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結合新形勢新情況,不斷創新并發
摘要: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結合新形勢新情況,不斷創新并發展生態文明新思想、新理論,符合我國現有國情,順應新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生態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集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全面性于一體的部署,形成了內容完善、體系完備、結構完整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思想是無比正確的。
一、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概述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著民族的未來及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對新時代和新發展、新機遇、新階段的客觀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日趨豐富,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出并貫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新發展理念。但是仍有不足,具體體現為,生態綜合治理長效機制不健全、不完整,治理方式仍是一城一策、一地一策;缺乏整體跨地區、跨流域治理模式。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我國步入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理論,探索新模式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應有之義。并且要依靠人民,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進程的組成部分,蘊含著生態文明發展觀念以及行動。
生態文明建設決定了中國未來的關鍵抉擇,開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模式,是實現美麗中國的基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時代性、歷史性,更有哲學性,蘊含著“發展與保護”觀、“生態與文明”觀、“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從哲學層面思考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應然性、歷史必然性是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觀,體現習近平當代中國和世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中的自然辯證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學說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向,構筑了整體布局,規劃了發展路徑,框定了主題主線和范疇邊界。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振興的千年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
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新解讀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黨在新時代的使命
黨的十九大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在新時代的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生態文明建設與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密切相關,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生態文明建設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不變特征是:黨要統一領導治理生態環境的各個方面與領域,這樣才能實現全黨同全國人民思想上的統一與行動上的一致,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政治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程度,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思想,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進一步推進生態治理模式常態化、制度化,精準定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二)生態文明建設要著眼于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成為人民向往的方向,繼續保持和追求美麗中國是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相比較,最明顯特征是保持理論與實踐先進性。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新時代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全社會的群策群力,要隨著時代發展,絕對不能離開廣大人民利益。
生態文明建設是早日實現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建立生態文明治理長效機制,由過去的治理污染轉變為建設美麗中國,統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運用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生活與生產方式。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綠色發展的核心是解決好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推動人類社會有序健康發展。應切實推動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增強社會經濟發展活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建立生態經濟體系,統籌城鄉生態治理一體化及建立山川河流整體保護機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打造和諧相處的生命共同體,這樣才能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來的,從中國共產黨實際出發,精準分析現狀,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高度。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不僅具有強大的思想凝聚能力和指導作用,解決了諸多長期沒有解決的歷史性難題,而且完成許多重大事件,推動全面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了對生態環境的新認識。
黨的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生態環境在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了黨在新時代的認識,同時豐富和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以穩健的戰略定力、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提出了生態環境治理的新觀點、新論斷。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具體應用與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彰顯環境治理思想在中國具有強健的生命力,在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發揮巨大作用,必須要長期堅持,不斷發展。黨要及時全面繼承和總結生態治理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著力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同時要由過去的局部、感性認識不斷上升為整體、理性認識,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自覺,通過治理污染現象看本質,運用治理的認識與經驗,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與實踐,要使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偉大工程符合時代、符合人心、符合使命。
生態文明理論建設要得到廣大黨員支持,創新工作理念與工作方法。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新時代中國實際結合的產物,是新一代黨中央集體智慧的成果之一。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路漫漫其修遠兮,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中國共產黨要繼續在規范中追求生態文明建設,在生產與生活方式體系中追求新高度。扎實做好生態治理工作,培育一支能夠心懷祖國之使命,身承中國夢之大任的隊伍,培養更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攜手并肩,攻堅克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林秉智.將“中國夢”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1).
[2]郝鳳.試論當代青年擔當意識的養成[J].學理論,2014(18).
[3]劉建軍.習近平理想信念論述的歷史梳理與理論闡釋[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4]郭秀清.加快推進軍事生態文明建設[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4(1).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新時代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四大途徑及其運作
[摘要]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既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鮮明特點。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要取得實效,需要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選擇正確的途徑,主要途徑有: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注入生態文明教育內容;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的要求。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2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