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越來越向城市集中,城區停車難、行車難、管理難現象日漸突出,造成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等各種問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停車資源,提高車位周轉率,筆者結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經驗及實地調研分析,認為利用無線傳感網絡(NB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越來越向城市集中,城區“停車難、行車難、管理難”現象日漸突出,造成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等各種問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停車資源,提高車位周轉率,筆者結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經驗及實地調研分析,認為利用無線傳感網絡(NB-IoT)、5G無線通信網絡、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依托,建設覆蓋城區停車收費管理與誘導系統的智慧停車平臺,將人、車、車位等信息有效結合起來是破解停車難,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智慧停車 NB-IoT 5G 空間地理 大數據 云平臺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以平湖市為例,截止2019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171831輛,其中客車113004輛,載貨汽車9423輛,摩托車47303輛。總體趨勢上機動車保有量呈增長的態勢。在車輛快速增長的同時,停車的主要矛盾是車多位少無處停車的問題,巨大的行車、停車需求與有限的、傳統的交通管理設施、停車基礎設施之間的沖突進一步加劇。
物聯網技術論文范例: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停車系統設計與實現
城區中心地段的停車位也隨著近年私家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越來越緊張,由于停車位信息的公開程度不足,給車主尋找車位也帶來了盲目性,城區“停車難,行車難”問題越來越凸出,城區內大多數居民住宅區都未建設地下停車場,尤其在人口密集的繁華路段,車流量大,交通擁擠,泊位十分緊張,常常是“一位難尋”,甚至有些店主把自家門前道路的公共資源,當作自已的地盤,長期占用,這肯定是不合理不公平的,特別是城區核心區“停車難、行車難、管理難”現象日漸突出,既造成了交通擁堵,又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一、造成停車難的原因分析:
缺乏停車誘導設施。停車標志標線設置,不能有效提高道路停車的相關信息,缺乏引導停車者尋找允許道路停車地點的手段。
停車泊位周轉率不高。停車平均停放時間普遍過長,泊位的周轉率低。停車資源被過度利用,與之對應的部分停車場多數處于不飽和狀態。
道路違法停車現象嚴重。違法停車占用了大量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侵占了非機動車、行人的通行空間,對動態交通造成影響,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大型綜合體停車信息孤立,不利于信息共享,造成部分區域車位緊張亂停車,部分區域車位閑置。
停車支付主要基于人工收費,缺少有效的其他支付方式,造成人工的低效工作及支付的不便捷。
破解停車難的對策研究
按照“努力建設更多的停車泊位,以服務群眾停車”這一民生問題,實施停車泊位收費管理,更好地緩解城市交通。停車泊位它的全稱是“臨時停車泊位”,屬社會公共資源,不是讓車輛長時間滯留。實施停車泊位管理就是通過價格杠桿,鼓勵車輛快?熳撸Y合平湖市目前城區停車靜態交通管理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方向來解決目前平湖市的停車、誘導管理問題。
合理規劃,充分利用道路停車資源,并利用價格杠桿來提高占道停車的周轉率,運用現代物聯網、車聯網等科技的交通引導與疏導手段,使城市靜態交通的信息化、集中化,在短時間內實現城市靜態交通和動態交通能有效結合管理。
挖掘分析停車數據,使得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實時掌握城市道路停車的詳細動態,為停車服務模式、資源安排提供決策支持。
借助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打造立體的停車誘導服務,匹配停車資源和車主停車需求,有效地疏導停車需求。
打造自動監管平臺,對停車管理服務的服務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有效監督收費人員的違規行為。嚴格實施價格管理,杜絕"亂收費",使得監管更加透明,有效規避風險。
便民利民措施體現政府服務人性化,通過城市停車靜態交通的有效管理,促進和提升城市形象與政府行政管理與執法水平,最終讓市民滿意。
三、解決停車難的建設方案
依托現已成熟的無線傳感網絡(NB-IoT)、5G無線通信網絡、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云平臺等先進技術為依托,建設覆蓋全市城區停車收費管理與誘導系統的智慧停車平臺。該平臺實現信息采集、信息發布、智慧交通、數據統計分析、決策、個性化支付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智能化管理系統。平臺應包含道路停車管理系統、停車場停車管理系統、停車誘導管理系統、云平臺管理系統,APP車位查詢結算系統。
城區無法安裝道閘系統或者泊位數少于30個的停車場安裝NB-IoT車輛檢測傳感器,泊位數大于30個的停車場安裝道閘系統進行物聯網改造,商業綜合體停車場數據對接;開放式泊位安裝NB-IoT傳感器作為NB-IoT建設,建設系統后臺軟硬件設備,采用POS機刷卡、手機APP(支付寶、微信支付)、現金和無人化收費(綁定車牌號、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駕駛證等信息建立車主個人帳戶)等多種收費方式,推廣智能停車管理系統。
停車場采用智能道閘出入口控制與管理系統,以出入口為主要信息采集場所,通過前端采集系統獲取車輛基礎信息,利用網絡,將車輛信息數據發送至后端監控管理中心,利用車牌識別技術實現號牌數據比對,確保車輛的進出有據可查,確保車輛的進出可控,確保停車位的合理利用,確保固定車輛快速通過道閘,加強出入口的高效和安全管理。
通過道路和公共停車場安裝的傳感器設備,獲取了大量停車泊位狀態信息,將這些泊位狀態信息通過停車誘導管理信息系統實時發布至互聯網、手機以及交通誘導屏等介質,幫助駕駛員及時掌握停車位信息,快捷、有效的找到停車位。智能停車系統平臺開放接口與智慧交通主平臺實現對接,提供城市停車泊位狀態信息。
平臺運行后的預期效果:
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將立足于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停車場需求現狀,同時具備可復制性和可擴展性。該系統的建設預期效果如下:
根據道路及停車場的分布情況,在全市建設停車誘導系統,實現三級誘導,實時公布停車位,實現全城誘導。
實現停車場信息化管理(包含停車場進、出場記錄、場內車輛和收費數據采集和管理分析);
提供遠程監控道閘功能,可實現中控室集中遠程監視和控制道閘,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集中管理,減輕勞動強度,逐步減少收費人員,最終實現無人值守停車場管理。
實現收入數據輸出功能,系統提供停車和收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析分為日、周、月,并提供曲線圖直觀展示。
系統建設誠信數據庫,對欠費車輛實現記錄和報警,對再次進入停車場的欠費車輛,及時通知提醒收費人員,欠費到一定額度,需要補繳費用后才能入場。
可實現在線支付停車費功能,在停車場內可以使用多種在線支付方式支付停車費,支付成功,車輛可快離場;
實現寬進嚴出策略,避免入口收費引起的道路擁堵,結合場內在線支付,快速實現離場。
實現停車場管理平臺對外服務功能,停車查詢APP實現停車車位查詢、停車費用查詢、停車費用支付、停車預付等功能;
通過開放接口的方式,為未來第三方新建停車場或者第三方系統提供接入功能(支付寶城市服務等)。
智慧停車平臺的建成和運行,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使資源得到進一步的整合,運行流程更加規范,還將充分挖掘該地區的停車位資源,提高車位周轉率,緩交交通壓力,便民更惠民,真正實現智慧化城市管理,讓科技服務于民。
參考文獻:
李聰力:關于我國城市智慧停車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 , 數字通信世界, 2019(12);
吳麗坤:5G背景下的蜂窩物聯網建設策略分析[J] , 信息通信,2020(10)
李偉 梁睿君 宋丹:基于NB-IoT技術和GA-BP神經網絡的車位預測系統[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20(06);
劉玲 王同德 崔銀秋:城市智慧停車云平臺設計與實踐[J],中國公路,2020(01)
李樂:智慧云停車漸入佳境[J],中國公共安全,2016(10)
作者:周士飛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