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要求德育教師把培育學生政治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政治認同是政治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對領導力量的認同、對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認同、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對價值觀的認同。中職生正處在政治信念確立和政治認同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要求德育教師把培育學生政治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政治認同是政治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對領導力量的認同、對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認同、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對價值觀的認同。中職生正處在政治信念確立和政治認同取向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所接受的教育將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中職德育課堂理應成為政治認同教育的主陣地,加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是德育課的任務。筆者嘗試將政治認同滲透到德育課教學,借助案例引導情感、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利用實踐體驗情感、欣賞歌曲渲染情感,助力政治認同教育。
一、借助案例,引導情感
認同是一種自覺而持久的情感,空洞的說教則對學生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從政治認同教育目標出發,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案例,借助案例引導教學,事理結合,讓學生通過案例,在分析比較、客觀評析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
講授“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時,課本提供有案例“改革開放的變化”,案例中有兩張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改革開放前人們出行都是靠馬拉車,改革開放后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景象是寬敞大道、車水馬龍。教師讓同學們結合案例,開展小組探究,談談改革開放40年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同學們談到了高鐵、支付寶、微信、淘寶等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父輩相比,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贏得發展,才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道理。
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專題時,教師結合案例“高鐵的發展”,讓同學們計算一下,從濮陽坐汽車到廣州的時間和坐高鐵到廣州的時間。經過對比,學生驚嘆中國高鐵創造的速度奇跡。教師緊接著告訴學生:“中國高鐵技術的突飛猛進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體制優勢的生動詮釋。”教師以鮮活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是中國發展的基石和保證”。教師以案例引導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發展成果與他們自身的成長和前途密不可分,有效提高了政治認同教育的功效。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激發情感,使教學內容烙在他們心里,見于行動,從而實現政治認同的教學效能。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以自己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得到激勵、喚醒和鼓舞,達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如教師在講“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一課時,可以給同學們講述“孟晚舟事件”,其本質反映出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霸凌、打壓。教師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調說:“一個中國人,在加拿大被捕,美國竟要求引渡審判她,號稱全世界最‘民主’的國家,竟然做出如此卑鄙的事情,國家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啊!”老師講述到這里時,聲音有些哽咽,師生的情感產生了強烈共鳴,使教學活動達到了深度育人的功效。
三、利用實踐,體驗情感
實踐是政治認同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情感,讓學生的政治認知得以檢驗,從而深刻認可觀點并內化為行動。在講“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一課時,為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老師將模擬聽證會活動引入課堂,舉行一次以“教學區是否可以帶手機”為主題的模擬聽證會。教師先把學生分為四個團隊,分別是教育專家代表隊、教師代表隊、家長代表隊、學生代表隊,每個團隊推薦出一名代表,由四名學生代表各隊發言,并對議題進行舉手表決。模擬聽證會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聽證會是確保依法享有權利的一種途徑,感受到自己作為政治參與個體對于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培育了學生的參政意識和責任感,深化其政治認同和政治立場,實現學生對政治認同的升華。
四、欣賞歌曲,渲染情感
歌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用歌曲渲染情感,不必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歌曲,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演唱,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要緊扣教學內容,使學生聽有所得、思有所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講解“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時,筆者引入韓紅演唱的歌曲《天路》,歌曲中唱到“藏家兒女盼望天路修到我家鄉,從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長”。“天路”指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我們黨和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學生可以在歌曲中感受到我們的黨和政府為民族團結所做的努力,認同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又如,在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時,只靠教師講,說服力不大,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唱支山歌給黨聽”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課下準備學唱歌頌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歌曲,并在課上進行表演,最后評選出最優節目。在表演課堂上,學生一遍遍地傳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社會主義好》等歌曲。歌曲蘊涵的情感,突破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課堂教學達到了實現政治認同的教育目的。
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是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充分運用豐富多彩的情感因素,發揮德育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激發學生的政治認同,使學生成為有正確立場和政治素養的合格公民。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一般課題項目“微課輔助與高效課堂”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JKGHYB-090)
推薦閱讀:《改革先聲》山西省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政治類學術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1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