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雖然我國經濟實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但是對于社會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力度也提高了。因此,我國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還需要更加注重林業工作發展情況。為緩解當前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林業建設主管部門就需要不斷加強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雖然我國經濟實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但是對于社會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力度也提高了。因此,我國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還需要更加注重林業工作發展情況。為緩解當前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林業建設主管部門就需要不斷加強對于生態造林工作的重視程度,利用森林對環境的凈化功能,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文章以甘肅省永靖縣為例,分析當前林業造林工程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林業發展;造林工程;永靖縣;可持續發展;質量
1 永靖縣生態環境及森林資源狀況
永靖縣地處內陸,屬溫帶半干旱偏旱氣候類型。平均日照時數2534.6h,年均降水量280mm。年平均氣溫5℃~9℃之間,≥10℃的年積溫2791℃~3196℃;冬春干旱,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節。降水地區分布不平衡。全縣總的氣候特點是: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無霜期短;降雨少而分布不均,常有干旱發生,災害性天氣較多。
2019年以來,永靖縣委、縣政府對全縣生態環境建設高度重視,狠抓以荒山綠化、流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使永靖縣空氣質量、水環境、生態環境等資源更是得到了有效的凈化。2019年,永靖縣完成造林面積達到2193hm2,該項工作的開展對于維護永靖縣生態文明建設,擴大當地森林資源面積有積極的作用。
林業工程論文: 我國林業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 林業造林工作質量問題
2.1 造林條件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這是改善永靖縣生態環境的難得機遇。由于永靖縣大部分宜林荒山存在山高坡陡、支離破碎、立地條件差等問題,加之永靖縣氣候干旱,年均降雨量在300mm以下,造林難度大、成本高(造林及上水、整地、人工、種苗、澆水、撫育、管護等費用近3000元/667m2,中央補助永靖縣資金僅500元/667m2),難以籌措資金配套建設上水綠化工程,造成造林成活率下降。
2.2.1 造林技術。
針對永靖縣干旱少雨、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們在造林綠化過程中采用有效的抗旱措施:一是使用蘸漿處理。根據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栽植前要對苗木進行50cm處截干蘸蠟、泥漿蘸根處理,修剪枝葉等抗旱技術處理,以減少地上部分的蒸騰,維持樹木水分平衡,提高苗木成活率。
二是采用覆膜造林技術。在近兩年造林過程中,進行覆膜植樹技術推廣。通過對已栽植樹木進行覆膜,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發,使水分長期保持;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地溫,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同時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生長,降低后期管護成本。三是造林樹種的選擇上堅持適地適樹和選用優良鄉土樹種的原則,主要選用抗逆性強、生長穩定、抗干旱、耐瘠薄特性的油松、側柏、山毛桃、山杏、丁香等苗木,使新栽植的樹木適應環境條件,盡快郁閉成林。四是使用浸泡造林。就是造林前先將苗木用清水浸泡24h以上再進行栽植,這樣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由于苗木在起苗、運輸過程中大量失水,加之苗木有時不能及時栽植,所以造成樹木成活率低。因此,在造林前要用清水浸泡,使苗木吸足水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如果苗木經過浸泡后蘸上泥漿效果更好,據試驗,經過浸泡、蘸漿處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可達98%,這項技術適用于裸根苗造林。五是使用大坑小樹、滿水浸坑栽植法。栽植樹穴要按設計標準規格,栽前裝滿水浸坑,苗木栽植后再灌足水,確保栽植苗木短期不缺水,提高成活率[1]。
2.2.2 造林管護。
作為林業建設部門,我們始終堅持造管并重,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護,鞏固提高綠化成果。在管護中,牢固樹立“三分栽、七分管”的思想,對造林點實行封山禁牧,嚴禁在封禁區內亂建濫造、亂砍濫伐等人為破壞活動,對毀林、損林的人和事嚴肅處理;對造林工程確定專人進行管護,定期進行澆水、鋤草、松土,加強病蟲害防治,提高苗木成活率。強化森林防火工作,嚴格火源管理,落實值班調度和督促檢查等各項防范措施,消除火災隱患。同時,充分調動群眾管理管護的積極性,形成“愛護樹木,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2]。
3 林業造林措施
3.1 科學規劃
在實行造林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永靖縣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造林方案,真正意義上實現因地制宜[3]。永靖縣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山區氣候溫涼,干旱少雨。日照時數2500h~2800h,年平均氣溫為8.9℃,日照豐富,無霜期短,雨熱同季,氣候干燥,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常有干旱發生。因此,永靖縣在實際造林工作過程中應首先考慮選擇鄉土樹種,主要選擇樹種有云杉、油松、山杏、刺槐、檉柳等植物。同時,考慮到永靖縣干旱和半干旱的氣候環境特征,當地也不能通過大面積移栽的方式實現造林。
另外,在每次造林工作開展之前,單位組織林業技術人員能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詳細記錄當地的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特征等,并根據調查與記錄的結果與相關造林施工員進行溝通與交流,共同制定符合造林現地發展情況的造林方案。這樣的工作方式能有效減少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最后,永靖縣林業主管部門還應該根據工作人員的實際需要,對工作予以合理化的分配,實現對自身工作的合理化完成。
3.2 注重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有效完成是提升造林工作質量,對該項工作起到約束作用的根本方式[4]。嚴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對林業技術人員造林施工人員的管理、對苗木的質量關和栽植關的嚴格把控以及對工作方式的管理等。林業技術人員在造林工作開展的全過程中都應該嚴格遵循造林實施方案和設計方案要求,對造林質量進行嚴格的規范和要求,達到同時提升造林質量與效率的作用。
第一,對技術人員的管理:林業建設主管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員責任管理制度,在造林工作開展之前,將每一個林業技術人員的責任進行嚴格的分配,并及時對技術人員予以心理的引導,讓其能意識到自身工作的責任性,積極地參與到相應造林的工作中,以提升造林工作質量。同時,單位還應通過相應的獎懲機制,考察造林工作人員的績效成績,并根據績效成績的高低決定其工作獎勵等。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讓工作人員能主動參與到造林工作中。在這一工作制度的約束下,林業技術人員也能更加注重造林工作的質量。
第二,對苗木的綜合管理:在開展造林工作的過程中,林業建設主管部門應該嚴格按作業設計要求選擇苗木,嚴把苗木質量關,盡量避免當地惡劣天氣對造林工作產生的影響。同時,還應該配合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人員,根據永靖縣的造林工作實際開展情況,為其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防御工作。通過定期檢查林木病蟲害問題,定時實現病蟲害查殺等工作,保證苗木能健康成長。當發現受到病蟲害侵蝕的苗木時,因及時予以治療,防止病蟲害蔓延,對造林工程的開展造成嚴重的打擊。這樣的工作方式還能有效地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對苗木產生的影響是較為積極的。
第三,造林項目管理。在項目管理中,一是項目實行“四制”管理,即實行了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建設監理制。由監理公司全程監理該項工程實施,從工程整地、苗木調運、栽植、澆水等各個環節層層把關,做到了“一個配套”“兩個當天”和“三個不準”。“一個配套”就是有條件上水的必須配套上水工程;“兩個當天”就是苗木當天調運、當天栽植;“三個不準”就是整地標準達不到要求不準供苗,苗木達不到規格不準栽植,栽植后不澆透水不準驗收,從而確保了造林質量。二是項目檔案管理,林業工程建設面廣、建設周期長、建設規模大,為此,我們加強了工程建設檔案管理,對工程建設的相關文件、項目實施方案、作業設計、招投標資料、檢查驗收資料、各類圖表卡等檔案資料封存入檔,以便查閱及檢查。
3.3 使用合理的栽培方式
栽培方式對林業造林工作的有效開展產生的影響是較大的,因此,相關造林工作人員應該采用合理化的方式對苗木的栽植工作予以管理[5]。
第一,造林工作人員應該在與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的基礎上選擇質量較高,且符合永靖縣造林現地實際情況的苗木進行栽培。第二,栽培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最新版《造林技術規程》規定,確保選擇的苗木能符合《種子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規定。第三,造林工作人員能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及時改進種植方案,并派遣林業專業人員對造林全過程進行專業化的指導。第四,造林工作人員應該結合造林現地實際及時改進施工方法,確保造林工程順利實施,嚴格控制苗木間隔,確保苗木能高效的生長。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能有效的保證苗木不受到破壞,從而達到提升造林質量的作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造林工程是對永靖縣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工程,在完成這一工作的過程中會耗費較長的時間,并且整個工作過程都需要在永靖縣地形較為復雜的山區實施。永靖縣要想提升當地生態發展情況,確保當地可持續發展,就應該高度重視林業造林工作。為解決造林工作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相關林業技術人員就需要通過制定完善的制度,采用合理化的方式等,提升造林工程質量,為永靖縣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杰龍,王旭,王立群,等.城市造林工程農戶行為意向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9,39(2):80-87.
[2] 林超.林業造林工程的主要質量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20,513(9):58-59.
[3] 孫飛.探究林業造林主要質量問題及措施[J].花卉,2019,343(4):242.
[4] 張生祿.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究[J].新農民,2019(17):72-73.
[5] 朱文清,張莉琴.集體林地確權到戶對農戶林業長期投入的影響:從造林意愿和行動角度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9,479(11):34-46.
作者:郭曉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