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學習的技巧_《吉林畫報》2013年第5期
所屬分類:文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4-10 15:30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吉林畫報新視界》2013年第5期,作者:陳曉鳴 【摘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鋼琴是音樂科目中的一項重要的技能課程,在鋼琴教學中,音階和琶音是學習鋼琴必掌握的基本技術,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技巧將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
注:本文摘自《吉林畫報·新視界》2013年第5期,作者:陳曉鳴
【摘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鋼琴是音樂科目中的一項重要的技能課程,在鋼琴教學中,音階和琶音是學習鋼琴必掌握的基本技術,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技巧將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從音階和琶音練習的基本技巧、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教師應該多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操作實踐過程。
鋼琴是集音域、音色、表現力豐富于一身的樂器,同時它也對演奏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音階與琶音的練習又是每位鋼琴演奏者必修內容,而且也是摸清鍵盤以及循序漸進地為演奏水平的提高而打下堅實有力的基本功基礎的重要訓練方法。在音樂領域里鋼琴教學是技能課程里一門必不可少的教育。對于一個鋼琴學習者尤其是對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只是初來乍到接觸鋼琴,所以在這一階段正確掌握音階、琶音演練方式,那就意味著鋼琴演練技術的精髓將為你敞開,反之,則只能限制在鋼琴藝術殿堂的人口處。由于音階和琶音這兩大基本功是學好鋼琴的前提,所以音階和琶音彈奏的好壞,既影響到學生今后在整個彈奏技巧過程中的穩定性,又關系學生鋼琴彈奏技術水平的高低,F行的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的鋼琴專業課程,它所教學的是怎樣讓學生運用這門技能能夠充分有效的對幼兒園的實際音樂教學的投入。因此,在鋼琴教學中要注重音階和琶音的練習,將是我們教師把握全局的關鍵,而且也是考慮兩者的實用性,所以在鋼琴教學的兩個環節中我們要注意以下練習的幾個方面問題。
一、音階的練習
(一)訓練音階的方法
音階練習是將十個手指均衡的進行力量訓練,由于所有手指在音階上都能運用到。在訓練音階上教師教學要遵循三個原則:先分后合、先慢后快、先易后難,并進行細致、有序的多次練習。當學前教育的學生第一次接觸音階時,教師要做好教學步驟,首先要分手彈,其次在掌握指法,先重點培養左手的靈活性與獨立性練習,再進行雙手的合成練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的練習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音階練習:第一種是先從雙手同一方向練習著手。這便于學生鞏固加深對音階的印象,最好應該用連音的彈奏練習方法限制在一個八度內,彈的次數應逐次增多不應予以過度強加過快。第二種是從雙手反方向的音階練習入手。由于反向練習的左右手指法都一樣,因此就學前教育的學生更有利于掌握其方法,當然這兩種的教學方法難易度不同,因就學生的當時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安排。教師當在指導學生練習時應給予適當的口令,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在教學時應先慢后快,盡可能將手指抬高進行慢速訓練,使彈奏出的聲音均勻順暢,確保指法穩定的同時,再進行逐步加快彈奏的速度。當然也要注意近鍵彈,應保持先易后難的對調彈奏,再繼續擴大到24個大調、小調以及先從簡單的一個八度,漸漸過度到四個八度,從雙手同向的平行八度再進行到反向的平行八度,再到同反向雙手平行的三度、六度、十度音階練習。音階的彈奏要求均衡有力、環環相扣、連貫有序,十個手指的力量需要進行有條不紊轉移,彈奏動作應順滑連貫依次相隨,用力均勻規范,再者練習時要懂得力度的自然放松,有的學生剛接觸鋼琴手指會硬邦邦,這將無法對力度的掌控。上移時應均勻流暢的漸強,下移時應細致地漸弱,避免彈奏出的音的力度平淡無奇,彈奏僵硬將阻礙音階連貫流暢感。
。ǘ┙處煈獜膬煞矫鎸W生音階指法進行教學
教學中教師應講解示范讓學生能夠建立大致印象,培養善于動腦。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音階的指法進行歸類。譬如,這里以C大調為例,要區分左右手鍵,左邊是5432132143213214321,右邊是12312341231234,只要牢記左右健位置加之練習對今后的提速練習是大有幫助。其次,半音階的練習也需跟進補上。半音階在音階練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給予側重點練習就是大拇指,大拇指熟練程度應達到能夠順利流暢過度到第二、三指,這就對大拇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今最為常用的有兩種指法:第一種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三指彈奏最為常用。第二種是“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大拇指、食指、中指”兩組,這兩組在浪漫曲較為常見,因大拇指的用的頻率較少,而無名指運用相對較弱,第二種是在提速練習過程運用頻繁,但與第一種指法相比還應加強。
(三)影響中專學前教育學生音階彈奏效果的因素
大拇指靈活性較笨拙。由于大拇指受制于生理因素的影響,并且它稍短于其他四根手指,再加上左右手的五根手指力量不均衡,因此手指力量均衡性訓練就將成為手指技巧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大拇指靈活性較差,動作熟練度較遲緩。所以教師必須在學生彈奏時,需要仔細認真地在旁邊觀察輔導,有助于學生動作規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提高學生水平。由于大拇指的特殊性,其間的間隔性較大,它是以斜向為觸鍵方向而不是跟其它四指一樣縱向觸鍵,所以靈活性與其它手指還有差別。在讓學生彈奏前,教師可以教學生各種熟練手指移動的練習。筆者認為哈農《鋼琴練指法》的第32-37首對學生練習的成長性最有效。其中第32首是1指從第2指下移過,第33-35首分別是1指從3指、4指、5指下移過,第37首比較特殊,需要多練習。要練好這個技巧學生必須每天勤加練習直到練到熟能生巧。穿指時,1指要有準備,手指略向內彎曲,主動向手掌內移動,大拇指在觸鍵之前要到達該鍵的上方,彈奏時是向下的獨立動作,不能帶動手掌和手腕向下壓或砸,否則會出現重音,觸鍵點在指尖的外側,保證彈奏音色和其它手指的統一均勻;跨指時,大拇指彈奏后,其它手指從1指上越過,此時彷佛以1指為支點,通過虎口的收縮帶動手掌的移動,大拇指應在上越的手指彈下時才能離鍵。
手腕關節與臂關節動作的不協調。在練習中,為了避免手腕和手臂的動作出現變形,腕部稍向彈奏方向傾斜,積極有效地促使手指的移位;當進行換指時手腕幅度盡量不要太大要保持平穩,不能出現上下有抖動的動作出現,這會讓流暢性大打折扣;手臂應松弛有度,手臂應與手指方向保持同步同向,在加快音階的彈奏過程中,手臂的動作可以說是“一掃而過”。教師在教學過程要言簡意賅,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牢記注意音階的問題,應“音階輕盈又流暢,大拇指主動最重要,穿指、跨指需腕帶,避免手掌上下跳,五指均勻又有力,雙手指法要牢記”的練習口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要有科學性的練習方法,練習中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同時還要理論轉化實際的重要過程。
二、琶音學習的技巧
在百度百科中琶音(arpeggio)的定義為:指一串和弦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依次連續奏出,可視為分解和弦的一種。通常作為一種專門的技巧訓練用于練習曲中,有時作為短小的連接句或經過句出現在樂曲旋律聲部中,也有密集和弦前面加一豎著的波浪線。琶音分為主三和弦,減七和弦和屬七和弦。琶音是構成音樂作品的一個基本要素,是初學者、熟練者乃至大師級人物的必修課程,是構成各種不同鋼琴音樂作品的不同組合。鋼琴家瑪格麗特.朗說:練習音階和琶音必須堅持不懈,這些技巧都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鋼琴技巧?梢,練習好琶音對將來能夠全面、準確、清晰地演奏鋼琴音樂作品,提高學生演奏技巧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學生要掌握學習琶音的方法。
。ㄒ唬┚毩曚撉偕眢w姿勢的掌握
在彈奏、練習鋼琴之前,身體保持放松姿勢坐著,兩腳不能并步、疊加,要前后分開,腳尖著地,腿要放在琴凳里面,兩手臂放松、自然地放在琴鍵上,腕部的位置向琶音隱性額方向傾斜,以便帶動手指能夠主動、快速的完成穿跨動作。
。ǘ┡靡粲|鍵、音色的掌握
學生初學階段時可以先五指張開,使得掌關節處于打開狀態,手指抬高,下落要快,離鍵也要快,重心要放在指尖,利用掌關節來支撐,轉指快速,要手臂帶動手腕來增加手指游動的速度。穿指時,1指要用頭腦控制預先做準備,手指略微向內彎曲,積極主動地向手掌內移動。
。ㄈ┧俣群土Χ鹊恼莆
循序漸進的練習。這個練習技巧是指從慢到快的一個過程。先是慢的練習,這會加強學生正確的動作掌握,使練習逐步從有意識狀態向無意識方向過渡。最后使得每個手指的動作,如抬起、下落、站穩和移動都能夠做到位,進而使每一個聲音都結實、飽滿、連貫。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快手指下落和手指離鍵的速度。
先分后合的練習。先采用兩手分開的練習,使得每只手可以得到單獨的練習,特別是左手的練習,這樣可以讓左、右手的每一個手指得到相應的鍛煉。最后兩手合起來練習?缰笗r在1指彈奏后,其它手指要從1指上方越過,以1指為支點,通過掌關節帶動手掌的移動,手指應在完成彈奏以后迅速離開鍵盤,鍛煉4、5指的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讓琶音的演奏水平達到均勻,避免每個音的力度沒有變化。
提高自身興趣的練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具有強大的推進力量,也能培養自身終身習練的意識。首先是尋找自身練習的各種需要,如變換速度練習、變化力度的練習、按照節拍組織方法來練習。特別是按照節拍組織方法來練習,使得琶音的練習有節拍的感覺。能讓自己體會到琶音練習中音樂的節律,使琶音一樣具有音樂性。這樣不但消除了練習的枯燥和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也提高了琶音練習的控制能力。其次,適當展開競爭,積極組織合作。在練習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互相學習,糾正自身的不足,互相共享本身的練習經驗,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最后,獲得更多的成就動機體驗,提高鋼琴琶音的掌握。
三、音階練習常見問題及改進方法
學生在音階練習中,拇指獨立性差。在彈奏過程中常出現拇指穿越不到位,使得手腕和手臂的動作較大,拇指的動作連續性受到影響,在快速彈奏時就更難保持拇指的銜接性,會出現沖擊琴健。此外,拇指橫向運行主動性差,有時候用指尖的外側觸鍵,造成力量失控,音色生硬,聲音不均勻。
彈音階五指力度控制不穩定,指法較亂。因為五指的差異性,學生還不能靈活和正確的控制彈奏的力度和速度,在練習過程中的,彈奏的較枯燥乏味,指法容易出現混亂。一指比較靈活,但容易出現過強,聲音聽起來重,4,5指又比較弱,彈奏起來聲音較虛,除此,4指天生能力弱,會被3指和5指連在一起帶下去,導致練習時音階旋律不均勻,彈奏不流暢。同時手指的控制能力影響了指法的協調性,出現混亂現象。所以,五指穩定有力,對彈出均勻有力的聲音非常重要,要不斷提高手和手指的機能,同時在大腦上建立正確的節奏,流暢的音階來調整自己的觸鍵動作,加于完善控制才能起到較好的練習效果。當掌握了合理的彈奏方法之后,練習的量就是關鍵了,并且在練習的過程中學會用心聽節奏,保持音階的流暢性。
四、琶音練習經常出現的問題和改正方法
。ㄒ唬┑谝粋音不是“落下”,而是直接“壓下”
在彈后面的音時卻沒有提前作好觸鍵準備.指端與鍵面距離過短,一個音與另一個音要達到多大,腦子里完全不知道,甚至距離感也沒有,在位置的不斷轉移中,很容易忽略手指主動觸鍵的積極性,于是逐音按壓下去。這一壓,就會帶來一定的緊張感,至少要影響到彈下一個音的手指也失去些靈活感。應該注意手指的靈活性和獨立性,消除心理上對琶音的某種消極情緒。先用表象訓練,在聽覺中想象出完整、均勻、帶有美好感的“琶音形象”,再靈活、機智地調動身體的機能去實現出來;充分發揮掌關節張開指間距離的能力,同時確保腕關節在變換位置的高度積極性,在運動之中不忘手指主動積極。
。ǘ┦滞、手臂是要跟著手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在換指的時候有時肘部動作幅度過大,會造成肘部外翻,取代了腕部的一些主動性。在彈奏過程中,是肩關節帶動手臂、腕部、手掌自然協調的移動著,不是單單靠手臂來拖著手掌練習的。因此,只要掌、腕、肘三個關節有了聯合協調行動、相輔相成、一氣呵成的感覺,就一定能在彈奏琶音中克服困難,達到較高的水平。
【雜志信息】:
《吉林畫報·新視界》是吉林省出版集團主管,吉林畫報雜志社主辦,《新視界》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重點期刊。屬省級核心期刊。為《吉林畫報》雜志下旬刊。
《吉林畫報·新視界》為中國科學論文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我刊現已被萬方數字化期刊群、龍源國際期刊網、中國期刊網同時全文收錄。吉林省一級期刊、吉林省優秀期刊。
【投稿須知】:
一、文章一般分為標題、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正文、參考文獻、注釋等。
二、標題字數不得超過20個漢字,正文2000-8000字之間,一般不要超過10000字。
三、摘要100-300字之間,關鍵詞3-5個(1000字以內的文章可不加摘要與關鍵詞)。
四、來稿須完整、準確地標注參考文獻,具體格式如下:
1.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報告[R][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任選).
2.期刊文章[J][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始頁碼(任選).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序號]析出文獻的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始頁碼.
4.報紙文章[N][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5.電子文獻[EB/OL][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出處或可獲得處.發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6.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Z].[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來稿如為研究課題或者課題支持論文,請注明課題名稱、審批機關、項目編號。
六、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來稿切勿一稿多投。
七、本刊編輯部對來稿享有修改權,如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中注明。
八、來稿請附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等,以便我們和您取得聯系以及在出刊后給您郵寄樣刊。因作者未注明工作單位及聯系方式而造成的刊誤,責任自負。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