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當前電力行業中人員及設備安全管控方式比較單一,且滯后性明顯的問題,提出 1 種基于北斗衛星導航 系統(BDS)的高精度位置安全服務體系架構:以電力安全管控云平臺為核心,結合自主研發的智能安全帽及降雨等物聯 網監測站點,對人員及設備安全進行
摘要:針對當前電力行業中人員及設備安全管控方式比較單一,且滯后性明顯的問題,提出 1 種基于北斗衛星導航 系統(BDS)的高精度位置安全服務體系架構:以電力安全管控云平臺為核心,結合自主研發的智能安全帽及降雨等物聯 網監測站點,對人員及設備安全進行智能管控;設計出 BDS 衛星實時監測系統、電力安全管控云平臺、移動端智能安全 帽及前端業務系統等 3 個主要部分,并實現軌跡數據分析、遠程指揮協助、電子圍欄告警、沉降監測預警等云平臺關鍵 技術。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提供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可實現人員及設備的自動監測與實時管控。
關鍵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精度位置服務;電力人員安全;電力設備安全;安全管控云平臺
0 引言
電力安全是電力行業運行和發展的根本。我國 電網線路覆蓋范圍廣、覆蓋區域地形復雜并且自然 環境多樣,為了及時掌握線路的運行狀況,迅速排 除線路的潛在隱患,電力部門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員及監測設備用于安全巡線工作[1]。近年來,隨著無 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采用無人機對輸配電線路進 行電力巡檢作業,得到了研究人員的重視,但人工 定期巡線仍然是現階段運用最廣泛的巡線方法; 此外,面對眾多的輸電線路基站,無人機巡檢內容 仍不夠充分,對電力人員和設備實施安全管控成為 1 個備受關注的問題[2-3]。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 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時至 今日,BDS 已可為整個亞太區域提供全天候、全天 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4-5]。全球定 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會因為某 些時段接收的衛星數過少,而無法進行導航定位; 而 BDS 空間段采用地球靜止軌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s, IGSO )及中圓地球軌道 (medium Earth orbit, MEO)3 種軌道衛星組成的 混合星座,與 GPS 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 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在低緯度地區, 這個特點更具有優勢。電力安全管控區域復雜,高 原、山區等屬常見地形,利用 BDS 對人員及設備 安全進行管控是非常合適的現有技術手段[6-8]。
國 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近年來不斷推進 BDS 在電力行業的研究和應用,面向發電、輸電、 變電、配電、用電等多種不同場景,形成了“北斗 +電力”的多種應用方案,許多學者也為 BDS 在智 能電網中的應用進行了積極探索:文獻[9]對 BDS 地基增強技術在電網高精度地理位置服務中的可 用性進行了探討;文獻[10]分析了 BDS 高精度位置服務的數據誤差源;文獻[11]研發了巡檢人員 與車輛配置的 BDS 智能終端,用于實現配電網人 車導航定位;文獻[12]采用 BDS 精確定位技術, 監測輸電線路桿塔基礎位移。
然而,現有 BDS 高 精度地理位置服務的應用方式仍比較單一,缺少 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結合。就我國現有電 力安全管控技術而言,尚未形成與大范圍人員管 控、設備監測相適應的技術體系,尚不能有效滿 足我國電力人員及電力設備安全管控所需要的高 精度、低時延、全方位的要求。為此,本文基于 BDS 高精度位置服務,構建了電力安全管控精準 服務體系架構,以期為從業人員及電力設備智能 化管控和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1 精準服務體系架構
本文構建的面向智能電網的 BDS 高精度位置 服務體系,以電力安全管控云平臺為核心,將 BDS 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電網業務 深度融合,利用 BDS 精準定位數據,實現電力外 業作業人員精細化管理和合理調配,電力設備毫 米級監測。該體系包括 3 個主要部分:BDS 衛星 實時監測系統、電力安全管控云平臺、移動端智能 安全帽及前端業務系統。
2 云平臺關鍵技術研究
2.1 軌跡數據分析
電力配電線路基礎設施經常發生不同故障,由 于線路長、地形復雜,巡檢人員與車輛難以及時尋 找到故障地點。為保障巡檢人員、車輛安全,利潤 BDS 的高精度位置服務特點,將安全帽得到的實 時坐標通過網絡模塊回傳,使用天地圖、或自行發布 的符合開放地理空間信息聯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協議的地圖,來實現故障、人員、 車輛位置實時監控和厘米級的定位服務,并將結 果在地圖上清晰展示出來。
為了實現人員的高精度定位監測,平臺利用 BDS 定位模塊,首先獲取單基站差分數據或者 CORS 服務器差分數據,但不直接向智能安全帽等移動接收終端發送相關改正信息,而是將所有基 準站實時的原始數據發到云平臺控制中心進行解 算。控制中心解算軟件在統一處理定位數據的同 時,接收由智能安全帽在工作前發送的 1 個單點 定位坐標,然后根據該點坐標信息,自動選擇 1 組 最佳的基準站,計算改正衛星的軌道誤差、電離層 誤差、對流層和大氣折射引起的誤差等,然后將高 精度的差分信息發給外業前端。
管理員可在 Web 端選擇特定外業人員進行軌 跡回放,并基于軌跡分布挖掘出作業人員在不同 時間段的工作情況,從而達到對現場作業人員進 行安全監控、管理及績效考核的目的,其具體業務 邏輯如下:①利用 GNSS 模塊實現人員坐標定位; ②人員定位坐標回傳(回傳時間間隔可設置,如 1、 5、30 s);③對作業人員可以按時間及區域進行軌 跡查詢;④軌跡數據預處理及挖掘;⑤作業人員工 作情況分析結果。
2.2 遠程指揮協助
電網信息的獲取往往需要內外業協同工作, 為實現內外業協同作業研發了遠程連接功能,以 第一視角直觀反映現場狀況,方便管理人員進行 安全監控和指揮調度。管理員或外業作業人員可 以遠程發起實時視頻對講請求,管理人員實時查 看了解現場情況,同時通過實時視頻對講與現場 人員進行交流,多視角查看現場,分析解決問題, 協助完成相關任務。通過地圖展示,可實時掌握 作業人員具體位置及工作區域,如遇突發狀況, 可快速查閱周邊相關作業人員位置,進而對人員進行及時合理的調度和工作安排,提升響應時間 和工作效率。
2.3 電子圍欄告警
“電子圍欄”是 1 項用于規避危險作業區的重 要安全管控和預警技術。管理人員首先在 GIS 地 圖上,虛擬劃定安全電子圍欄區域,并依據電力故 障、電壓等級、氣象環境等位置著重標注危險電子 圍欄區域。其次,在外業人員手持終端中安裝 BDS 定位和移動通信模塊,利用衛星定位上傳數據,實現對進出電子圍欄區域的作業人員的安全進行管 控和預警。當人員離開安全電子圍欄區域或進入 危險電子圍欄區域時,系統會發出警告信息,要求 人員返回至指定區域。通過該技術,可在電力作業 中實時掌握作業區域內人員的數量、狀態、位置及 流量情況等信息,為人員調度和安全維護等提供 智能指引。在實驗過程中,該技術的告警平均響應 時間不大于 3 s。
2.4 沉降監測預警
電力設備運行極易受到周邊發生的山體滑坡、 地表形變、沉降塌陷等地質災害影響,目前避免上 述影響的手段還是采用人工監測為主,依賴人員的 經驗及周期性觀測進行防范。然而,這種方式滯后 性明顯,面對突發緊急情況更無法及時預警和實時 監管。為實現電力設備地質災害防治的自動化和智 能化,將電力設備地質環境監測與 BDS、云計算中 心、降雨等物聯網設備相結合,實現設備周邊毫米 級位置信息和位移變化量地質監測,并實時將監測 點位精確位置上傳給監控中心,建立監測預警模型, 一旦位移變化超過設定閾值,系統自動實現報警。
針對累積式的地質災害,采用固定時間段采集 原始數據,使用后處理解算方式得到更高精度的 坐標,其精度可達毫米級,能更好地反映位移累積 變化;針對含水量,實時將監測點的含水量上傳給 監控中心,并自動上調含水量和實時 RTK 位置數 據上傳頻率,以達到更及時的監控目的。實時 RTK (A1)、后處理解算(A2)、含水量(A3)3 種數據 共同構建地基沉降監測的預警模型,其中實時 RTK 水平方向標記為 A11,垂直方向標記為 A12;后 處理軟件解算水平方向上連續 5 d 日平均位移速 率,標記為 A21,5 日累計位移標記為 A21,垂直方 向上連續 5 d 日平均位移速率標記為 A23,5 d 累計 位移標記為 A24;含水量程度標記為 A31。
電力設備 沉降受所選單因子的影響,且各個因子影響不盡 相同,本文建立的監測預警模型,實現了多因子定 量綜合評價。首先,通過專家打分法,對各因子的 原始信息進行定量化處理,經過十幾位學科專家 及經驗豐富作業人員的多次討論、修訂與綜合,最 后確定各單要素對設備安全性的影響“等級”按等 級劃為極危險、高危險、危險、安全 4 個等級,同 時分別賦值為 7、5、3 和 1。
3 實驗與結果分析
本文以廣東省某市為研究區域。管控云平臺部 署在廣東電力科學研究院內,可以對研究對象轄 區范圍內的電力人員及電力裝置進行安全監測。該平臺以 2D、3D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地圖數據, 連接的其他信息包括:300 余座 CORS 站的數據, 1 000 多個溫度、降雨地面監測站點的數據,行業 內全部電力人員手持終端信息、智能安全帽信息, 以及野外電力設備信息。 依托 BDS 高精度位置服務體系架構,在市內及郊區進行 2 項實時差分解算實驗,以驗證厘米 級服務的可靠性。
電子論文投稿刊物:《遙感信息》(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研討的內容涉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新理論、新方法;交流推廣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新成果;介紹國內外發展動向;普及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科學技術知識。
4 結束語
電力安全是電力行業運行和發展的根本,其中, 人員及設備安全又是重中之重。針對當前電力行 業中對人員及設備安全管控方式比較單一且滯后 性明顯的問題,本文提出了 1 種基于 BDS 高精度 位置的安全服務體系架構,以電力安全管控云平 臺為核心,結合自主研發的智能安全帽、降雨等物聯網監測站點獲取的信息,對電力人員及電力設 備安全進行智能管控。廣東的實際場景驗證表明, 本文所提方法具有合理性及較強的可用性。
在未來的應用中,以我國第三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 北斗三號為基礎,基于歷史數據進行多因素、高精 度模型預測分析,可以將此模式擴展到包括電力 行業在內的其他國家重點行業,為其提供高效、穩 定的高精度位置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福鎖, 李威, 方勇杰, 等. 計及電力安全事故責任的穩定控制系統風險管理[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3, 37(22): 106-110.
[2] 何艷麗. 對電力安全生產的思考[J]. 電力安全技術, 2012, 14(12): 48-50.
[3] 彭向陽, 劉正軍, 麥曉明, 等. 無人機電力線路安全巡檢系統及關鍵技術[J]. 遙感信息, 2015, 30(1): 51-57.
[4] 楊元喜, 李金龍, 王愛兵, 等. 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基本導航定位性能初步評估[J].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 2014, 44(1): 72-81
作者:周恩澤 1 ,朱空軍 2 ,許海林 1 ,鄂盛龍 1 ,向 諄 1 ,吉麗婭 2 ,黎 淼 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