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經濟林栽培學是林學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旌鲜浇虒W是結合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的新興教學模式,易于將學生引入深度學習。本文介紹了經濟林栽培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安排、混合式教學設計及多元化考評體系的內容設計與建設,采用
摘要:經濟林栽培學是林學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旌鲜浇虒W是結合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的新興教學模式,易于將學生引入深度學習。本文介紹了經濟林栽培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安排、混合式教學設計及多元化考評體系的內容設計與建設,采用課程訪問、文獻閱讀、課堂筆記提交、線上討論區回復、歷年期末考試和實踐成績等指標綜合評價近年來實施混合式教學的效果。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豐富課堂內容,有利于知識點特別是重難點的理解,能有效提升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能有效改善教學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經濟林栽培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效果
林業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 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在生態條件脆弱的西部地區進行林業建設是極其重要的舉措。要達到科學合理的植樹造林、恢復生態,科學技術是關鍵。經濟林建設作為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規劃發展優質、高效經濟林是走向生態和經濟“雙贏”的最佳途徑。經濟林栽培學是林學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寬口徑、厚基礎”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經濟林栽培學課程設置緊跟時代步伐,確保 [1]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法能夠順應當前對培養經濟林專業人才的需求 。2020年受疫情影響,混合式教 [2]學模式在高等院校得到快速應用和發展。本文介紹經濟林栽培學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安排、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及多元化考評體系的內容建設,針對課程訪問、文獻閱讀、課堂筆記提交、線上討論區回復、歷年期末考試和實踐成績對比,綜合評價混合式教學效果。
1 經濟林栽培學課程建設
1.1 課程建設目標課程
建設目標分為課程專業目標、課程德育目標兩部分。課程專業目標:理解并掌握經濟林樹種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系、經濟林苗木培育基本技術和經濟林園建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經濟林樹種樹體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了解經濟林樹種夏季和冬季修剪的要點;分析經濟樹木產量與質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熟知經濟林高產、穩產和優質栽培的途徑與技術;形成經濟林樹種選擇與繁育、栽培與管理的基本能力。課程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在具備經濟林栽培技術人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價值傳播和凝聚知識底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等課程思政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將學生培養成能吃苦、善創新、敢擔當、樂奉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技術上做到追求卓越,善于創新;思想上與時俱進,做到為國培養人才。
1.2 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將經濟林栽培學授課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為八章內容,包括緒論、我國經濟林資源、經濟樹木生長發育規律、經濟樹木生長發育與環境、經濟林的營造、經濟林園管理、經濟林整形修剪、矮化密植栽培。其中,線下授課21學時,線上自主學習9學時,實踐10學時,合計40學時。線上自主學習和實踐分別占總學時22.5%和25.0%, 該 比 例 設 置 要 求 學 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操作能力。
1.3 教學資源安排及混合式教學設計
經濟林栽培學課程借助在線教育教學平臺,設立了課件、視頻和參考文獻等教學模塊,上傳授課PPT、相關視頻資源和要求閱讀的參考文獻,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及課后總結復習。根據經濟林栽培學教材和大綱的要求,推敲講稿,制作PPT,做到內容上重點、難點突出。視頻資源可以選擇主講教師的錄制視頻,也可以上傳相關知識點的國內外優秀科教視頻等,視頻要求控制在20 min以內,便于學生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為了學生獲取更廣、更新、更深入的知識,設置了參考文獻模塊,可拓展學生科學視野,啟迪學生科學研究。為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在線平臺建立了試題區、討論區和學習筆記三大模塊。在試題區模塊中,對應每章或小節的教學內容,發布了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程度的選擇、簡答和論述題目;在討論區模塊中,主講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發布話題,要求學生按時提交回復;在學習筆記模塊中,要求學生上傳相應部分的學習筆記。
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借助網絡隨時隨地學習,加深知識難點的理解。以第一章緒論為例,將新西蘭Noal農場的獼猴桃栽培視頻引入課堂。視頻講授了獼猴桃冬季修剪、夏季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水肥土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以及采后分級、包裝、運輸一系列生產過程的主要流程,使學生了解經濟林生產的主要流程和未來發展方向,激發學生對經濟林栽培學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內容,介紹我國經濟林的內涵、地位與作用,進行我國與世界經濟林的對比,總結我國經濟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機遇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課后要求學生在學習筆記模塊中上傳本章學習筆記、文獻閱讀摘要與思考,并在討論區回復話題,講述自己家鄉的經濟林及其發展現狀,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
1.4 多元化考評體系
在傳統教學中,過度注重學生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忽視了針對學習過程的考核,導致學生輕視知識的積累與鞏固,期末考試前臨時突擊復習,考試完成后所學知識遺忘嚴重。因此,針對本課程推出過程性考核,綜合成績包括過程考核成績、實踐教學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過程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考核項目包括出勤(5%)、在線學習行為(5%)、課程筆記(20%)、在線回帖(10%)、課堂討論與展示(10%)五部分,其中,在線學習行為由在線學習時長、登錄課程線上資源次數構成;實踐教學成績占總成績20%;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占總成績30%。
2 經濟林栽培學混合式教學效果分析
2.1 課程訪問情況
經濟林栽培學在線教學平臺內容建設始于2018年,線上線下過程性成績考評始于2020年。本課程平臺資源僅向選課學生開放,為討論混合式教學效果,針對2020-2021學年,面向2017級、2018級林學108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效果做出分析。線上成績考核促進了學生學習線上資源的積極性。由圖3A可知,截止2021年6月,課程總訪問量約為16 000次,其中2021年3-6月訪問量 約 為6 900次 , 占 總 訪 問 量43%。 由 圖3B可知,開課期間學生日訪問量呈正態分布,與上課時間呈現正相關關系。由圖3C可知,絕大多數學生個體訪問時間集中在6 000 min內,登錄次數集中在100~200次。
2.2 參考文獻閱讀情況
學術文獻是拓展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映了某行業在當下的研究或技術現狀,閱讀是拓展學生學習內容的重要途徑之一 。第一章線上教學平臺上傳7篇產業發展相關文獻,要求學生根據生源地或 [3]興趣進行選讀。由圖4可知,第一章7篇文獻瀏覽次數均在70次以上,班級學生56人,平均每個學生不止一次閱讀了參考文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中,針對全國和甘肅省經濟林產業發展方面的文獻瀏覽次數在192次以上,若按班級整體人數計算,3篇文獻的閱讀次數平均每人2~3遍。2017級、2018級選課學生50%以上來自于甘肅省內,說明學生對于國家大政策和自己家鄉經濟林產業的發展關注度更高。
2.3 課堂筆記提交情況
課堂筆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對授課教師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及知識點掌握情況。由圖5可知,第一章至第八章課堂筆記提交率均在85.0%以上,第五章、第六章課堂筆記提交率達97.0%以上;第三章80~100分得分率最高,為91.7%;第一章80~100分得分率最低,為75.9%。以第一章為例,學生課堂筆記提交率 為85.2%, 通 過 線 上 評 閱 ,60~80分 數 段 占比9.3%,80~100分數段占比75.9%,其中優秀作品達25.0%。說明課堂筆記提交情況良好,質量較高,學生學習態度認真。
2.4 線上討論區回復情況
其 中 ,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討 論 區 回 復 率 均 為100%, 第 三 章 至 第 六 章 回 復 率 均 在90.0%以上 , 第 七 章 、 第 八 章 回 復 率 分 別 為30.8%、38.5%。第七章、第八章討論主題分別為如何通過區劃、品種搭配、樹體管理技術實現經濟林園的高產。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從哪些技術手段著手,使經濟林生產中做到早實、優質、高產和高效。討論主題為綜合應用性問題,難度較大,加之臨近課程完結和期末考試等因素干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論壇回復。討論區整體回復情況良好,若按每章回復率平均計算,回復率達到81.0%。討論區主要發揮的作用是調動學生參與課程討論環節,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討論的主題是授課教師認真凝煉課程內容,結合生產實踐,精心選材,然后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以第一章緒論的討論為例,講一講自己家鄉的經濟林及其發展現狀,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例如你的家鄉有哪些經濟林樹種?面積大致有多少?每年獲得的收益有多少?種植戶種植意愿如何?政府有哪些導向?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怎樣的效果?不同生源地的學生針對家鄉的情況,認真查閱資料并進行回復,參與度達到100%。
2.5 歷年成績對比
期末考試和實踐教學可以有效考核學生對講授知識點的把握情況,同時也是檢驗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及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比較2015-2018年4級林學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教學成績,實施混合 式 教 學 之 前 ,2015級 林 學 班 的 期 末 考 試 成 績 不 及 格 占23.1%, 大 多 數 學 生 分 數 集 中 在60~69分 ;2016級林學班35.1%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60分以下,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實施混合式教學后,2017級林學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不及格率占7.8%,較2015級、2016級分別下降66%、78%,但是多數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集中在60~69分;2018級林學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全部到達60分以上,多數學生分數集中在70~79分,期末考試平均成績分別高出2015級7.6%、2016級12.9%和2017級2.7%,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通過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析,說明隨混合式教學實施輪數的增多,課程設置逐步完善,教學經驗逐步提升,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實踐教學環節是經濟林栽培學最重要的考核環節之一?己藘热莅▽嶒炘O計的科學性、操作過程的規范性、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實驗報告完整性,所以實踐教學成績反映了從理論知識掌握到操作技能再到科技論文寫作的全部過程;旌鲜浇虒W過程中應用了大量網絡資源,如經濟林樹種整形修剪、扦插、嫁接等操作視頻,學生可以通過線上觀看教學視頻更好地了解基本操作過程和原理,再結合田間實踐操作,有效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2015級和2016級林學班級90~100分實踐教學成績占比78.0%,而采用混合式教學的2017和2018級90~100分實踐教學成績平均占比89%,優秀率提升11%,說明混合式教學可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3 結 論
參考文獻:本文分析了經濟林栽培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容建設、考評體系及應用效果。線上成績考核促進了學生使用線上資源的積極性,參考文獻瀏覽率高,能夠積極提交課堂筆記,并進行線上討論。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教學成績分析,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豐富課堂內容,有利于知識點特別是重難點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改善教學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線上教學方式或平臺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網絡狀態不穩定,在使用高峰期,App會出現無法進入系統或閃退的情況,可以通過改善網絡質量或提升硬件設施質量加以改進;第二,線上學習常常受到廣告信息的干擾,導致學生注意力降低,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第三,線上教學平臺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減少,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上課環境和學習狀態,對一些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存在同時兼顧幾件事情應付學習的情況;第四,線上教學平臺前期準備工作費時費力,授課教師需要數月甚至數年來整理完善,工作量巨大,耗費大量精力;第五,線上教學時間過長,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影響教學效果;第六,所有課程同時開展線上學習,若相互協調不當,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壓力,反而影響學習效果,需要授課教師之間相互溝通、把握重點內容,合理使用線上學習資源 。[4]經濟林栽培學課程是一門不斷發展進步的學科,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玉林,李龍.新時期高!督洕衷耘鄬W》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93-94.
[2] 張雪梅,李寒,張軍,等.新形勢下經濟林栽培學課程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8):278-279+282.
[3] 王剛慶.科技期刊參考文獻的作用及引用中存在的問題[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6,36(6):118.
[4] 李澤.經濟林栽培學各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在線),2020(7):129.
作者:李 捷,張君霞,何 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