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營商環境關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打造有利于招商引資、就業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人才是第一資源,營商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就是怎樣留住人、吸引人、發展人的問題,一個地方人才環境做不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只能事倍功半。
摘 要:營商環境關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打造有利于招商引資、就業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人才是第一資源,營商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就是怎樣留住人、吸引人、發展人的問題,一個地方人才環境做不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只能事倍功半。因此要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流的“人才環境”是其中的關鍵內容。
關鍵詞:營商環境;人才環境;人才服務;方法;路徑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靠拼資源、拼政策、拼消耗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政務服務、發展環境對于產業發展、企業落地更有決定性作用。全國各個地區都在強調優化營商環境,進入拼服務、拼環境、拼創新的新一輪競爭中,通過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就業創業,推動地方經濟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從什么方面入手成為每個地方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很多地方天天強調要優化營商環境,要為企業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也確實為企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條件,并收到了一些效果,把企業招來了,但是沒過多久企業待不下去了,不是企業倒閉就是企業遷走了。為什么呢?單純針對招商制定特別的優惠政策吸引了企業,把企業招進來了,但是,企業落戶以后,發現當地根本招不到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企業為了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專門花大力氣跑到一線城市去找人,好不容易招來的人才,沒干幾天就走了,企業給他們開出了很高的年薪但還是留不住人,后來發現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當地的“人才環境”有問題。人才是第一資源。營商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就是怎樣留住人、吸引人、發展人的問題,一個地方人才環境做不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只能是事倍功半。
1 優化營商環境如何以“人才環境”為重心
1.1 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是“人才環境”通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和配置,促進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是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選擇和最終目的。
人才是發展的核心要素,增強轉型發展、內生增長、跨越提升的新動力,既需要招商引資“輸血強身”,也離不開招才引智“造血強身”,所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是打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推動服務類政策和人才政策協同配套、相互促進,促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一個項目要依托一項產業來發展,產業發展需要與之匹配的發展土壤,具體來說就是項目和產業必須有充足的科技和人才作支撐,無論是項目引進還是建設、投產及未來發展,都離不開人才這個最基礎的因素。通過人才引進,在保障新引進項目高效建設、高效管理、高效運營的基礎上,還可以培養本地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促進相關產業鏈條延伸和提檔升級。
1.2 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拴心留人的有效途徑對企業來說,要想發展不僅要有好的區位、好的政策,現在越來越看重軟環境、人才資源的富集度。“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能成為眾多集團公司乃至跨國巨頭的聚集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城市有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科教和人才資源。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推動,企業每一項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都要靠人才來實現,特別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都會面臨技術或者管理瓶頸,突破這些瓶頸正需要強大的人才作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可以說是拴心留人必不可少的一條重要途徑。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級需求,每個個體對需要的追求都有所不同。從現實來看,事業型人才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更為強烈,渴望展現自我價值,向往開放和自由的工作環境,有活力和激情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全面自由發展的平臺;相比之下,工作穩定與否、薪資水平如何所占分量越來越低。所以,對地方來說,要堅持問題導向,從人才需求出發,全面構筑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制度環境,宜業宜居的工作生活環境,有法可依、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尊重人才、見賢思齊、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環境,調動各方面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良好局面。
2 優化營造一流“人才環境”的具體內容
2.1 優化營造“人才環境”的良好政務環境首先,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營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發展氛圍。思想不解放、觀念不突破,人才政務環境不可能舊貌換新顏。打破傳統的用人思想,開啟新的用人模式,堅持求賢若渴和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使人才各盡其能。其次,要在人才政策措施上取得突破。要根據新時代人才的需求,創新人才政策措施,助力人才實現自我追求的“夢想”。引進人才是基礎,用好人才是關鍵,只有把“引”“用”兩個環節都做好,才能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二次”流失。
很多地方在人才引進時下重金、花大工夫,但是在跟蹤服務和后續使用上不到位,使人才變成了“花瓶”“盆景”,發揮不了作用,導致人力浪費、人才流失。要想讓人才扎根,就必須厚植才“沃土”,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創新創造的平臺,釋放人才活力。人才政策不僅要從優制定,更要真正落實、兌現到位。好政策不落地,不僅人才享受不到政策紅利,更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從而破壞整個人才環境。最后,要在人才支持力度上下功夫。特別是一些科技水平高、發展前景廣的項目,不僅有利于地方創新發展,對于吸納和聚集高端人才也有巨大的示范帶動效應,對于這些項目要強化資金、政策扶持,真正拴住人才、留住項目。
2.2 優化營造“人才環境”的良好經濟環境首先,讓人才干事、創新、創業有舞臺。要為人才創新創業打造良好的平臺和載體。培育發展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聘請成功創業者、優秀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開展創業指導培訓。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暢通科研人才、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常態化精準化對接機制,實現產學研深度合作。建立專項服務機制,設立專門的人才服務機構,協調解決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后顧之憂。其次,要讓人才成長發展有機會,讓人才實現自我價值有空間。最大限度地為人才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創造更大的創新創業空間、更廣的成長發展空間、更優的收益回報空間,讓他們感覺到在當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有奔頭,干工作有勁頭,越干越有盼頭。
2.3 優化營造“人才環境”的良好服務環境首先,要提供及時有效和配套的人才資源服務,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設;大力引進國際、國內領先的優秀人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一批了解本地需求、聯系人才緊密、引才渠道廣泛的人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構建專業化、市場化的人才、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其次,要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家屬就業、子女上學、醫療康養等配套服務。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優秀人才的“大后方”,而家屬的就業問題和子女的入學問題,又是優秀人才作為家庭一分子所關心的兩個要點問題。
為了讓人才安心留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中,就要積極幫忙解決家屬的就業問題和子女的入學問題。同時,通過醫療康養等配套服務的優化與完善,為優秀人才的健康療養、休閑交流等提供保障,讓優秀人才“留”得放心。最后,要提供高質量的生活、安居服務。要提高地方營商環境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但要通過配套服務的完善和優化讓他們“留”得放心,還要通過高質量的生活、安居服務讓他們“留”得舒心。能否“安居”是影響優秀人才能否“留”得舒心的關鍵。
所以,在提高地方營商環境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安居服務時,應重點關注“安居”的問題。而要實現優秀人才的“安居”,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可以根據各地實際,面向優秀人才分層分類提供公寓、廉租房及住房補貼等相關政策;第二,根據當地實際,給予優秀人才一定的住房補貼或者購房補貼。而且在當地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獎勵和聯建等方式,解決優秀人才的“安居”之憂,確保他們住得“舒適”,留得“舒心”。
3 優化營造“人才環境”的具體路徑
3.1 堅持科學的選人甄別方法人才也需要有“伯樂”發現,很多人感嘆自己有才能而沒有發揮才能的通道,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選人方法,自古至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要想營造好的“人才環境”,就要注重打造人才甄別機制,確保人才“引得進”。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各地都能夠找到足夠數量的“人才”,政府更是通過考試、人才引進、基層培養等方式獲得了為數眾多的“人才”,在量上確實滿足了需求,但人才的質量并不高。為更好地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引進人才時,對人才的甄別就尤為重要,通過甄別不同人才類型,確定哪些可以直接使用、哪些需要培養之后再使用、哪些是誤引的人,通過區別職位類型、崗位性質,讓合適的人才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保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2 堅持辯證的用人評價方法優化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必須解決好怎樣評價人才的問題。要堅持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待人才,用干部的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衡量人才。評價人要看全面、看本質、看主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人才的不足、缺點甚至是過錯,只要不是大的原則問題,都要本著用人所長的原則量才施用。一味苛求,就會無才可用,沒有寬容就沒有人才。一個人的德才素質怎么樣,能不能起用、如何用,不能只看他的過去、看少數人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現實表現,看多數群眾是否認可。要提倡比發展不比數字、比成效不比形式、比可持續不比一時之功。對于那些注重長遠、埋頭苦干、堅持做扎實的基礎性工作的人才,絕不能忽視和虧待。
3.3 堅持正確的用人標準方法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堅持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大膽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人才。要通過有效的組織手段,大力弘揚正氣、表彰先進,讓一切有識之士、有用之才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讓一切搞歪門邪道、不守法紀的投機鉆營者沒有市場。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人修德不達標,早晚會敗壞地方事業。一個人有德無才,可以慢慢培養;但如果有才無德,絕不能委以重任。品德,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功課。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是祖國需要的人才。
3.4 注重打造最優化的人才環境人才引進來,留得住是關鍵,F在普遍存在一個誤區,人才引進來分配到不同部門,企業單位就不再過問,面對不久之后的人才流失,又顯得無能為力,給當地留下了不重視人才的惡劣名聲,也為再次招引人才增加了困難,因此,留住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為人才營造一個最優化的環境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應著力構建職責明確、運轉協調、服務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務體系,著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服務保障機制;還應為人才做好后勤保障服務,解決其后顧之憂。
招攬國際、國內人才精英,在新一輪的激烈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人才主動權。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系一個地區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人才聚、則事業興。要緊緊抓住引、育、用、留四個環節,加強黨政干部隊伍、企業家隊伍、技術工人、行業領軍人才、產業發展急需人才隊伍建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較強的智力支撐。
4 結語
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讓各類人才“望旆來歸”絕非朝夕之功。人才關系到每個企業的命運,他們推動了企業的發展,人才越多,企業的前景越好,營商環境也越好。營商環境得到改善,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個地區,而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和國家。營商環境變好,會促使企業運營成本降低,產品質量提高,價格降低,購買力就會提高。不得不說,對于人才的重視會連鎖推動許多方面的發展,可以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李沛琦,王雅楠.以行政成本為視角探究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25):149-151.
[2] 孫路.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化監督長效機制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1(16):134-135.
[3] 姚劉漢.論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的意義[J].探求,2005(z1):101.
[4] 王洲洋.優化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J].政策,2012(11):85-86.
[5] 姬養州.營商環境與人才環境[J].中國人事科學,2019(4):61-66.
[6] 胡海軍.寧海人才營商環境優化策略探析[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9(10):38-41+44.
[7] 李軍,馬兆義.人才環境建設[J].商場現代化,2011(17):105
作者:褚長忠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