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茶樹新品種‘皖茶8號’與‘皖茶9號’選育研究> 正文

    茶樹新品種‘皖茶8號’與‘皖茶9號’選育研究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8-19 11:27

    本文摘要:摘要:為充分發掘和利用青陽、涇縣等地優異茶樹資源,分別在青陽、涇縣開展茶樹品種比較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皖茶8號(登記號為GPD茶樹[2019]340005)發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 產量超過福鼎大白茶,與高產型品種舒茶早相當或略高; 品質優良,制綠茶品質評分

      摘要:為充分發掘和利用青陽、涇縣等地優異茶樹資源,分別在青陽、涇縣開展茶樹品種比較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皖茶8號’(登記號為GPD茶樹[2019]340005)發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 產量超過福鼎大白茶,與高產型品種舒茶早相當或略高; 品質優良,制綠茶品質評分超過舒茶早,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或略高,制紅茶品質中等; 抗逆性強; ‘皖茶9號’(登記號為GPD茶樹[2019]340006)發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 產量超過福鼎大白茶,與高產型品種舒茶早相當; 品質優良,制綠茶品質評分超過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紅茶品質中等; 抗逆性強,尤其耐寒性強; 2個新品種適宜安徽省江南茶區種植,江北茶區可少量引種試種。

      關鍵詞:茶樹新品種; ‘皖茶8號’; ‘皖茶9號’; 生育期; 產量; 品質; 抗逆性

    茶葉種植

      ‘皖茶8號’,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青陽縣種植業局從青陽黃石天云群體種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 ‘皖茶9號’,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安徽蘭香茶業有限公司從涇縣汀溪地方群體種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 2019年4月,經農業農村部公告登記,登記號分別為GPD茶樹(2019)340005、GPD茶樹(2019)340006[1]。

      1試驗地點、方法及試驗品種(系)來源

      1.1試驗地點

      青陽試驗園設在青陽縣陵陽鎮青陽縣南山茶葉專業合作社基地、涇縣試驗園設在涇縣汀溪鄉安徽蘭香茶業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

      1.2 試驗方法

      試驗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牽頭,分別與青陽縣種植業局、安徽蘭香茶業有限公司、單株選育人協作完成[2]。 依照《全國茶樹品種區試技術規程(暫行)》開展試驗工作。 參加試驗的新品系,以福鼎大白茶(ck1)及舒茶早(ck2,兼做近似品種)做對照,小區茶行9m,行距1.5m,小區面積13.5m2; 雙行條植,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

      1.3 參試品種(系)

      青陽試驗園,品系1來自歙縣,品系2~3來自涇縣、品系4來自祁門、品系5~10來自青陽(其中品系8被命名為‘皖茶8號’); 涇縣試驗園,品系1~8均來自涇縣汀溪茶區(其中品系8被命名為‘皖茶9號’); 福鼎大白茶和舒茶早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提供。

      2試驗結果與分析

      試驗園正式投產后,對各參試品種(系)進行芽葉萌發期觀測、產量記載、紅綠茶感官品質分析及抗逆性鑒定等。

      2.1生育期觀測

      芽葉萌發期的觀測從3月上中旬開始,隔天觀測一次。 青陽試驗園2015年至2017年連續觀測了3個萌發周期。 涇縣試驗園2014年至2017年連續觀測了4個萌發周期。 青陽試驗園品系4由于苗木的原因,成活率較低,缺損嚴重,故未列入觀測,其余參試品系均正常觀測。 將觀測結果與同時觀測的對照ck1進行比較,主要比較1葉期、2葉期和3葉期。

      青陽試驗園,各試驗品種(系)生育期,3年平均與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相比,早、遲3天左右,均屬早生型。 ‘皖茶8號’(品系8)芽葉萌發期,三年平均,1葉期、2葉期比CK1福鼎大白茶早2天,3葉期相同。

      涇縣試驗園,各試驗品種(系)生育期,4年平均與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相比,早、遲各不相同,大多為早生型。 ‘皖茶9號’(品系8)芽葉萌發期,四年平均,1葉期比CK1福鼎大白茶早4天,2葉期、3葉期早3天。

      2.2 產量記載

      青陽試驗園2015~2017年連續三年、涇縣試驗園2014~2017年連續四年對各參試品種(系)進行分小區采摘記產,將小區產量折算成單位產量,計算各品種(系)三年或四年平均單位產量(見表2)。 涇縣試驗園2016年采摘記產時,公司將采摘標準從1芽1葉展至1芽2葉初展調整為1芽2葉展,而且采摘較強,產量顯著提升。 為了消除強采對產量造成的影響,2017年恢復1芽1葉至1芽2葉初展采摘標準,并進行記產。

      表2中,CK1福鼎大白茶在青陽、涇縣產量表現均較低,主要是適應性問題。 CK1福鼎大白茶早期移栽成活率較低,幼年期生長受到一定的影響,開采后,福鼎大白茶受早春低溫及倒春寒影響較大,致使其產量遭受到一定的影響,未能表現其豐產的性狀。 CK2舒茶早在安徽省各地種植持嫩性好、產量高,屬豐產型品種。 青陽試驗園品系9、‘皖茶8號’(品系8)記載產量較高,與同園的CK2舒茶早相比,‘皖茶8號’(品系8)三年平均單位產量高出5.8%。 涇縣試驗園‘皖茶9號’(品系8)開采頭兩年產量不及同園的CK2舒茶早,但后兩年產量趕上或超過同園的CK2舒茶早,四年平均單位產量與CK2舒茶早相當。

      2.3 紅綠茶感官品質分析

      2.3.1 綠茶感官品質

      青陽試驗園2016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葉至1芽2葉初展鮮葉,根據當地綠茶產品類型制成九華佛茶樣; 涇縣試驗園2015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葉至1芽2葉初展鮮葉,根據當地綠茶產品類型制成汀溪蘭香茶樣。 制成的茶樣及時送往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與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進行感官評審。 取兩個機構評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質總評分。

      CK1福鼎大白茶是全國茶樹品種區試綠茶品種的對照種,制綠茶,品質優異。 青陽試驗園的‘皖茶8號’(品系8)綠茶感官品質,總評分略高于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 ‘皖茶8號’主要是外形評分較高,說明‘皖茶8號’更加適制當地的名優綠茶。 同園的CK2舒茶早綠茶感官品質稍低,產量較高的品系9總評分也較低。 涇縣試驗園‘皖茶9號’(品系8)綠茶感官品質,總評分稍低于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但要明顯高于同園的CK2舒茶早。 ‘皖茶9號’制綠茶品質優異。 品質較好的還有品系1,但其產量較低。

      2.3.2 紅茶感官品質

      青陽試驗園2017年、涇縣試驗園2016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葉至1芽2葉初展鮮葉,制成工夫紅茶毛茶樣,及時送往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與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進行感官評審。 取兩個機構評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質總評分。

      紅茶感官樣的制做,主要是為判斷品種的紅茶適制性。 CK1福鼎大白茶因其芽葉茸毛較多,制紅茶精毫顯露,對其評分有利。 表4中,青陽試驗園的‘皖茶8號’ (品系8)紅茶感官總評分低于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與CK2舒茶早相當,紅茶的適制性較一般; 涇縣試驗園的‘皖茶9號’ (品系8)紅茶感官總評分也低于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高于CK2舒茶早,紅茶的適制性也較一般[3]。

      2.3.3 生化品質分析

      茶樹品種基礎生化成分是茶葉品質形成的基礎‍‌‍‍‌‍‌‍‍‍‌‍‍‌‍‍‍‌‍‍‌‍‍‍‌‍‍‍‍‌‍‌‍‌‍‌‍‍‌‍‍‍‍‍‍‍‍‍‌‍‍‌‍‍‌‍‌‍‌‍。 青陽試驗園2015年、涇縣試驗園2016年,采摘1芽2葉鮮葉,制成蒸青樣,送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檢測分析。

      青陽試驗園各參試品種(系)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含量的差異較大,品系1含量較高,為19.6%,‘皖茶8號’(品系8)茶多酚含量較低,為10.5%; 游離氨基酸含量3.3%~4.6%不等。 咖啡堿與水浸出物各品種(系)差異較小。 涇縣試驗園各參試品種(系)主要生化成分中,游離氨基酸的差異較大,CK1福鼎大白茶測定值較高,為7.0%,品系系5測定值較低,為3.4%,尚不得而知。 ‘皖茶9號’(品系8)茶多酚、游離氨基酸、咖啡堿與水浸出物均處于正常范圍值內。

      2.4 抗逆性鑒定

      2.4.1 抗病蟲性觀測

      茶炭疽病抗性:試驗期間,‘皖茶8號’未發生明顯炭疽病病癥; 示范園中雖有少量發生,但示范園周邊的其他品種也有少量發生,這不是品種的抗性原因,因此抗性判定為中抗(MR); ‘皖茶9號’未發生明顯炭疽病病癥,抗性判定為中抗(MR)。

      茶小綠葉蟬抗性:試驗期間,‘皖茶8號’、‘皖茶9號’有少量危害,抗性為中抗(MR)。

      2.4.2 耐寒、旱性鑒定

      抗寒性:2016年1月,青陽試驗園經受-12℃低溫過程,3月2日進行寒害觀測,‘皖茶8號’受害指數39,耐寒性中等。 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指數為50,CK2舒茶早為58。 同期,涇縣試驗園經受-16℃低溫過程,3月2日進行寒害觀測,‘皖茶9號’受害指數0,耐寒性強。 同期CK1福鼎大白茶受害指數為64,CK2舒茶早為50。

      抗旱性:2017年7月持續高溫干旱,8月3日對青陽試驗園各小區目測評估,‘皖茶8號’受害率5%,耐旱性強。 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率為8.3%,CK2舒茶早為5%。 同期,對涇縣試驗園各小區目測評估,‘皖茶9號’受害率10%,耐旱性較強。 同園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率為2.7%,CK2舒茶早為11.7%。

      3試驗小結

      3.1 綜合青陽品種試驗各項測試結果

      ‘皖茶8號’(品系8)在各項測試中表現較為突出。

      發芽早,1芽1葉期在青陽為4月2~10日,變幅8天,1芽2葉期4月5~14日,變幅9天; 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比舒茶早遲1~2天,屬早生型品種; 芽葉顏色黃綠色,茸毛中等,1芽3葉百芽重42.0g。

      產量高,產量超過福鼎大白茶,與高產型品種舒茶早相當或略高。

      品質優良,2015年春季1芽2葉蒸青樣水浸出物45.2%,茶多酚10.5%,游離氨基酸4.5%,咖啡堿2.59%; 制綠茶品質評分超過舒茶早,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或略高,制紅茶品質中等。 抗逆性強。

      葉片上斜著生,葉色中綠色,灌木型,樹姿較直立。

      該品種適宜在青陽縣、池州市及其與之氣候環境相近的安徽省江南茶區種植。 江北茶區可少量引種試種。 葉型稍偏小,葉色稍偏綠。 種植時,注意與防范炭疽病的發生。

      茶葉種植論文范例:基于GIS的赤壁市茶葉種植適宜性評價研究

      3.2 綜合涇縣品種試驗各項測試結果

      ‘皖茶9號’(品系8)各測試中表現較為突出。

      發芽早,1芽1葉期在涇縣為3月26至4月7日,變幅12天,1芽2葉期4月2~11日,變幅9天; 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比舒茶早遲1天,屬早生型品種; 芽葉顏色黃綠色,茸毛較少,1芽3葉百芽重41.0g。

      產量高,產量超過福鼎大白茶,與高產型品種舒茶早相當。

      品質優良,2014年春季1芽2葉蒸青樣水浸出物42.4%,茶多酚14.6%,游離氨基酸4.0%,咖啡堿3.28%; 制綠茶品質評分超過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紅茶品質中等; 抗逆性強,尤其耐寒性強。

      葉片上斜著生,葉色中綠色,灌木型,樹姿半開張。

      該品種適宜在涇縣、宣州市及其與之氣候環境相近的安徽省江南茶區種植。 江北茶區可少量引種試種。 葉型稍偏小,葉色稍偏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57號,2019年4月12號,附件P381.

      [2] 王文杰.安徽茶樹育種協作與實踐[J].茶業通報,2015,37(1):30-32.

      [3] 陳亮,虞富蓮,楊亞軍等.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技術規程——茶樹[S].NY/T1312-2007:8.

      作者:王文杰1,周來俊2,董永泓3,吳瓊1,阮旭1,劉丹丹1,陳金濤2,張祥云4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3906.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