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
群眾雜志簡介 《群眾》雜志具有悠久的歷史。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周刊作為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在武漢誕生。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局勢變化,周刊先后輾轉于重慶、上海、香港,直至中華
非官網,僅供參考群眾雜志簡介 《群眾》雜志具有悠久的歷史。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周刊作為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在武漢誕生。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局勢變化,周刊先后輾轉于重慶、上海、香港,直至中華
非官網,僅供參考群眾雜志簡介
《群眾》雜志具有悠久的歷史。1937年12月11日,在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周刊作為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在武漢誕生。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局勢變化,周刊先后輾轉于重慶、上海、香港,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風雨如磐的戰爭年代,周刊頂住反動統治者的巨大壓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團結和教育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作出了永不磨滅的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群眾》雜志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全黨加強理論學習,毛澤東同志提議各省省委創辦一份理論刊物。抗日戰爭勝利后周刊未能隨中共代表團到南京出版,因此,在周恩來同志的關懷下,中共江蘇省委的機關刊物沿用了《群眾》的刊名,并采用了毛澤東同志手跡"群眾"二字。1958年8月1日,雜志正式創刊。1962年3月由于物質匱乏等原因,雜志停刊。改革開放后,江蘇省委決定雜志復刊。1979年1月5日,雜志正式復刊,作為省委的機關刊物一直出版至今。雜志作為江蘇省委主辦的理論刊物,始終不渝地繼承和發揚周刊的優良傳統,加強理論宣傳,服務全黨和全省的工作大局,在提高全省黨員干部思想理論和政策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文核心期刊(1992)。
《群眾》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的新形勢下,我們決心繼承和發揚周刊的光榮傳統,堅定不移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緊緊圍繞省委的工作中心當好喉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始終不渝地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與時俱進,努力辦好雜志,再創新的輝煌。
群眾雜志欄目設置
大政方針、改革縱橫、經濟在視野、文明創建、理論學習、黨的建設、教育科技、領導論壇
群眾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社科雙效期刊
群眾雜志投稿要求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群眾雜志2017目錄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踐特征苗成斌[1,2]
(27)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楊明[1,2]
經濟縱橫
(30)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防控風險與深化改革卞志村[1]
(33)聚力創新,須集聚大院大所力量段培華[1];張寧[1]
(35)以創新設計戰略引領高端制造譚建榮[1,2]
(37)推進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深度貫通章壽榮[1];杜宇瑋[1]
黨建創新
(39)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徐大勇[1]
(41)構建特色鮮明的黨建堡壘和企業文化蕭偉[1]
(43)推動核心價值觀在華西村落地生根吳協恩[1]
(44)從嚴從實抓好干部管理監督鞏偉[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qk/1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