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新的審計形勢下,審計機關面臨著審計任務重、審計力量不足等諸多矛盾,必須創新思路與方式方法,建立兩統籌的長效機制,在推進落實上強化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在審計項目計劃安排上進行合理調配,另一方面也需要審計機關在具體組織管理上切實采取措施,將兩統籌
摘要:在新的審計形勢下,審計機關面臨著審計任務重、審計力量不足等諸多矛盾,必須創新思路與方式方法,建立“兩統籌”的長效機制,在推進落實上強化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在審計項目計劃安排上進行合理調配,另一方面也需要審計機關在具體組織管理上切實采取措施,將“兩統籌”要求落到實處,促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推進審計工作全面發展。
關鍵詞:監督體系; 審計“兩統籌”; 審計監督全覆蓋
一、引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全面覆蓋的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明確審計的價值定位,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審計工作的政治功能,有效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在新的審計形勢下,審計機關面臨著審計任務重、審計力量不足等諸多矛盾,必須創新思路與方式方法,建立“兩統籌”的長效機制,在推進落實上強化保障措施。
二、審計“兩統籌”的現狀
(一)深入推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
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開展疫情防控相關決策部署落實情況跟蹤審計; 圍繞促進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財政資金提質增效和優化營商環境,開展“三促進”審計; 圍繞“六穩”“六保”,開展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審計,著力促進社會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注重財政預算執行審計
開展年度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審計,重點對全縣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政府性債務情況、財政存量資金情況、財力規模情況、財政資金資產負債情況、稅收征管情況等進行審計,并分別向縣政府、縣人大提交了審計結果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專題報告。
(三)助力“三大攻堅戰”
一是緊緊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深入開展政府債務審計。 按照“摸清底數、揭示問題、防范風險、規范管理、促進發展”的總體思路,對政府債務進行了摸底,助力政府積極穩妥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二是緊緊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開展扶貧等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 在審計過程中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扶貧審計整改情況,揭露扶貧資金被挪用濫用、貪污侵占及作風不實、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等問題。 堅持“審計發現問題—建立工作臺賬—及時移交整改—逐個整改銷號”的邊審邊改工作模式,推動發現問題及時全面整改和追責問責。 在開展扶貧審計的同時,對學前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資金和項目開展審計,促進更好地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 三是緊緊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資源環境審計。 按照“揭示問題、全面整改、服務決策、規范管理、完善機制、促進發展”的原則要求,揭示在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政策落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關注污染防治相關體制機制建立情況,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四)強化推進經濟責任審計
結合本市干部任職情況,堅持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黨政同審相結合,通過審計揭示問題、準確界定責任、客觀作出評價,進一步促進領導干部嚴以用權、依法履職,較好地發揮了經濟責任審計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五)突出政府投資項目審計
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揭示工程管理中的問題,通過審計對其中因虛增工程量、高套定額、核算錯誤等問題造成的虛增工程造價部分予以核減,進一步助推政府投資工程規范管理,發揮了審計在政府投資項目科學決策、規范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質量上的監督和服務作用。
(六)深入推進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關民生重大決策和年度民生實事,安排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 結合省市縣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全覆蓋同步審計,重點關注全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縣級醫院提質升級等情況。 促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見效,惠民資金高效使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三、如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統籌”
(一)組織方式上注重統籌,實現審計項目有機結合
將政策跟蹤審計與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在相關項目具體審計過程中,穿插政策落實方面相關內容,圍繞政策執行、項目實施、資金撥付使用等審深審透,力求多角度、多層面、多視角反映不同政策領域中的問題,實現項目內容同步跟蹤審計。 具體來說,一是審計工作方案應聚焦有限的具體任務和信息要點,做到重點突出,要求清晰,一般應通過試審等增強審計工作方案的操作性。 嚴格控制現場時間,各級審計機關應切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嚴格按計劃時間節點完成審計任務,審計現場結束后,審計組應當及時撤離審計現場。 二是融合開展部門預算執行審計與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企業財務收支審計與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同時積極探索政策跟蹤審計與各類審計相融合,努力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 三是積極推進跨層級、跨專業、跨區域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力量配置上注重統籌,實現審計資源系統整合
把握全面審計與突出重點的關系,針對重大政策跟蹤審計事項多的特點,分階段、分領域、分行業有序安排好各季度的跟蹤審計重點,整合全省或全市審計力量,組織全省或全市審計機關同步開展,上下聯動,積極構建審計系統“一盤棋”。 一是加強與下級審計機關審計計劃的銜接。 上級審計機關審計下級審計機關管轄范圍內的重點專項資金、國有金融企業單位等時,要通盤考慮,以點促面,立足于推動解決重大體制機制制度性問題,立足于發揮對下級審計機關的示范引領作用,并應及時告知下級審計機關。 二是對組織地方審計機關參與的審計項目,上級審計機關派審計組到地方審計或延伸審計時,應及時與地方審計機關做好溝通協調,盡量避免不同審計機關對同一地域、同一單位、同一事項重復審計。 三是各級審計機關應建立完善審計成果和信息共享機制,在符合保密規定和相關工作要求的情況下,加大審計成果和信息共享力度,不斷提升審計監督效能。
(三)審計整改上注重統籌,實現整改機制深度融合
建立互通互享的審計信息庫。 將近年來審計機關和內審機構發現的問題及成果分類歸集到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審計成果動態管理和共享,既開發利用老成果,又創新共享新成果。 通過建立靈活快速的信息互通互享機制,便于審計人員及時形成有問題、有原因、有建議的審計信息、審計專報等高端產品,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推動從源頭上整改。
定期召開審計項目整改統籌分析會。 針對不同審計項目整改統籌實施,要編制具體的整改任務清單,定期組織對不同審計組整改任務清單完成情況進行研判分析,通過個性問題尋找共性癥結,以點帶面、連點成面,實現統籌項目“一果多用”,推動審計整改效果。
健全審計整改統籌組織工作機制。 定期向審計委員會、人大、政府等匯報審計整改情況,加大對整改不到位問題分析力度,提出對策建議,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組織專題研究和落實整改; 通過加強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整改合力,提升審計成果轉化質量。
(四)成果運用上注重統籌,實現審計成果高度聚合
根據“兩統籌”工作要求,在成果運用上注重統籌,實現審計成果高度聚合。
一是加強整體謀劃。 精心謀劃審計成果開發,針對每個審計項目特點制訂成果開發計劃,增強成果開發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大力倡導研究型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增強宏觀意識,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問題的同時,深入分析研究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努力提高審計附加值。 二是將做好審計成果運用與個人成長進步關聯起來。 提高審計人員對審計成果重要性的認識,夯實提升審計成果層次和水平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健全完善審計成果量化評比制度,細化成果分類、量化評比標準、優化結果運用,開展審計成果評比,與單位和個人爭先創優掛鉤,對提煉、運用審計成果突出的個人和單位,在年終評先評優中給予傾斜。 三是找準提升審計成果的定位點,精準發力。 審計機關要緊緊圍繞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多出調研類成果; 緊緊圍繞依法履職和服務改革發展,多出業務類成果; 緊緊圍繞服務宏觀決策,多出分析類成果; 緊緊圍繞擴大審計影響力,多出宣傳類成果; 緊緊圍繞傳遞審計正能量,多出經驗總結類成果。
四、基層審計機關建立“兩統籌”長效機制的建議
新時期,在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背景下,審計機關必須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加強審計工作統籌,建立長效機制,增強審計監督效能。
(一)改革審計工作計劃機制,提高審計工作計劃的科學性
改革審計工作計劃機制,探索構建涵蓋短期、中期、長期在內的多層次審計工作計劃體系,提高審計工作計劃的科學性。 同時,根據審計職權范圍和審計力量,創新方式方法,采用專項式、嵌入式、點穴式、上下聯動式、聯合督查式等多種方式,統籌開展審計工作,做到應審盡審。
(二)改進審計項目安排,完善審計項目銜接機制
建議改進審計項目安排,合理設置審計項目間隔期,并不斷完善審計項目銜接機制,避免出現新舊項目之間銜接不暢等問題。
(三)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
一是科學整合審計人力資源。 一方面,要整合社會中介資源,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通過招投標方式,購買社會中介服務,聘請有資質的相關中介機構參與大數據和相關項目審計。 另一方面,要發現人才充實隊伍,注重在工作中發現人才,探索建立具有環保、地理信息技術、大數據等專業技術的專家庫,讓他們在重大審計項目中參與審計工作,帶動審計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是科學整合審計技術資源。 進一步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建立集中統一的數據庫,加大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力度,推進財政和部門聯網審計,有效利用現代審計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審計效率。
(四)有效改善隊伍結構,優化審計力量配置
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協調省、市編制管理部門,增加審計單位人員編制,以解決審計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 同時,要建立審計人員職務晉升機制,充分發揮現有審計專業人才在審計工作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保證審計隊伍健康持續發展。
(五)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提高審計的效率和精準度
要圍繞數據資源有效共享、培訓資源充分共享、人力資源整合共享的目標,全面提高部門內外整合水平。 要盡快提高數據共建水平,快速構建“數據分析先行、現場取證跟進”的垂直打擊模式,大力促進大數據審計與現場審計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審計的效率和精準度。
五、結語
審計“兩統籌”是審計全覆蓋的有力抓手和途徑。 在新的審計管理體制下,在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只有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充分整合審計資源,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促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推進審計工作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劍.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的長效機制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0,37(29):50-52.
[2]郭靚舉.推進審計兩統籌的思考[J].財政監督,2020(6):97-100.
[3]張建業.創新審計項目組織方式 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效率[J].中國內部審計,2021(4):48-50.
[4]李成艾,何小寶.大數據審計組織方式的探索與創新[J].審計研究,2019(5):23-29.
[5]許吉寧,謝依寧,畢華書. 芻議審計“兩統籌”的理論基礎[J].消費導刊,2021(33):228-229.
作者:陳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