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目標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優化。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非常重要,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小班幼兒的教育,幫助幼兒養成的生活習慣,逐步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
摘 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目標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優化。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非常重要,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小班幼兒的教育,幫助幼兒養成的生活習慣,逐步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诖,本文就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開展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策略
《3—6歲兒童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健康意味著身體、心理處于良好狀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幼兒期是良好行為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根據幼兒教育指導思想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幼兒要盡快學會照顧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因此,教師應通過了解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幫助幼兒樹立自我照顧意識,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從而實現健康發展。
一、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現狀
在小班幼兒生活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些情況,如午睡時間幼兒等待教師幫忙穿衣服、疊被子;吃飯時,一些幼兒需要教師進行喂食,飯后幫助洗餐具等。由于幼兒在家中處于嬌生慣養狀態,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通過對小班幼兒家長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應該盡早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但是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方法,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仍然很弱;一部分家長認為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生活自理能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過分溺愛孩子,包辦幼兒所有生活,導致孩子過分依賴家長[1]。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動手能力較差,家長往往缺乏耐心教導孩子,導致幼兒失去動手實踐的機會,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班幼兒成長階段,許多家長忽視了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導致幼兒自主性不強,許多事情無法獨立完成。在幼兒園生活期間,通過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使幼兒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感,逐漸融入集體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兒童心理學認為,3歲兒童的肢體動作處于不斷協調狀態,自我照顧意愿不斷增強[2]。家長替孩子包辦所有,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孩子的自理熱情,阻礙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從家庭環境到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轉變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通過科學地發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幼兒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逐步掌握吃飯、穿衣、整理物品等能力,為未來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對策
(一)教師規范自身加以示范引導
小班幼兒因為剛剛進入幼兒園,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弱,但模仿能力很強,所以教師應規范自身行為,對幼兒進行示范引導[3]。當幼兒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時,教師應鼓勵幼兒去實踐,并給予幼兒必要的肯定和表揚,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從而感受到自我照顧的成就感。通過示范引導不僅能夠使幼兒形成自我照顧的意識,同時使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以最簡單的洗手行為為例,教師應該仔細演示洗手流程,在動作示范的同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動作要領提示,加深幼兒的印象。當教師完成演示后,應讓孩子們自己試著洗手,為了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生活自理能力融入游戲活動
游戲是小班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教師應根據小班幼兒興趣愛好、發展規律等,創設多元化的游戲環境,科學融入生活自理技能,實現寓教于樂效果,有效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4]。例如,教師可以在游戲區放置卡通娃娃,讓幼兒開展照顧洋娃娃的游戲,練習使用餐具、洗臉、穿衣服等技能,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戲中得到鍛煉。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環節,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比賽,充分鍛煉幼兒的穿衣技能,實施個性化指導,切實幫助幼兒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三)巧妙運用兒歌激發自理興趣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重要基礎,而且能夠使幼兒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掌握自主處理問題的技巧。小班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特征,更容易接受具體事物的認知和生動形象的語言,因此教師應靈活運用語言藝術,激發幼兒對自我照顧的渴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性[5]。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兒歌方式傳授生活技巧,通過兒歌韻腳便于幼兒記憶,如“洗手歌”、“午睡歌”、“漱漱口”等,通過簡短的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技能。同時,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肢體表演氛圍,在練習漱口過程中,一邊教幼兒唱:“寶寶手拿小水杯,嘴里喝口清清水,先抬起頭在閉嘴,咕嚕嚕呀漱漱口。”一邊進行肢體表演,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
(四)運用一日生活創造實踐環境
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教師不應低估幼兒的實踐能力,應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切實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組織小班幼兒在餐前幫助教師排放餐具,餐后自行清洗餐具、擺放椅子等。同時,教師可以在餐前為幼兒介紹今天食譜,使幼兒了解食物營養搭配,幫助幼兒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此外,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到耐心細致地引導,給予幼兒必要的“你可以”、“相信自己”、“做得真好”等鼓勵,使幼兒增強自信心,有效促進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
幼兒評職知識:遼寧省幼兒園教師怎么評職稱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應掌握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小班階段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能使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環境,減少對教師、家長的依賴,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班幼兒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靈活運用教育方法,通過教師自身示范引導、游戲活動、兒歌展示、實踐活動等,加強對幼兒自身行為的規范,有效幫助幼兒形成自我照顧意識,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蔡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淺析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1(1):177.
[2]劉艷花.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策[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394-395.
[3]謝菊娣.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探討[J].文淵(高中版),2020(6):1080-1081.
[4]劉麗.淺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策略[J].魅力中國,2020(45):113.
作者:姚桐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