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及其特點> 正文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及其特點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4-20 16:43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心理反應等的異;疾⌒袨榧安煌后w患者患病行為的特點。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法截取寶雞市中醫醫院14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自制的一般情況問卷和患病行為問卷進行調查。結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心理反應等的異常患病行為及不同群體患者患病行為的特點。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法截取寶雞市中醫醫院14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自制的一般情況問卷和患病行為問卷進行調查。結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異;疾⌒袨椤2煌詣e、文化程度、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照顧情況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一般疑病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經濟壓力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疾病信念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在心理取向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1);不同家庭關系的患者在情感壓抑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戶籍類型、職業、照顧情況的患者在情緒紊亂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居住情況、家庭關系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否認心因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經濟壓力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疑病指數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年齡、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顧情況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情緒狀態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宗教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疾病確信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結論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社會應對不同冠心病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健康教育及政策制定,以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

      〔關鍵詞〕冠心病;患病行為;疾病確信;疑病指數

    中國健康心理學

      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1,2〕,其發生、發展和轉歸均與心理因素有關〔3〕,研究證明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4〕。冠心病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常伴有疑病、焦慮、抑郁、易激惹等異常表現,這些情緒變化及其他心理障礙將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患病行為是患者的正常功能,是患者對自身癥狀的反應〔5〕。

      Sirri等〔6〕認為:患病行為是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流露出的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態度、對醫學解釋及醫療護理服務的態度,相當一部分患者這種態度不正常,主要表現為否認(診斷有病,但不承認)、疑病傾向(軀體化傾向)等。依據心身疾病心身同治的治療原則,冠心病的治療應在以解除癥狀為目標的一般內科軀體治療之外,還需要幫助病人良好的應對處理疾病過程中的有關心理、家庭問題,最低限度地減少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通過調查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患病行為及不同老年人群患病行為的特點,為老年冠心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據,以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寶雞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住院的143例年齡60歲以上冠心病患者,無精神病及智力障礙,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本研究。

      1.2研究方法統一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由研究者解釋研究目的及意義,征得同意后,據實規范作答。醫療診斷相關項目由研究者依據研究對象病歷如實填寫。填寫核對完畢后,當場收回。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3分,有效回收率95.3%。

      1.3調查內容(1)一般情況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主要包括:①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戶籍類型、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保險類型;②家庭情況,包括:與子女聯系、共同居住者、家庭關系、經濟壓力和有無人照顧;③疾病情況,包括:冠心病病程、治療狀態、因冠心病住院次數、是否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等。

      (2)患病行為問卷,包括10個維度:一般疑病、疾病信念、心理取向、情感壓抑、情感紊亂、否認心因、易激惹、疑病指數、情緒狀態、疾病確信。題目均為兩級評定,按0、1計分,分數越高表示異;疾⌒袨樵絿乐亍F渲行睦砣∠、疾病信念、疾病確信和疑病指數4個因子異常參考值為心理取向1~5分,疾病信念3~6分,疾病確信7~11分,疑病指數8~14分,該量表引進國內經測試,信度、效度滿意〔4〕。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

      2結果

      2.1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得分情況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問卷各維度得分情況一般疑病、疾病信念、心理取向、情感壓抑、情緒紊亂、否認心因、易激惹性、疑病指數、情緒狀態、疾病確信各維度平均得分分別為:(4.15±2.33)分、(3.26±1.59)分、(2.04±1.1)分、(2.34±1.0)分、(2.18±1.44)分、(3.03±1.2)分、(1.79±1.4)分、(7.35±2.95)分、(8.10±4.27)分、(6.22±2.06)分。其中疾病信念維度得分異常者108例(75.5%);心理取向維度得分異常者97例(67.8%);疑病指數維度得分異常者68例(47.6%);疾病確信維度得分異常者64例(44.8%)?梢娸^多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異常患病行為。

      2.2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單因素分析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各維度單因素分析不同性別、文化程度、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照顧情況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一般疑病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經濟壓力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疾病信念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在心理取向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1);不同家庭關系的患者在情感壓抑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戶籍類型、職業、照顧情況的患者在情緒紊亂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居住情況、家庭關系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否認心因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與子女聯系、經濟壓力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疑病指數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年齡、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顧情況和治療狀態的患者在情緒狀態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戶籍類型、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宗教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在疾病確信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不同人口學特征的患者在易激惹性維度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3.1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的現狀

      本研究結果得分異常情況與李黨香等〔7〕研究結果一致: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病感較強,這反映出老年冠心病患者對于疾病的確信程度不高,雖有不適癥狀,但拒絕醫生的解釋和保證。另外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缺乏對自己疾病的正確認知,對于目前疾病狀態更多的歸因于其他因素。同時患者疑病指數得分過高說明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關注程度過高。

      可能的原因:

      (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行為適應與心理調節能力降低,老年人往往不愿接受、表現為不愿采納與接受醫務工作者的建議,否認自身疾病的發生,負性情緒突出。

      (2)冠心病發病多危急,并需長期治療且易反復發作,患者容易形成不良的心理、行為反應,并產生較高水平的患病行為。

      (3)該病較為危重,屬較大的應激事件,短時間之內不能接受患病的現實。

      (4)老年人健康問題較多,疾病是困擾其生活的主要煩惱。

      3.2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為的特點

      本研究顯示,女性患者在一般疑病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性患者,這與王瑩〔8〕的研究結果一致。反映出女性較男性應對能力差,更加恐懼疾病;同時女性更注重自身健康狀況,對身體狀況比較敏感。因此女性患者具有更強烈的行為反應及病人角色強化等問題。70歲以下老年患者在情緒狀態維度上得分更低,與70歲以上及80歲以上患者得分差異顯著。這反映出隨著年齡的增高,患者會更多地關注身機體功能的變化,當面對身體功能減弱或疾病時,更易引發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情緒也更不穩定。

      農村患者在一般疑病、情緒紊亂、疑病指數、情緒狀態、疾病確信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城鎮戶籍患者。反映出農村患者更容易出現情緒不良和疑病傾向,負性情緒更明顯,對自身身體狀況和疾病狀態更不確定。這可能受農村組醫療衛生水平相對較差、患者文化水平較低,正確積極的信息較少,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等多種因素影響,最終導致此類患者患病行為水平的升高。

      小學文化程度患者在一般疑病,疑病指數維度上等分均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信息溝通的渠道較少,負性情緒不能及時宣泄,得不到及時幫助,導致不良情緒積累,更容易通過“疑病”引起注意或以“易激惹”的方式來發泄不滿,不適感加重〔9〕。

      無宗教信仰組在心理取向、疾病確信維度得分顯著高于有宗教信仰組患者。其原因可能因為信仰是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強有力的社會支持,人們可以從中獲得安慰、滿足和鼓舞,能更加積極地面對疾病〔10〕。職業為農民、農村擴藉、醫療保險為農合、家庭收入較低、經濟壓力大等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緒紊亂、否認心因、疑病指數、情緒狀態和疾病確信維度得分均高于各自其他組別。因為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保健知識、生活壓力較大,導致其對自身疾病與健康認識缺乏科學性,藥物規范化治療率低下〔11〕。

      經濟狀況較好的患者治療的經濟負擔較低,對后期治療及預后的擔憂也相對較輕,表現出焦慮、抑郁情緒發生率也相對較低。與子女聯系情況、有無人照顧及家庭關系均反映患者家庭成員間情感關系,本研究顯示與子女聯系不緊密、無人照顧、家庭關系較差的患者在一般疑病、情感壓抑、否認心因和疑病維度得分均高于其他組。其原因可能為能與子女經常見面,有家人照顧的患者其家庭關系也較為融洽,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患者可以在子女處得到更多的物質經濟上的支持,情感上的關懷,也可以得到更多準確、科學的醫療信息,這可以幫助患者減輕對疾病的恐懼、了解自身疾病和健康狀況,幫助患者進入恰當的患者角色〔12〕。

      相反,老人幸福度下降,負性情感嚴重〔13〕。本研究顯示與配偶同住組患者否認心因維度的得分顯著低于其他組。這反映出配偶是否健在及是否共同居住對于患者具有明顯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患者與配偶兩人長期共同居住,家庭角色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能獲得最重要的精神支持〔8〕,如果患者能及時地得到生活和情感上的支持,就會鼓起生活的勇氣,勇敢地面對衰老和疾病〔14〕。

      本研究中不同病程、住院次數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在患病行為各維度得分與李黨香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任曉冉〔15〕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與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存在差異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即將接受PCI術的患者在疾病信念、疑病指數、情緒狀態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組患者得分。

      這反映出PCI術前組患者更多表現出對疾病、治療方案的不確認和情緒方面的障礙。可能由于圍術期的并發癥、支架術后再狹窄、擔心手術的效果、疾病的預后、支架費用等諸多原因,引起患者對機體產生過度的關注,焦慮抑郁障礙等的發生。

      3.3針對冠心病患者患病行為的建議

      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異;疾⌒袨榻o予理解和重視,在醫護工作中客觀對待,重視患者的情緒狀況,真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治療和護理,緩解患者的疑病傾向。同時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加強關于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尤其是疾病的臨床表現、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用藥、預后等知識,并結合患者自身感受進行分析講解,讓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較客觀全面的認識;同時要引導患者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增強對所患疾病的認知。醫護人員應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女性、70歲以上、農村戶籍、文化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較差、家庭關系不和諧、即將接受PCI術的冠心病患者群體進行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

      同時呼吁政府及醫療衛生機構在制定冠心病的防控措施時應以以上人群為重點,重視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給予經濟困難的冠心病患者給予一定的扶持,以達到更好的防控效果。應將患者及家屬共同納入到健康教育體系中來,鼓勵患者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和幫助,用心傾聽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進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6〕。

      另外須重點關注“空巢”及喪偶獨居的老人,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例如孤寡老人的社會照料系統,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實施老年人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等〔17〕,為冠心病患者建立家庭-社區-社會全方位的照護系統,以促進冠心病患者的康復。對于家庭內部的干預治療,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努力提高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為患者的恢復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這將對患者的恢復及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18〕。

      4參考文獻

      1武陽豐.重視心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工作〔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537.

      2劉靜,趙冬,王薇,等.中國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隊列研究與美國弗萊明翰心臟研究結果的比較〔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2):167-72.

      3VuralM,AcerM,AkbasB.ThescorceofHamiltondepressionanxietyandpanicagoraphobiaratingscales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J〕.AnadoluKardiyolDerg,2008;8(1):43-47.

      4殷華西,劉莎莎,宋廣文.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及其展望〔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0):1566-9.

      5姜乾金,沈曉紅.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71-5.6SirriL,GrandiS.Illnessbehavior〔J〕.AdvPsychosomMed,2012;32:160-81

      健康方向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健康心理學》(月刊)創刊于1993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科技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中國核心(遴選)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2513.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