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責任編輯的審稿工作是圖書出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責任編輯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嚴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自身的主導地位,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摻雜主觀因素,同時,還要避免過度編輯。責任編輯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進行審稿。在審稿過程中,如何讓責任
摘 要:責任編輯的審稿工作是圖書出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責任編輯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嚴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自身的主導地位,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摻雜主觀因素,同時,還要避免過度編輯。責任編輯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進行審稿。在審稿過程中,如何讓責任編輯能夠抓住審稿要點,提高審稿質量一直以來是一個重點內容。文章主要從責任編輯的角度出發,對審稿工作的流程和重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幫助責任編輯提高審稿質量,讓讀者能夠讀到更有價值的圖書。
關鍵詞:責任編輯;圖書審稿;方法
一、引言
出版物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出版社的發展。為了保證出版物的質量,出版社對于稿件實行“三審制”,第一個審核人就是責任編輯。所以,責任編輯身負重擔,責任編輯的審稿直接關系到出版物的質量。在出版物審核中,責任編輯是主導者和第一責任人,如果責任編輯沒有在審稿中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會導致圖書質量不合格,甚至會出現很嚴重的錯誤,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出版論文投稿刊物:《傳播與版權》是由廣西新聞出版局主管,廣西出版雜志社、廣西期刊協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
二、責任編輯應該如何進行稿件審核
(一)責任編輯應該能夠找準稿件的政治方向
責任編輯在進行稿件審核時,首先應該找準稿件的政治方向,也就是對稿件的政治中心以及作者的觀點、信仰有正確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更為明確。《出版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任何出版物中不能含有的十項內容,并且規定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責任編輯在審稿過程中要格外注意這些規定,嚴把質量關,堅守生命線。
(二)對作者要有一定的了解
把握作品的價值取向和觀點態度可以從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入手。責任編輯在審稿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對作者的工作經歷、學歷、日常生活、專業特長、發表作品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能更好地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或發現稿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如果作者對于社會的認識有局限性或存在偏見,那么其描寫社會的作品中就容易出現錯誤的觀點;如果作者的閱歷不夠或者知識面較為狹窄,那么其作品就很容易出現觀點片面、條例不清楚等問題。因此,責任編輯若能對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審稿工作。
(三)了解稿件的內容層次劃分
稿件的內容結構應該有既定的安排,責任編輯在進行稿件審核時,務必要查看稿件是否按照約稿的結構層次來進行寫作,如果出現了偏差和錯誤,一定要及時與作者進行溝通交流,進行修改和優化。
另外,還要注意審查稿件的結構是否清晰,內容劃分是否合理,這就需要責任編輯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稿件的內容層次劃分。內容表現形式和技術設計形式是圖書的兩種表現形式。書稿的內容表現形式包括結構、標題、邏輯、字詞、語法、修飾、標點等。責任編輯在進行審核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稿件的內容結構層次是否和當初約稿時一樣,如果有不符合規定的地方,一定要檢查稿件標題層次是否清晰、結構劃分是否合理。
如果不符合規定的地方過多,責任編輯就要及時與作者進行溝通交流,在稿件的結構層次上進行修改和優化處理。結構和標題是稿件的核心要素,只有這兩者都確定了,才能在邏輯、字詞、語法上進行校對。這樣的審稿方法是最為合理有效的,如果不進行整體審核,而先去完善文字細節,再發現結構上的問題就需要大修大改,從而嚴重影響審稿效率。責任編輯還要對圖書的設計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才能根據圖書的特點、讀者、用途等的不同,對圖書的版式、開本、封面、裝幀等提出科學的設計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責任編輯要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不能什么都自己說了算,更不能擅自操作。責任編輯在設計環節的過度干涉,有可能造成圖書形式和內容的脫節。
三、責任編輯如何提升審稿技能
(一)端正工作態度是提高工作質量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明白審稿的目的和要求,對于書稿的類型、政治方向、來源、意義甚至是作者的相關情況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責編在審稿時一定不能一目十行,而要逐字逐句地進行審讀;對于書稿的各種內容,包括主題、思想、結構等,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查;在對書稿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公正客觀;在對書稿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進行評估時,要按照相應的規范給出中肯的有深度的意見和建議;如果在審讀中對比較敏感或專業性的問題沒有把握,要及時組織編委會成員或者專家進行復核。
初審是編輯出版過程中的基礎性工作,是三級審稿中的第一級,責任編輯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圖書質量。初審最先進行審稿活動,對于稿件有優先選擇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行稿件的取舍。所以,編輯初審工作可以說是整個編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對后面的流程有很大影響。因此,責任編輯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實事求是、積極認真、堅持原則。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堅持創新性、規范性、實踐性、科學性的客觀標準,對在初審時發現的種種問題,要進行及時記錄,對稿件的內容和特點也要作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如果在稿件審核過程中發現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不能輕易跳過,一定要進行復審和討論。
(二)熟練掌握審稿的幾種方法
選擇合適的審稿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審稿效率,保障出版物的質量。
1.全位法
(也叫綜合法)全位法是指在進行書稿審讀時,對書稿的政治導向、思想觀點、內容質量、結構體例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審查。
2.分析比較法
分析比較法是指在進行書稿審讀時,多方面、多角度地對書稿內容進行分析,在初步了解書稿的大致內容后,要將書稿各部分內容進行比較,同時,還要將書稿與同類出版物進行比較,以及與同一領域的不同性質的出版物進行比較。這樣就能在比較中判斷書稿的觀點是否正確、論證是否充分、引用的材料是否具有時效性,就能更合理地判斷書稿的價值高低甚至發現作者的潛力。
3.多維法
多維法是指在審稿時要使用多維思維的方法,這樣就能在審稿中有所發現和創新。在實際審稿工作中,應該把各種方法進行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效果最大化。審稿沒有捷徑,當你認為沒有問題的時候,往往也就埋藏下隱患,在審讀過程中,一定要對書稿內容多讀、多查、多想。一般情況下,審讀方法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先進行瀏覽,把握大致內容,然后進行精讀,逐字逐句地對書稿進行審核,找到其中的關鍵部分和重要內容,最后進行復讀,對全文再次進行通讀,查看可能沒有發現的問題。
第二種是“宏觀—微觀—規范”審讀法,即:在第一遍審稿時不需要去追究細枝末節,而是審查書稿是否符合出版規范,有沒有相同種類的出版物已經出版或者準備出版,書稿的質量如何等;在第二遍審稿時著重審查書稿內容是否詳細、表述是否準確、論據是否完整可靠、專業術語是否正確無誤等;在第三遍審稿時審查書稿的寫作格式,看書名是否切合主題、作者署名是否符合要求、前言和內容能否對應、標題與內容是否一致、編排和插圖是否符合要求等。
4.邏輯法
在科技類圖書的審讀過程中最常使用邏輯法,主要方式有三種:一是合理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原理,在審稿過程中對一些主要內容,例如專家及編委會提供的資料,文章的論點、論據及引用的數據信息等進行合理的邏輯設問,得出一個預期值,然后與文章給出的實際值和專家評審給出的參考值進行對照比較。二是用邏輯的方法按照作者的邏輯進行推理,觀察推論是否和作者的結論一致。三是了解書稿的主要內容后,按照編輯的邏輯方式進行思考并加以驗證。
(三)責任編輯要不斷加強自身綜合實力,提升審稿水平
審稿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責任編輯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如果沒有專業的訓練是很難勝任的。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各種知識的更新速度也不斷加快,責任編輯如果不能及時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就很難適應工作需求。審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編輯的業務水平。
要想合格有效地完成審稿工作,需要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在審讀稿件的過程中,編輯會不斷接觸到相關學科的知識,且這些知識對編輯來說往往是陌生的,這就要求編輯要格外關注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對國內外的要點時事、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盡可能地掌握相關的信息,不斷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詢問、請教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審稿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或者涉及敏感內容的問題,不妨向相關專家和行業里手進行咨詢。另外,編輯還應該學會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利用查錯、查重軟件快速對書稿進行審核,從而提前發現書稿中隱藏和存在的問題。
四、結束語
責任編輯的審稿工作是圖書出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責任編輯在進行審稿時,一定要嚴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自身的主導地位,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摻雜主觀因素,同時,還要避免過度編輯。審稿工作的內容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寬角度、多領域的。審稿工作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出版產業的不斷發展,審稿工作也向編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責任編輯要想提高自身的審稿水平必須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及時總結在審稿工作中的經驗,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家健.關于出版社責任編輯審稿工作的幾點思考[J].傳媒論壇,2020(16).
[2]文鵬,陳力.淺談出版物文字編輯工作中的六個誤區[J].出版視野,2015(2):35-37.
[3]王曉莉.出版社責任編輯的審稿工作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30).
[4]郭曉霞.試論期刊責任編輯在審稿中的作用[J].內蒙古教育,2017(22).
[5]王露.責任編輯在審稿中的主導地位[J].宜賓學院學報,2014(04).[6]張鐵莉.稿件質量的評價因素探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01).
[7]胡寧寧.如何解決圖書編輯出版中的質量問題[J].傳播力研究,2017(08).
作者:喬 誠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