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防汛抗旱工作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保障人民正常勞動生產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措施,而在我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中,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視。2019年是防汛抗旱體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水利部門由過去全面組織協調防汛抗旱工作轉變為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
摘要:防汛抗旱工作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保障人民正常勞動生產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措施,而在我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中,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視。2019年是防汛抗旱體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水利部門由過去全面組織協調防汛抗旱工作轉變為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水工程防洪調度、防汛抗旱搶險技術支撐及山洪災害防治等職責。因此,加強防汛抗旱災害防御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防汛抗旱;災害防御;信息化
引言
防汛抗旱工作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在一定意義上也關乎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國民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國水旱災害的損失,保障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我國的防汛抗旱工作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在一定意義上也威脅著我國人民的人身安全,因此,我國防汛抗旱部門應結合實際汛情旱情,做好工程建設工作,并構建完善的防汛抗旱機制,加強水旱災害的治理和預防,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1 2019年我國汛情旱情險情概況
2019年我國的汛情旱情險情主要有以下5個特點:
(1)降雨南北多中間少,局地強度大。全國共出現41次強降雨過程,為2013年有記錄以來第2多。降雨呈“南北多、中間少”,江南、華南、西北、東北等地部分地區較常年多2~7成,華北、黃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少3~6成。6-7月,江淮、江南、西南東部等地連續出現強降雨,福建省降雨量列歷史同期第1位;6-9月,黑龍江省降雨量列歷史同期第1位。
(2)大江大河洪水多發,持續時間長。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遼、太湖六大流域共發生14次編號洪水,長江中下游及鄱陽湖、洞庭湖(以下簡稱兩湖),黃河上中游,珠江流域西江,淮河流域沂河、沭河,松遼流域松花江、嫩江、遼河和黑龍江中游,太湖均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水位超過警戒水位13d。黃河干流發生4次編號洪水,上游發生1989年以來6月同期最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干流水位分別超過警戒水位40d、24d,黑龍江干流水位超過警戒水位53d、同江至撫遠江段水位超過保證水位32d。
(3)中小河流超警頻繁,洪水量級大。全國有615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洪水,較同等測報條件下的2017年(478條)、2018年(453條)明顯偏多,119條河流發生超過保證水位洪水,35條中小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吉林圖們江、浙江錢塘江、福建閩江、江西贛江、湖南湘江、廣東韓江、廣西桂江、四川岷江、陜西渭河和漢江等34條主要江河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部分河流多次超過警戒水位或超過保證水位。湖南湘江下游發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
(4)工程出險點多面廣,水毀損失大。截至11月,洪澇災害共損壞大中型水庫60座、小型水庫614座,損壞堤防2.5萬處、4994km,損壞護岸4.6萬處、水閘4567座,沖毀塘壩1.7萬座,損壞灌溉設施11萬處、水文測站1699個、機電井1.6萬眼、機電泵站3336座、水電站1277座;水利設施損毀直接經濟損失324億元,近5年損失第2多。江西、四川、湖南、山東、浙江、福建等省水利設施損失較重。
(5)干旱南北交替出現,局部旱情重。1-6月,受降雨偏少影響,東北、華北、西南等地部分地區發生春夏旱,7月初,全國一度有5503萬畝耕地受旱、116萬人因旱飲水困難,后期出現降雨,旱情緩解。進入8月以后,江南、江淮等地降水持續偏少、江河水位偏低,發生了夏秋冬連旱,截至12月中旬,全國耕地受旱面積3187萬畝,230萬人因旱飲水困難,旱情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等地。
2防汛抗旱及水旱災害防御信息化建設思路
(1)統一數據源管理。所有業務應用系統使用的數據都保持“一數一源”,提供統一的訪問接口供各業務系統訪問,建立數據維護更新機制。
(2)統一流域“一張圖”;诮y一的地理空間數據庫,根據業務需要制作各類業務專題圖,并基于地圖進行關聯數據的圖表查詢。
(3)統一開發技術框架。采用統一的技術框架開發及系統界面風格,使用戶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系統的操作使用流程。
(4)統一用戶認證管理;诎踩呗缘慕y一用戶管理、認證和單點登錄,解決同時使用多個應用系統時重復登錄的問題。
(5)統一集成業務平臺。各業務應用系統獨自成體系,集成整合各業務應用系統相關功能模塊,形成統一的業務平臺,即“1+N”模式。
3加強防汛抗旱水旱災害防御信息化建設措施
3.1國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揮系統建設
自2003年6月份發改委批轉《國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揮系統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后,2005年我國已經進入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建設中,并對其信息采集系統、應急指揮系統以及視頻監控系統進行了改進工作。除此以外,工作人員也從傳統的工作思想中擺脫出來,從部分防洪抗旱到全面工作過度,不但保證了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性,還使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3.2加強信息化系統的覆蓋效果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相關單位需要處理的信息數據非常的多。其種類也比較多,同時還要參考水利工程的歷史數據。所以在建設水利信息化時要以大數據中心建設為基礎,完善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相關規定,從而保證基礎設施、參考資料、數據系統以及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研究進行工作,從而提高防洪抗旱的工作效率。相關行業標準應該按照我國水利方面的標準為基礎,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并且還要預留出可調節部分,為后期的改進工作留出部分空間。在技術方面要以水力資源為核心,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同時結合水利信息化系統,制定出適合當地情況的技術方案,從而保證防洪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
3.3提高水利信息化設備的投入
數據處理的不斷加大,對信息化系統設備的要求也不斷增加,大數據處理技術是保證信息處理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想保證其能夠快速的處理大量以及多樣的信息就需要對系統中用到的設備加大投入,在保證基本工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對系統進行實時更新,從而使得系統的設備更加高速的運行。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系統能夠收到的數據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數據信息,同時包括了水利、天文、河流、災害以及氣象等各方面的情況,通過更新信息化系統的硬件,使其能夠在最短時間找到工作人員需要的文件,從而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提高大數據計算技術以及更新計算機硬件可以使得防汛抗旱工作的預警能力以及應急處理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3.4完善防汛抗旱工作管理系統
通常可以把水利信息管理分為水資源管理系統和防汛抗旱指揮管理系統,通過建立數據庫、信息查詢系統以及方案決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但是相關單位要想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效果,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標準化的管理系統,通過標準化管理系統可以提高數據收集以及防治方面的工作效果,尤其是對那些洪澇或者是干旱比較常見的地方,通過標準化管理系統,可以集中化解決該地區的災害問題。通過防洪抗旱指揮管理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對各地區的工作范圍進行統籌安排,并對其數據進行系統的整合工作,實現不同部門間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工作的重復性。
4結束語
現階段,信息化已經被引用到了各行各業,在水利系統中加入信息化也成為了必然趨勢。防汛抗旱是關乎我國的民生大計的一項工作,因此,防汛抗旱部門應加強責任意識,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預警水平,制定防汛抗旱措施,加強防汛抗旱災害防御信息化建設,確保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論文投稿刊物:《中國防汛抗旱》(雙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中國水利學會主辦、國家防辦業務主管的以防汛抗旱減災為主題的綜合類刊物,旨在及時報道黨和國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針政策、交流推廣防汛抗旱系統的先進經驗技術、探討減輕水旱災害的對策及措施、介紹防汛抗旱及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研究成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水患意識、促進防汛抗旱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建云.信息技術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中國防汛抗旱, 2017(03)
[2] 李延梅.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地產,2016(20)
[3] 韓周桓.淺談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7(01)
[4] 閻輝.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優化策略[J].山西農經,2019(08)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