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建環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何使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在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背景下,建環專業本科生教學在課程設置上與土木、市政等土木工
摘要: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建環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何使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在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背景下,建環專業本科生教學在課程設置上與土木、市政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內的相關專業有很多相通點,進行學科融合建設,能夠使建環和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更適應社會的需求。本研究通過問卷調研的形式,獲得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融通建設改革的依據,并結合高校建環專業現行的培養計劃,對其課程體系融合改革進行探討,為建環專業課程體系的制定提供建議。
關鍵詞:建環專業;學科融合;課程體系改革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經過近70年的建設和發展,專業在國民經濟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國家和社會對建環專業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使得專業領域得到拓展并展示出專業強勁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隨著新工科建設的號角吹響,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更多的關注,工科教育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產業需求相結合[1]。而掌握建環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的多向需求并進行學科融合,是實現建環專業進一步滿足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可持續建設和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環專業本科生教學在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上與土木、市政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內的相關專業的融合和協同問題,是建環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本科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設計改革的關鍵之一。
一、國內建環專業現狀
(一)高校建環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設有建環專業的高等院校師資和生源質量差別很大,辦學層次參差不齊。近些年建環專業本科教育在“擴寬基礎、淡化專業”的口號影響下,外語、數學、計算機、人文社科類課時比重增加,專業課學時相對減少很多,與2001年相比,專業課學分減少20個左右,相當于縮減了5-8門的課程,導致畢業生專業知識明顯不能滿足工程師的基本要求[2]。目前國內建環專業一般本科院校每年招生人數約占總招生人數的85%。一般本科院校主要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可見工程應用型人才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建環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3],所以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建環專業人才需求發展的趨勢
中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階段,很多行業向高、精、尖發展,它們中的某些產品對生產環境的要求很高,這提高了對建環專業人才迫切需求。而且由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建筑體量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加大了對建環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建筑環境控制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例如電子制造技術的發展和生物制藥等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該專業潔凈控制技術的發展;建筑總量的增加和對建筑節能的重視也使懂得專業技術的運行人員供不應求[4]。
二、各高校建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
(一)專業方向課程設置調研
本研究對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八所高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進行調研,主要研究各高校在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內容。各高校的專業方向上培養方案基本是一致的,都符合《高等學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教學的專業基礎知識課包括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筑環境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流體輸配管網。
專業知識課包括暖通空調、建筑熱備自動化、冷熱源設備與系統、建筑設備系統自動化、建筑環境與能源系統測試技術,工程管理與經濟。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系統掌握建環專業理論知識、設計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具體研究方向和方法。但是這些課程中缺少講授與本專業有關的法規、規范和標準的課程;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偏理論、偏設計,工程應用方面的課程較少;同時,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也都是傳統的技術和知識,缺少本專業新發展的相關技術知識,不利于學生對本專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的了解。
(二)課程體系研究與分析
結合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以及中國礦業大學三所高校現行的建環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它們課程設置的內容,并根據具體情況對其課程體系改革提出合理建議。三所高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大同小異,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基本都是由通識性知識課、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課、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課、專業基礎知識課、專業知識課以及實踐教學課組成。其中力學類課程天大分為兩門,分別是材料力學和理論力學,而中國礦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設置了一門工程力學,相對來說學時較少,后兩所大學在力學類相關課程可以進一步加強。
對于專業方向課,天津大學的供熱工程、空調工程、通風工程分別授課,而中國礦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將三門課程合并成一門暖通空調,使授課更具有系統性,有利于同學們對專業知識更全面的掌握,貼合實際工程應用;同時可以看出三所高校的課程設置中通識類基礎課所占比重較大,專業方向的學分較少,可能會造成學生對專業類知識了解不夠深刻,從而專業素養不高的問題。在與土木工程的課程關聯上,天津大學相關的課程有建筑技術經濟學、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概論三門。
大連理工大學相關的課程有建筑概論、建筑法規與施工組織管理兩門;中國礦業大學相關的課程有工程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材料兩門。可以看出三所高校課程體系內容與土木工程專業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是在專業基礎課中缺乏對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知識的滲透,而且這些關聯課程偏重理論,缺少對于工程的實際應用關聯,不利于建環專業畢業生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作中的配合,建議可以理清各主干課程主要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整合現有的課程資源,構思實踐性強的綜合性工程題目,在統一規劃的框架下分解題目,以特定的設計任務為目標,分階段作為各課程設計題目供學生協作完成[5]。三、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的融通
為了探討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如何進行課程融合改革,本研究采用問卷調研的形式收集了各地專家學者的意見。
(一)調研問卷分析
在充分調研重點高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培養計劃的基礎上,編寫了《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融通建設改革調研問卷》,內容上主要包括填表人基本信息、課程體系調研、教育教學方式調研三大部分。本次問卷調研收到525份有效答卷,其中建環專業畢業生占71.43%,大部分人員的工作單位是高校、設計院、研究院,主要從事教學、科研、技術咨詢等工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現行的建環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對土木工程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工作完全理解且可以配合的占8.57%,基本理解且可以進行一般配合的占 63.81%,理解和配合有一定困難的占25.14%;而現行的土木工程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對建環專業的工作完全理解且可以配合的占6.29%,基本理解且可以進行一般配合的占57.14%,理解和配合有一定困難的占31.43%;關于開展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融通的課程改革問題,61.33%的人認為有必要,20%的人認為非常有必要,可見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兩個專業畢業生工作上的配合是需要學科融通的,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學科融通改革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
四、結束語
由于國家和社會對建環專業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融通建設是有必要的,可以促進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的理解與配合,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建環專業的課程體系存在與土木工程一級學科關聯性較少、與目前的工程界脫節等問題。建環專業與土木工程相關專業可以實現專業融合的門類范圍很大,環境類、力學類、控制類、熱學類、管理類等課程在專業融合方面都可以很好地實現。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高教學刊》是黑龍江省教育期刊,省級大學職稱論文發表期刊,高校、高職教育類期刊,2015年于哈爾濱市創刊發行,雜志征稿和刊載的是高教各領域學科成果和學術文章。為廣大高教工作者提供學術研究與交流平臺。
在相關專業課程中滲透與土木工程類專業及其他專業相關的內容的課程設置放手,有助于建環專業更好地與土木工程類專業及其他專業相融合。建環專業課程體系可以適當增加人工智能類和土木工程類相關課程。施工管理類、控制類、運維管理類等方面的課程與土木類專業聯系較大,在建環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需要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喬國朝,張爭艷,張建輝,等.新工科背景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1):85-88.
[2]韓如冰,徐志茂,王亮.基于卓越工程師培育的建環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教書育人,2015(08):70-71.
[3]謝東,劉澤華,陳剛,等.建環專業工程應用能力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9(04):158.
[4]王晏平.基于市場需求的建環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暖通空調》課程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J].中國西部科技,2013,12(03):96-98.
作者:趙靖,王佩佩,朱能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