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研究
《海洋學研究》(季刊)創刊于1983年,本刊1983年創刊名為《東海海洋》,2005年6月改為《海洋學研究》,是由國家海洋局主管,中國海洋學會、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學會主辦的我國海洋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海洋學研究》辦刊宗旨是注重介紹全
非官網,僅供參考《海洋學研究》(季刊)創刊于1983年,本刊1983年創刊名為《東海海洋》,2005年6月改為《海洋學研究》,是由國家海洋局主管,中國海洋學會、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學會主辦的我國海洋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海洋學研究》辦刊宗旨是注重介紹全
非官網,僅供參考《海洋學研究》(季刊)創刊于1983年,本刊1983年創刊名為《東海海洋》,2005年6月改為《海洋學研究》,是由國家海洋局主管,中國海洋學會、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學會主辦的我國海洋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海洋學研究》辦刊宗旨是注重介紹全球性海洋科技的新發展,報道研究項目的最新成果及資料數據的分析研究等,為全國的海洋學科研究服務。本刊大都有中、英文摘要及參考文獻。有引文的論文占總論文的98%,據不完全統計,本刊被國內外7個數據庫和6種文摘期刊收錄。獲獎情況:1990獲浙江省優秀期刊二等獎;1999-2000年浙江省優秀期刊三等獎.
海洋學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項目的最新成果及資料數據的分析
海洋學研究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投稿須知:
1.來稿須選題新穎、方法合理、數據可靠、論點明確、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練、結論明確、圖表清晰、寫作規范;內容應具有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探索性和實用性,反映海洋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文內主要數據及圖表應未曾正式發表(非主要數據或圖表若已經發表的,須引入相關的參考文獻)。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類宜在8000字左右(包括圖表),研究報道類宜在5000字左右,專家綜合評述以5000~10000字為宜。
2.來稿內容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單位、首頁地腳處的第一作者簡介和項目、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致謝(有此內容時)及英文摘要。初投稿時,正文請使用4號宋體字,待審稿通過后,再使用我刊規定的號宋體字。
(1)題名:須精練簡潔、文題相符,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作者單位:單位全稱、所在省市(縣)名稱、郵政編碼。
(3)首頁地腳處的第一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省市或縣),民族(漢族可省略),技術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和E-mail地址(通訊作者,請提供姓名、性別、技術職稱、電子信箱);痦椖堪ǎ夯鹳Y助項目的全稱和批準號,多個資助項目的請依次排列。另外請提供作者的聯系電話,以便聯系。
(4)摘要:一般200~300字,采用報道性文摘方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4部分內容,摘要中不用圖、表、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應有評價性用詞。關鍵詞:3~8個。
(5)正文標題:結構層次應適宜,一般分為二級或三級,各級標題用1、2、3……;1.1、1.2、1.3……表示,依次類推,一律頂格書寫,序號后邊空一字距再寫標題。每個標題一般不超過15個字。引言序號為0。
(6)圖表:文稿中只附必要的圖表,切勿過大或過多,所有圖表均應在文中留出位置,并寫明圖序和圖題、表序和表題,以及相對應的英譯文。圖、表應放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到該圖、表的自然段末,即應先見文字,后見圖、表。
(7)來稿中的科技名詞和名詞術語、人名和地名的譯文等均應按國家標準的規定使用,中文應采用國家正式公布的簡化漢字。
(8)中、外文字母與符號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黑、白體;上、下角標的字母、字符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英文、日文以外的外文以及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時用鉛筆在紙質文稿中注明。
(9)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只列出作者閱讀過的且本文引用的最主要的公開發表的文獻,參考文獻按文中出現先后順序連續編號,并將序碼用方括號加阿拉伯數字形式列于行文中或右上角處,在正文參考文獻處用序號編碼加方括號形式按引用順序排列,要使正文中的參考文獻序號與文末的參考文獻序號一致。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南黃海太陽沙西側海域晚第四系地震層序和沉積環境演變劉阿成;陸琦;吳巍 (11)
中太平洋CA海山玄武巖中斜長石化學成分特征及地質意義何欣;孫國勝;初鳳友;王春光;晉瑞香;李洋;戰乃臣;劉世偉; (23)
甌江口外潮汐通道區灘槽沖淤演變分析及其調整機制的探討徐海;王璟;周鴻權 (33)
碼頭-纜繩-動力定位船舶耦合系統的時頻特性分析劉建;朱克強;包雄關;張大朋 (44)
一種人工魚礁的水動力學研究與建設效果評價姜少杰;劉海敵;吳偉;王世明 (53)
基于灘涂圍墾的海島城市時空擴張特征研究——以舟山本島為例羊大方;李偉芳;馬仁鋒;楊曉平;夏然;朱菲菲;袁敏杰;尹昌霞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qk/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