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民族文藝的式微是具有現代性意義的事件,代表了傳統文藝體系與現代生活關系的斷裂。一旦從現代生活體系中脫離,民族文藝就必然面臨邊緣化的發展絕境。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略雖然以博物館式的方式、以政府的強力介入延續了大部分民族文藝的生命,但并
民族文藝的式微是具有現代性意義的事件,代表了傳統文藝體系與現代生活關系的斷裂。一旦從現代生活體系中脫離,民族文藝就必然面臨邊緣化的發展絕境。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略雖然以“博物館式”的方式、以政府的強力介入延續了大部分民族文藝的生命,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文藝與現代生活脫節的問題。“融入”而非“割離”,才是重新激活民族文藝生命力的正確途徑。
壯族舞劇《花界人間》是一部大型原創民族題材作品,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編劇,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編導佟睿睿導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室主任郭思達作曲,廣西演藝集團創排。該劇以壯族神話傳說花神“姆六甲”為題材,表現主人公達棉、布壯為了民族同胞與幽靈蜘蛛斗爭的故事。舞劇將壯族人民的現實生活與神話傳說相結合,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演繹了壯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內在的民族生命力以及積極昂揚的人生觀!痘ń缛碎g》的成功,也給我們探索出了民族題材舞臺化、現代化改編的路徑,在少數民族舞劇創作和民族文藝融入流行文化體系方面有重要的典范意義。
一、民族敘事的現代性轉換:《花界人間》的藝術探索
壯族舞劇《花界人間》以壯族母系社會階段的創世神話與大母神信仰為基礎,從劇本編創、內涵提煉和藝術表達三個方面,為古老的壯族神話注入了現代性的活力,實現了民族文藝的現代轉換。
(一) 人本主義的民族敘事改編
姆六甲又稱米洛甲,是壯族神譜中集創世神、始祖神和女性神為一體的神靈,其創生天地萬物的神話,代表了壯族先民在母系社會階段的文化靈思。只不過,隨著壯族社會文化的演進,男性神靈布洛陀后起居上,逐漸吸收姆六甲神話,進而凝聚為壯族傳承至今的布洛陀神話系統。作為一部洋溢著民族特色的舞劇,《花界人間》以姆六甲花婆母神的身份為切入點,將姆六甲創世的神話進行了全新演繹,并為之賦予了更多的人本主義色彩。
在姆六甲創世的神話傳說中,壯族先民皆是由花神姆六甲從花朵中化生而出,在人界經歷生老病死的輪轉之后回歸花界。舞劇《花界人間》的主人公達棉和布壯是花界最美的花朵,幻化成形走向人間,在豐收勞作的過程中相知相戀。幽居地底的幽靈蜘蛛抱著好奇心窺探人間,卻被人間的美好生活逗引起了強烈的嫉妒之心。為了報復人間,幽靈蜘蛛幻化為一朵艷麗無比的花朵蠱惑人心,并成功蜇傷了好奇的達棉。達棉因被幽靈蜘蛛所傷,在壯族神圣的祭祀活動中受心魔控制而大鬧祭典,被眾人視為不祥。失魂落魄的達棉在布壯的守護下踏上尋醫問藥之路,經歷萬千險阻,終于獲得民眾所贈之藥。布壯一直以來的堅守和溫暖,使得達棉重獲勇氣和信心,與病魔做不懈的斗爭。幽靈蜘蛛因達棉不再受其控制,愈加憤怒,再次裝扮成為鮮艷無比的花朵吸引眾人。眼看著眾人被幽靈蜘蛛再次吸引,達棉與布壯不顧自身安危與其展開了殊死較量,最終戰勝幽靈蜘蛛解救眾人,兩人卻雙雙獻祭魂歸花界。
整部舞劇以壯族花神傳說為基礎,結合了當下流行的玄幻影視文化,使得劇情更加豐富緊湊,極富吸引力。舞劇創編的一大亮點,就是將傳說中簡單的天界、人間二重敘事改編為天地人三界的立體敘事,人界從敘事的一極變為了天地兩極的中介環節,因而具有了更多的敘事和文化開掘空間。
編劇馮雙白在原有傳說體系中加入了代表地界鬼魅的幽靈蜘蛛這一形象,將人與妖、善與惡、人性與欲望的沖突設定為舞劇的中心矛盾,使這一故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本主義情懷;ㄆ艂髡f的原初意涵主要是壯族人民的生育崇拜和母神崇拜,而《花界人間》則在這種崇拜之外增加了對人情人性的歌頌與禮贊,將人界敘事打造為舞劇的中心,使得作品既是壯族創世之歌,也是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百折不撓的現實之歌,具有了極強的人本主義色彩。
(二) 現代性的人生觀哲學涵思
舞劇《花界人間》的主要人物即花神姆六甲,達棉、布壯以及幽靈蜘蛛;ㄉ衲妨字饕且韵笳餍缘男问酱嬖,并沒有過多的表演場景。而達棉是壯族的優秀女性代表,她美麗、善良又驕傲,與布壯戀愛時嬌羞內斂,與幽靈蜘蛛搏斗時英勇無畏,被幽靈蜘蛛控制時卻顯示出內心強烈的占有欲。布壯是憨厚、樸實的壯族男性形象,面對愛情時的不自信與陪伴達棉尋藥時的堅守形成鮮明對比。作為劇中唯一的反面角色,幽靈蜘蛛的舞蹈表演貫穿作品始終,幻化而成艷麗花朵吸引達棉以及眾人,代表著對人性的考驗,也將作品的意旨導向了對人性與欲望斗爭的維度。
正如舞劇中飾演幽靈蜘蛛的演員秦熙所說:“ (幽靈蜘蛛) 碰觸了我們當代社會生活里人人都會面對的人生課題——如何直面自我的欲望,如何制衡欲望,而不是在欲望的無節制爆發中滅亡。”①叔本華認為,人是欲望的集合體,無時無刻不受欲望的誘惑與折磨。面對不同的人,欲望所延伸出的具體形態不同,但是它的確從未缺席。欲望看起來正如幽靈蜘蛛所幻化的美艷花朵一樣令人著迷,但一旦沉迷于表象的嬌艷欲滴,人就會如被心魔控制的達棉一般,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法估計的傷害。劇中達棉最終戰勝欲望獲得重生,但是身邊卻有更多的人被欲望所蠱惑,因此達棉只有拼盡全力與之抗衡,并用自己的生命拯救被幽靈蜘蛛/欲望控制的族人。
舞劇《花界人間》雖然扎根于古老的壯族神話基壤,卻以現代化的藝術敘事講述著亙古的人生困惑。達棉與欲望的艱苦斗爭象征著人的生存困境,而布壯的堅韌也在塑造著正向的人生價值體系,提醒著人們堅守本心的重要意義。通過現代性內容的置換,姆六甲神話煥發出全新的神采,再次介入當代人的生活與生命,與今天的觀眾有了超時空的對接,從而具有了當代性的內涵。
(三) 震撼多元的藝術呈現
作為一部精心打造的民族舞劇,《花界人間》不僅在敘事內涵上富有啟發性,其藝術呈現也極具震撼性和多元性,展現了廣西多民族藝術傳統的獨特魅力。
震撼的舞臺效果。按照壯族神話傳說,姆六甲本就是從花中誕生的創世女神。“突然,中界的大地上長出一朵花來,這朵花說不上是什么顏色,花一開,中間卻長出一個女人來。這個女人就是我們人類的始祖。”②而《花界人間》一開場,就以恢宏的舞蹈場面藝術性地再現了姆六甲誕生的全過程。層層疊疊的舞蹈演員將花神姆六甲圍繞在中間,既以花瓣的形式展現花神綻放的神圣,又象征人間壯族兒女對于花神信仰的崇拜:姆六甲是壯族的創世之根,同時也是由千千萬萬壯族兒女的愿力維護的神。隨后,部分演員在觀眾注目中走下舞臺,象征著花界的“花朵”幻化成人,走向人間。
在舞劇最后,達棉、布壯因與幽靈蜘蛛的搏斗而魂歸花界,這一造型再次重現。不同的是,一群與開場同樣造型的演員慢慢由場下走向花神姆六甲,人群中的達棉轉身觀望,最終與跟隨而來的布壯相遇,一同回歸花界,象征著人的生命輪回!痘ń缛碎g》中的這一舞臺造型深受觀眾的喜愛,在其配合與渲染下,首尾呼應的完整性故事結局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并引導觀眾認真思考劇中所傳達出來的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觀。
多元的舞蹈形式。為了展現廣西多民族藝術傳統,《花界人間》的舞蹈表演形式多樣,不僅有男女主人公的獨舞、雙人舞,更有幽靈蜘蛛的個人表演,以及根據廣西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打礱等場景設計的舞蹈。舞劇取材于壯族特色的民間傳說,但是卻扎根于現實生活,表演中增加了很多廣西獨有的風土人情。打礱舞所表現的是壯族自古以來就十分發達的稻作文化。表演中,舞蹈演員手中拿著真實的稻草,做著摔打、去殼的動作,再現了壯族人民傳統的稻作生產場景。痊愈后的達棉和布壯回到村子,為了表現族人的歡樂和喜悅之情,編導特意設計了壯族、苗族、侗族、瑤族、毛南族等各少數民族的舞蹈聯歡,既達到了舞劇表情的目的,也展現了廣西各族人民歷史悠久的大團結。
以舞蹈傳深情。《花界人間》是一部具有濃烈情感內核的舞劇,劇中的舞蹈也圍繞著情感的傳遞而設計,較好地實現了以舞傳情的目的。例如,在祭祀中被心魔控制擾亂神圣的祭祀活動后,恢復意識的達棉接受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失魂落魄。青年舞蹈家李祎然不僅以高水平的舞蹈技巧展現主人公的形體狀態,更是以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傳達了達棉生不如死的痛苦精神狀態。
另外,舞劇的最后,達棉為了保護眾人在與幽靈蜘蛛的搏斗中死去,清醒過來的布壯面對已經獻祭的達棉難以自持。舞蹈演員孫科通過一場纏綿悱惻又蕩氣回腸的獨舞表現了布壯的痛苦情緒,還傳達出其決定陪伴愛人一同魂歸花界的決心。
此外,幽靈蜘蛛的表演也展現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她的舞蹈表演難度較大,但是舞蹈演員秦熙通過長達半年的準備和排練,在表演中將蜘蛛的形態以及控制達棉的黑暗之心演繹得淋漓盡致。幽靈蜘蛛的表演大多是獨舞,看似游離于主要場景之外,但是演員通過逼真的舞蹈表現了幽靈公主的冷酷、憤怒以及黑暗的控制欲,極富感染力。
二、民族文藝嵌入流行文化的操作策略:《花界人間》的價值與意義
如若單從民族舞劇的層面探討《花界人間》的價值與意義,那么受制于舞劇這一慣常被認為高雅藝術而影響力極為有限的藝術類型,我們所能得到的結論也并不具備太大的價值。但如果跳出舞劇本身,從民族文藝與流行文化對接的層面,我們就不難發現《花界人間》所具有的典范意義和寶貴價值。
《花界人間》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便是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將古老的民族敘事、民族文藝轉換為現代大眾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就像我們上文所羅列的,《花界人間》在敘事上改造了姆六甲神話的創世主題,除了愛情敘事,還加入了當代人最常遭遇的人性與欲望的沖突主題,使這一作品具備了重新進入大眾生活的可能。在藝術呈現上,作品也充分顧及了消費社會視覺文化轉向的現實,以極具沖擊力的舞臺造型和化裝給觀眾帶來了精彩的藝術享受。而這一切的背后,無非是民族文藝與流行文化的對接。
很多人會將流行文化視為民族文藝的勁敵,但質而言之,民族文藝恰恰是傳統社會的流行文化,而流行文化也不過是當下的“民族文藝”,二者并不存在天然的鴻溝或本質的差異。走出傳統語境之后,民族文藝必然面臨衰敗凋零的命運,而重新融入新的流行文化體系,才是民族文藝重獲生機的根本辦法。正如高宣揚指出的那樣:“當代流行文化不僅已經完全市場化,而且也進一步全球化,成為整個資本主義市場的主要商品,也成為市場的主要運作機制,甚至成為市場生命力的主要來源。
不僅如此,流行文化還遠遠超出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的領域,同時具有普遍而廣泛的意義。”③這樣一個具有極強傳播力和創造力的生產機制,應該成為民族文藝再生工作充分借助的體系。只有進入流行文化的生產與傳播機制,民族文藝才能在盡可能廣闊的市場與消費者接觸,也才能嵌入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重新成為現代生活的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解決民族文藝的生存危機。
民族文化的現代敘述和民族文藝的現代轉換,是全球化語境中不斷凸顯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多民族共居的中國尤其顯得緊迫而意義重大。舞劇《花界人間》以壯族固有的神話傳說為基礎,融合廣西多民族的文化藝術傳統,并積極借鑒當下流行文化的元素,通過高超的劇情編排、舞蹈設計和精彩的舞臺表演,將極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進行了現代性的重述與展現。
作品在歌頌壯族人民勤勞、質樸、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之外,還引導我們深思著人生的價值問題,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的現代改編,代表了新時代廣西文化建設的新高度,也探索了民族文藝融入流行文化體系的可行性路徑。
民族文化論文范文:社會學對少數民族教育意義
在民族團結教育方面,我國的教育還需要不斷加強,本篇社會學論文團隊精神能夠使一個國家更強大,這種精神的學習要從娃娃抓起,在民族地區要建設培養團結教育的教材,開設相應的課程,使民族團結教育深入人心,使各族學生都能夠團結一心,共同建設偉大的祖國。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2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