.

      2.1拋物槽式太陽能熱發電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該系統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聯、并聯的排列,利用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將太陽光聚焦到安裝在拋物線形反射鏡焦點上的線形接收器上,加熱流過接收器的熱傳導液,熱傳導液在蒸汽發生器中產生高溫高壓蒸汽,最后將蒸汽送入常規的蒸汽輪機發電.槽式太陽能發電包括槽型拋物面聚光/高溫真空管集熱子系統、導熱油(或熔鹽)/蒸汽換熱系統、發電系統、蓄熱系統等.槽式發電跟蹤系統結構簡單、技術成熟,適合大規模發電,目前已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但是槽式系統工質工作溫度較低,太陽能熱電轉換效率相比塔式和碟式較低.

      2.2塔式太陽能熱發電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也稱為集中式太陽能光熱發電.利用數量眾多、獨立跟蹤太陽光的定向反射鏡(定日鏡),將太陽熱輻射反射到位于塔頂的高溫集熱器上,通過能量轉換把熱量傳遞給導熱介質(如導熱油、熔鹽等),再由蒸汽發生器生產高溫高壓過熱蒸汽,驅動蒸汽輪機發電.因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聚光倍數高、能量集中過程簡單、熱轉化效率較高等優點,塔式發電系統可實現大規模的發電.塔式發電每臺鏡面需要配置獨立的跟蹤系統以調整鏡面的角度,確保太陽光能隨時反射到塔頂的集熱器上.這導致鏡面跟蹤控制系統較為復雜,運行維護成本較高.

      2.3碟式太陽能熱發電

      碟式(又稱盤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利用碟(盤)狀拋物面鏡將入射太陽光聚焦到聚光集熱器的焦點處,傳熱工質流經集熱器吸收太陽光轉換成熱能,然后驅動斯特林熱機發電[7].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聚光比可高達3000以上,同時吸熱器運行溫度可達800℃左右,因此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太陽能發電技術,最高效率可達29%.該系統可獨立運行、應用靈活、占地小,可單臺或多套并聯運行.由于碟式發電系統單機容量較小,比較適合建立分布式發電系統.

      3青海地區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有利條件

      3.1青海地區太陽能資源稟賦優勢突出

      青海省海西州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能總輻射量為6888MJ/m2,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到1650h左右.青海省有可用于新能源發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約10萬km2,且地勢平緩,適合集中連片規劃布局大型光熱發電項目.理論裝機容量可達30億kW.從資源角度看,青海新能源開發前景廣闊.2016年8月,海西州政府出臺了«海西州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意見»,按照文件規劃,到2020年柴達木盆地要新增光熱發電裝機3GW,到2030年柴達木盆地光熱發電裝機將達到20GW.

      3.2用電負荷需求穩定提升

      地區用電負荷穩定提升.2015年底,海西州最大電力負荷73.84萬kW,用電量50.29億kW􀅰h.“十三五”期間,海西州一批重點載能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電力需求將不斷激發,本地電力吸納能力顯著提高.預計2020年全社會最大電力負荷565.2萬kW,用電量377.17億kW􀅰h,特別是如果重點謀劃的太陽能、拆解大飛機等產業項目落地,預計地區用電負荷將大幅攀升.

      3.3基礎設施條件及電網資源條件較好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青海海西州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了381萬kW,建成了格爾木、德令哈、都蘭、烏蘭及大柴旦等5個交通便捷、電網網架結構完善的新能源發電產業園區,且園區水電路、綠化、亮化、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完善.電力輸送通道有序推進.2015年底,全州750kV變電站(含開關站)3座,輸電線路6條;330kV變電站8座,輸電線路13條;110kV變電站24座,輸電線路80條,有效地保障了海西州300萬kV新能源電力消納和輸送.

      “十三五”期間隨著特高壓電網入青,青海電網將邁上新的臺階,輸送能力將大幅提升,可有效解決海西州乃至青海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開發和電能遠距離輸送問題.青海電網預計新增柴達木、海南(塔拉)、花土溝東、玉樹、果洛等5座特高壓變電站,并通過塔拉—果洛—阿壩、塔拉—天水、格爾木—玉樹—昌都、若羌—花土溝—格爾木—塔拉特高壓輸電通道的建設,形成省內“一橫兩縱兩直”特高壓電網網架.格爾木至福州±1100kV直流外送工程,已得到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網公司的支持,可輸送可再生能源2000萬kW以上,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建成運行.

      4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現狀

      4.1國際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現狀

      從上世紀50年代光熱發電技術誕生至今,全球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根據初略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球已建成投運的光熱電站已接近5GW.全球太陽能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SolarPACES)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全球在建太陽能熱發電機組規模約為1400MW.其中,摩洛哥在建裝機容量最高,達到350MW,包括裝機200MW的NOORII槽式光熱電站和裝機150MW的NOORIII塔式光熱電站.各國在建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裝機容量.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到2060年光熱直接發電及采用光熱化工合成燃料發電共占全球電力結構約30%.

      4.2國內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現狀

      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起步相對較晚,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一些基礎研究.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熱裝機規模約18MW,其中純發電項目總裝機約為15MW,除了中控德令哈10MW塔式電站有商業化規模以外,其他均為小型的示范和實驗性項目.中控德令哈光熱發電站一期工程是我國首套投入商業運營的光熱發電項目,2013年7月,位于青海省內的中控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一期工程(10MW,塔式)成功并網,配置6h儲能裝置,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太陽能熱電站技術向商業化運行邁出了堅實一步,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8].

      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中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啟動,中核、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神華、中節能、中信等中央企業均有項目申報并入選,占據了入選的20個項目的半壁江山;民營企業中,中控、首航、中海陽、兆陽光熱、大成、博昱等光熱企業參與.2016年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國光熱發電總裝機規模要達到500萬kW,國內適宜開發光熱電站地區所在地政府對于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愈來愈重視,紛紛開始布局更大規模的光熱發電產業.

      4.3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市場研究方向

      光熱行業的研究和發展仍然專注于儲熱系統的性能優化和成本控制、關鍵設備(如集熱管等)的成本控制、光熱電站設備更新換代,以及提高傳熱介質的傳熱效率.歐洲的研究者們則在化學儲熱和光熱混合電站研究方面領先.美國的研究方向則更為多樣化.2016年間進行的研究項目包括:儲熱系統中熔鹽的替代物研究;化學儲熱系統優化研究,包括提高儲熱效率和降低儲熱成本;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應用的研究,以進一步提高光熱電站發電效率,并降低發電成本[9].槽式技術和塔式技術依舊是光熱發電市場的主流.

      2018年4月13日,上海電氣集團簽訂了阿聯酋迪拜MohammedbinRashidAlMoktoum太陽能園區第四期700MW光熱發電站EPC合同.該項目由3個裝機容量為200MW的槽式電站和1個裝機容量為100MW的塔式電站組成.

      5青海地區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建議

      我國光資源條件較好的西北地區風沙大,揚塵問題突出,該因素對系統光照強度衰減及鏡面反射率降低有一定的影響,建議在光熱發電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階段,充分論證上述因素的影響,并考慮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提高項目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太陽法向直接輻射值(DNI)的準確性是決定項目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多數地區太陽DNI數據缺乏、衛星數據與實測值偏差較大,不能準確反映規劃廠址的光資源實際情況.

      因此,建議青海地區從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長遠考慮,安排進行太陽DNI數據實測,積累數據,為光熱項目的選址及設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確保項目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青海等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干旱少雨,水資源貧乏,冬季寒冷,且遠離用電負荷中心,這些條件制約著光熱發電技術的規;l展.青海地區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應結合當地環境及資源特點,合理規劃項目方案,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電網配套建設步調一致.

      6結語

      本文針對青海地區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從光熱發電的產業政策、項目建設條件、國內外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技術和發展現狀,以及市場趨勢等多方面進行了重點分析和論述.青海地區大力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符合國家及地區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政策要求,同時未來市場電力需求量逐步增大,加之青海地區有較大的資源和電網優勢,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對推動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升級、促進青海地區經濟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戴麗.太陽能光熱發電未來將“后來者居上”[J].節能與環保,2013(7):44G45.

      [2]王野平,徐巖松,梁偉延.從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審視太陽能熱力發電[J].科技管理研究,2002(3):92G95.

      [3]張爭,夏勇.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G26.

      [4]杜鳳麗,原郭豐,常春,等.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3(6):551G564.

      [5]竇曉利.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現狀與前景分析[J].科學與技術,2017(4):27G29.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2219.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