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淺談基層醫院疫情期間如何做好醫護人員心理疏導> 正文

    淺談基層醫院疫情期間如何做好醫護人員心理疏導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1-03 11:24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疫情期間做好醫護人員心理疏導的要點。方法:對我院56名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在疫情發生時(2020年1月)采取漢密頓抑郁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心理狀態,并根據心理特點采取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管理,實施一個月后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疫情期間做好醫護人員心理疏導的要點。方法:對我院56名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在疫情發生時(2020年1月)采取漢密頓抑郁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心理狀態,并根據心理特點采取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管理,實施一個月后再次分析心理狀況。結果:實施心理健康管理后醫護人員軀體化、抑郁焦慮以及偏執得分顯著改善。結論:疫情期間基層醫護人員明顯出現煩躁、焦慮、自我否定等情緒,需要加以心理健康管理,改善情緒使其更積極投身工作。

      [關鍵詞]疫情;基層醫院;心理疏導

    現代預防醫學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中國武漢首次發現,簡稱為“新冠肺炎”,該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于2020年1月12日正式命名,并納入國家乙類傳染病[1]。該疾病具有人傳染的特點,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健康,對于醫務人員也提出挑戰,而基層的醫護人員因治療設施、設備不完全,防護用品不足,加上加工量大,容易出現恐懼、焦慮、自我否定等不良心理,影響日常工作開展,因此需要了解基層醫護人員的心理特征,并探索最佳心理疏導模式。

      1.資料與方法

      本次考察時間段為2020年1月-2020年2月,研究對象為我院26名醫務人員。其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齡28-55歲,平均(30.0±2.3)歲,初級職稱16人,中級8人,高級2人。

      1.2方法

      (1)心理評估。疫情出現時通過日常溝通的方式對醫護人員進行焦慮評估,評估每一位人員的焦慮評估得分情況。結果顯示醫護人員明顯存在焦慮、恐懼等心理,特別是對于疫情理解不到位的醫護人員恐懼心理更加明顯。

      (2)識別共情疲勞教育。面對疫情中病人痛苦、生命危在旦夕,醫護人員會存在明顯挫敗感、自責感,進而引發自我價值懷疑以及無助。當醫護人員出現面對患者時同情心下降、無法分擔患者痛苦、情緒低落以及無法感受快樂和幸福時需要注意是否處于共情疲勞。告知醫護人員以上情況為常見狀態,因疫情期間死亡患者較多,工作量大,出現上述情況不需過分自責,也不需要懷疑自己職業選擇,應該理性和接納共情疲勞發生,并積極做好尋求自我心理調解方式。

      (3)主動分享快樂。醫護職業有其他職業無法替代的價值,也有其他職業無法體會的喜悅,因此醫護人員應該主動與同事分享救治成功案例。目睹身邊治愈患者以及家屬的喜悅和感激之情,會極大增加工作信心和職業自豪感,提升工作滿意度。也可與親友分享憂愁和喜悅,多與朋友進行網絡溝通,傾述自身不安以及疑惑,表達心理和生理反應,構建良好互助支持系統。此外主動分享來自他人和社會的感激和鼓勵,對政府關愛政策、社會愛心捐助等及時進行分享。(4)學會自我同情。用善意和理解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疲勞和恐懼等問題。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好朋友,不斷自我鼓勵和安慰,向親朋好友給予自己擁抱。(5)黨員帶頭開展心理疏導。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帶頭學習心理知識,開展心理疏導。(6)工作之余開展體格鍛煉。每晚護士長組織倒休人員在生活區進行健康鍛煉,根據自身喜好展開不同運動方法進行鍛煉。

      1.3考察項目

      漢密頓抑郁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干預前后醫護人員心理狀態,該量表為28個因子,包括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等,根據標準認為總分超過160分、陽性項目>43個或者單因子>2分認為具有心理健康問題[2]。

      1.4數據分析

      需要比較的數據納入統計軟件SPSS20.0中分析,(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并使用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后基層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明顯好轉,與干預前比較差異顯著。

      3.討論

      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護理和治療的質量,心理壓力大會導致治療和護理質量變差,不僅降低患者滿意度,還會影響質量效果。而不良治療效果會進一步加重醫護人員的心理負擔,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疫情期間特別需要注意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得醫護人員在疾病治療和護理同時獲得更多正能量,積極投身工作。

      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需要面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患者數量多、設備設施缺乏等,加上一些基層醫院人手不夠,繁重工作壓力加上治療患者無好轉傾向,深深挫傷醫護人員自信心。我們在抗疫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患者的治療和心理問題,更加需要注重醫護人員的心理問題。相關研究顯示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會明顯提升,且導致心理壓力因素也多樣化,因此需要積極開展疏導。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首先采取量表分析基層醫護人員的心理情況,然后在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論文投稿刊物:《現代預防醫學》本刊優勢:內容新,學術性強(高等學府辦刊,編委函蓋全國醫學院校,科研成過多,項目多,碩士及博士課題多),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囊括預防醫學各個專業領域,同時刊載臨床醫學研究的新成果、新動態及經驗交流),已提高為主,兼顧普及。

      而心理疏導內容也豐富多樣化,比如根據患者出現“共情疲勞”開展針對性的疏導,引導醫護人員自我識別,并積極面對,降低焦慮以及自我挫敗感等心理;通過和親友的分享喜怒哀樂緩解心理壓力,找到傾述對象,找到釋放負面情緒途徑;通過自我肯定進一步提升信心;通過同事間的鼓勵互相取暖,改善不良情緒;通過專業的心理指導獲得更多幫助,使得負面情緒減少。通過以上疏導后醫護人員的不良心理獲得明顯緩解。因此筆者認為:疫情期間基層醫護人員明顯出現煩躁、焦慮、自我否定等情緒,需要加以心理健康管理,改善情緒使其更積極投身工作。

      參考文獻:

      靳英輝,蔡林,程真順,等.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J].解放軍醫學雜志,2020,45(1):1-20.

      孫偉銘, 袁也豐, 董香麗, 等. 江西省基層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倦怠的關系[J]. 現代預防醫學,2015,42(9):1570-1572.

      張梁, 劉西芹, 張理義, 等. 基層官兵心理健康與職業壓力的關系消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7,22(4):357-360.

      作者:張萌 許建民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4699.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