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中國草菇在贊比亞試種,從選自中國的5株草菇品種中篩選出適宜贊比亞栽培的品種和相應的熟料栽培技術,并對贊比亞引種草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在贊比亞引種試種草菇是可行的。干冷季節生物轉化率低,在沒有外界加熱的情況不宜栽培
摘要:中國草菇在贊比亞試種,從選自中國的5株草菇品種中篩選出適宜贊比亞栽培的品種和相應的熟料栽培技術,并對贊比亞引種草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在贊比亞引種試種草菇是可行的。干冷季節生物轉化率低,在沒有外界加熱的情況不宜栽培,或需篩選耐低溫菌株。V15適宜在干熱季節栽培,轉化率為31.2%;V971適宜在干熱季栽培,轉化率為28.7%;V38適宜在濕熱季節栽培,轉化率為28.2%。5個品種均適宜在贊比亞栽培。經過初步的經濟效益分析發現,除干冷季節虧損1187.34元(RMB)外,干熱和濕熱季節分別盈利2795.53元和2082.83元,在贊比亞栽培草菇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草菇;引種;贊比亞;熟料栽培
草菇[(Bull.:Fr.)Sing.]隸屬于真菌界擔子菌門小苞腳菇屬。草菇味道鮮美、質地脆嫩,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素中之葷”。草菇是一 種名貴食用菌[1]和高溫型草腐菌[2],其鮮菇肉質肥嫩,爽口[3];干菇芳香濃郁,是宴席珍品,蛋白質高于一般的蔬菜,且含有人體所需8種必需氨基酸,因此倍受青睞[4]。草菇是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地區的腐生菌[5]。草菇在10多個熱帶國家均有栽培,草菇最早是在我國南方地區栽培,且廣泛分布,例如,福建、江西和廣東等十幾個省區均是草菇的主產地,在上海、浙江等幾個省份也有栽培。
農作物論文范例:藍靛果忍冬科技扶貧項目栽培技術
隨著草菇栽培技術的不斷成熟,草菇栽培的地域越來越廣泛,在我國的北方地區也開始栽培[6]。草菇栽培是生態經濟兼得的農業傳統產業[7],未來草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綜合草菇的發展歷程,環保高效的草菇工廠化栽培是未來發展方向[8],但是當前草菇的規模化栽培進展仍然十分緩慢[9]。草菇良種選育和原材料配方標準化[10];配套設施設備[11]相關參數的研究,益微生物[12]對草菇生長影響等都成為限制草菇規;a的因素。
裝袋前先將棉籽殼在日光下暴曬2d,然后裝進編織袋,浸濕5h,瀝水12h,然后將其他材料均勻拌入培養料,培養料含水量保持在58%~60%。選用33cm18cm0.005cm的聚丙烯袋,裝料量1250g±50g,高壓滅菌后接種于30℃下避光恒溫培養。將菌袋移到菇棚內脫袋,擺放方式為每排3層,進行出菇管理。出菇管理階段放下棚外遮陽網,上午9:00-16:00要開門通風降溫,并且每天向地面噴水1次,直到地面濕透。
晚上盡量避免通風。現蕾4~5d后,菇體呈橢圓形,菌膜未破,子實體七分成熟時需要及時進行采收。采收時要嚴格管理,不可隨便通風換氣,棚內溫度較高也不可以隨便地開門通風,如果太悶,可以通風換氣5min左右再采收,要在補水5h以后再進行采收。評價標準菌絲長滿袋天數指接種到草菇菌絲長滿栽培袋的天數。單袋產量指每個栽培袋產的鮮草菇的質量。開傘指蛋形期形成至開傘。原基形成時間為菌絲長滿袋到形成白色針頭狀原基。頭潮菇出菇時間為菌絲長滿袋到頭潮菇蛋形期。
干熱季節5個草菇品種菌絲長滿袋天數、原基形成時間和頭潮菇出菇時間最短,生物轉化率最高,差異不顯著。濕熱季節5個草菇品種菌絲長滿袋天數、原基形成時間、頭潮菇出菇時間和生物學轉化率適中,差異不顯著。干冷季節5個品種菌絲長滿袋天數、原基形成時間和頭潮菇出菇時間均較長,生物轉化率最低,差異較明顯。總體看干熱季節V15的生物轉化率在所有季節所有品種中最高,為31.2%,其次是V971。干熱季節和濕熱季節轉化率都在20%以上,較適宜在贊比亞的這兩個季節栽培草菇。
可以看出國內草菇栽培對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比較穩定。贊比亞草菇栽培對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干冷季節溫度較低、濕度低,而二氧化碳濃度高;贊比亞干熱季節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較適宜草菇栽培;濕熱季節栽培草菇,溫度稍低、濕度大,而二氧化碳濃度偏高。結論與討論在贊比亞采用熟料栽培方式栽培草菇可行,且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熟料栽培培養料中的養分分解較充分[13-16]。與國內栽培草菇的環境因子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贊比亞栽培草菇的環境因子受季節影響大,季節性明顯。
干冷季生物轉化率低[17,18],與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有些相似,在沒有外界加熱的情況下不宜栽培,菌絲長滿袋的時間、原基形成時間和出菇時間都較長,生物學轉化率低,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我國北方地區反季節栽培草菇,風險大,種草菇技術難度大,各環節緊密相扣,稍有疏忽就可能全軍覆沒,或種不出質量上等的草菇[19],這與之前在贊比亞用發酵料栽培草菇結果一致,所以需篩選耐低溫菌株。贊比亞干熱季節和濕熱季節日平均溫度較高,符合草菇生長對溫度的需要[18],自然狀態下均可栽培草菇。熟料栽培裝袋和接種工序繁雜且成本高,其栽培技術需要進一步改進[19],目前不適合在贊比亞推廣,但草菇在贊比亞的栽培有著極其廣泛的發展前景。草菇在贊比亞的熟料栽培可以為后續草菇在贊比亞的推廣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黃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152.
[2]陳士瑜.菇菌生產技術全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360-370.
[3]暴增海,張功.食用菌栽培學[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53-158.
[4]楊國良,韓繼剛,朱寶成,等.草菇無公害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7:119.
[5]楊新美.中國食用菌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6]宋元林,宮志遠,方江玲.平菇、香菇、草菇、金針菇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7]戴和珍,趙玉連,李嬌.蓮都區草菇栽培技術及產業前景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7,29(1):41.
[8]何煥清,肖自添,彭洋洋.草菇栽培技術發展歷程與創新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12):53-61
作者:陸珠1,2,姚允武3,于延申2※,李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