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創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辦。原名《河南文博通訊》,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季刊,并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0年改為雙月刊。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分別題寫了刊名。歷經二十多年,《中原文物》已經發
非官網,僅供參考《中原文物》創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辦。原名《河南文博通訊》,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季刊,并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0年改為雙月刊。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分別題寫了刊名。歷經二十多年,《中原文物》已經發
非官網,僅供參考《中原文物》創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辦。原名《河南文博通訊》,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季刊,并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0年改為雙月刊。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分別題寫了刊名。歷經二十多年,《中原文物》已經發展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級期刊。
中原文物始終擔負著向社會宣傳國家文物政策、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術繁榮等多重使命,逐步辦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綜合性學術期刊。截至目前為止,《中原文物》已正式出版發行近百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
辦刊宗旨:
《中原文物》便確立了立足中原,面向國內外,鼓勵學術爭鳴的辦刊宗旨。
期刊欄目:
主要有:考古新發現、研究與探索、文物與科技、博物精華、博物館論壇、收藏與鑒定、文物與旅游、書刊評介、學術動態、文博簡訊等。尤其是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楚文化、漢畫等一系列與中原相關的重大課題的研究,為學術界所注目。國內外一些著名的專家學者,如夏鼐、蘇秉琦、李學勤、宿白、鄒衡、俞偉超、嚴文明、李伯謙、安金槐、許順湛等先生,先后為刊物撰稿。
投稿須知:
二、本刊從2000年第1期起執行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來稿請注意以下事項:
(一) 標題準確,文字精煉,層次清楚,字跡工整。
(二) 文中附圖、表格、照片、拓片等要清晰。
(三) 來稿請提供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和3-7個關鍵詞,并附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工作單位、職稱、郵編等,其順序請以本刊本期的文章格式為準。
(四) 凡譯稿,需征得翻譯版權,并將版權(復印件)及譯稿原文附上。
(五) 來稿不論長短,只求質量,一經刊載,即付稿酬,優秀文章,稿酬從優。
(六) 因人力有限,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自投稿之日起,三個月未見我刊采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七) 稿件請寄編輯部,勿寄個人,以免遺失或延誤。
小編推薦優秀的文學類期刊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發表論文服務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qk/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