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健康中國的提出,各級政府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以泰州為例,探討其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有助于全民小康建設,推動疫情后泰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論文分析了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優勢并探索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泰州大健
【摘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健康中國”的提出,各級政府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以泰州為例,探討其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有助于全民小康建設,推動疫情后泰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論文分析了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優勢并探索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泰州;大健康產業;路徑
1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人民健康建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新冠肺炎疫情讓老百姓更加重視健康問題,人們對健康更高層次的需要將形成消費新常態,這為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大健康產業指包括保健食品、醫療產品、健康管理等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作為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試點城市之一,泰州應抓住機會,加快發展“藥、醫、養、食、游”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
健康發展論文范例:國際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大健康產業研究現狀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目前關于大健康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健康產業的界定、醫療產業和養老等方面。
2.1大健康產業界定國內學者對大健康產業的定義、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段曉梅(2012)指出大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環境健康,認為二者需要結合。張車偉、趙文和程杰(2018)認為,大健康產業本質是獲得收益的產業活動,是滿足人們對健康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的集合。國外學者對大健康的定義比較寬泛。本文認為,大健康產業分為以產品為主導,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茶等健康相關概念的所有產品,還有以服務為主導的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健康風險管理產業、健康中心類的運動保健服務等。
2.2大健康醫療產業國外學者從產業優化的角度圍繞制藥行業的價格以及監管等方面研究醫療產業。Celia(2011)研究了監管機構和制藥行業的關系,提出治療費可以由公共、雇主和私人等支付。國內學者從大健康的產業規劃來研究大健康產業。蘭青山(2014)指出大健康產業正值蓬勃發展的時期,很多企業可能盲目隨從,導致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行業自律要提升,注重質量和安全。
2.3大健康養老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也在逐年上升,中國大健康產業將面臨巨大的需求。國內學者主要從市場需求、服務和產業政策研究健康養老產業。張再生和邵輝(2014)等認為,大健康養老要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變這個因素來進行創新,以社區為單位發展健康產業。國外研究養老服務實踐和產業方面,Barnhart和Penaloza(2012)認為健康養老產業要把握老年群體的消費特征。ChikakoUsui(2011)指出日本社會發展了醫療護理業、養老居住業、老年旅游業等養老服務產業。
3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優勢
3.1醫藥制造規模領先
泰州作為全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坐擁江蘇中藥科技園等多個中藥種植和旅游基地。泰州醫藥城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項目集聚,多數屬于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為泰州打造大健康產業奠定了基礎。泰州擁有揚子江、濟川藥業、碩士生物等一大批醫藥、疫苗、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具備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2020年,泰州醫藥制造業產值為1081.03億元,同比增長13.85%,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3.2地理位置優越,生態基礎良好泰州是長江下游的濱江城市,與上海、南京毗鄰,具有良好的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泰州作為國家重點糧棉、蔬菜和水產品生產和加工出口基地,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生態基礎良好。2020年,泰州擁有高效農業面積近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1132個,擁有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40個,新增國家級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各1個和2個。以無公害大米為主的河橫綠色食品基地被聯合國環境署認定為“全球環境500佳”。
3.3產業關聯度大,“產”“城”融合有了初步發展2015年以來,泰州積極打造大健康產業集聚示范城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醫藥養食游”大健康全產業鏈拓展。2020年,泰州醫藥城就已集聚了10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包括武田制藥、中外制藥、阿斯利康等14家全球知名跨國制藥企業;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4000多名,各項人才指標位于國內同類園區前列,“產”“城”融合有了初步發展。
3.4新冠肺炎的沖擊、人口老齡化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新冠肺炎的爆發,使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2040年正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速增長期,養老、慢性病、癌癥等已成為熱點問題。泰州人口老齡化占比持續上升,人口老齡化拉動了大健康產業需求,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4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劣勢
4.1專業人才短缺
泰州高校起步晚,整體實力不強。泰州市醫院專業人才缺失,高校醫學專業相關實力薄弱,無法進行有效性、針對性的專業培養。泰州人才引進政策有限,對國內外相關專業人才吸引強度不夠,導致泰州大健康產業創新能力有限,后續發展動力不足。
4.2產品影響力不大,宣傳力度不足
大健康概念新穎,提出時間不長,大眾缺乏對大健康產業的了解。在江蘇13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與周邊城市相比,鐵路的弱勢也逐漸凸顯,不僅限制了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還局限了產品的影響力。泰州雖在全省率先提出“大健康產業”概念,但對大健康產業投入較少,宣傳力度不足,且未找到城市定位,缺乏城市標識。
4.3缺乏競爭優勢,發展規模小
上海、蘇州、南京等周邊城市已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對泰州形成了競爭壓力。泰州作為三線城市知名度較低,經濟基礎較上海等一線城市差距明顯。2020年上海、蘇州、南京等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9萬億元、2.02萬億元、1.48萬億元,而泰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僅為5312.77億元,對醫藥制造業的推動與發展缺乏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縱觀泰州市內醫藥制造企業,產業發展規模較小。2020年產品銷售利潤總額占全市產業規模的比重不到10%,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效果不明顯。
4.4產業結構失衡
泰州大健康產業以“醫藥養食游”為全產業鏈,現泰州市的醫、藥方面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現狀好,但其余方面發展程度有所欠缺,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泰州養老院、療養院數量少,基礎設施陳舊、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低,養老、養生體驗差。飲食行業與大健康飲食概念結合度不夠,欠缺中醫藥療養融入餐飲的意識和專業知識。旅游景點開發淺顯,與大多數地方的景點重合度較高,缺乏特色。
5國內外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
5.1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發展路徑
大健康產業是“朝陽產業”,其中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占絕對優勢。在產業規模方面,美國健康產業占國民收入比重的17%,醫療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超15%,而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僅為6.2%。預計到2022年,我國大健康市場規模將達7.4萬億元。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健康產業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科技研究方面,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不斷創新,推動健康產業成為最具創新力的產業。加之互聯網信息技術,智能穿戴、醫療軟件、醫療儀器、醫療大數據等創新產品不斷問世,推動整個行業不斷發展。美國的醫療研究機構數量居世界前列,擁有許多世界頂級的醫療領域專家,為美國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動力。在發展模式方面,有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美國波士頓為例)、“醫藥制造+醫療+旅游”產業集聚區(日本靜岡縣為例)、“整形美容+旅游”產業集聚區(以韓國首爾為例)、“養老+地產”產業集聚區等發展模式,這些集聚區都充分利用了當地優勢,因地制宜。
5.2以貴州為代表的國內地區發展路徑
貴州,是全國大健康產業的第一批試驗區,以健康旅游、健康養老、健康醫藥等六大產業為特色,率先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醫藥健康等優勢,力爭將大健康產業發展成為產業集聚的全國榜樣。適度集聚大健康產業,打造大健康城。
2019年1月,貴陽市政府制定了關于2018-2020年建設健康城市的3年規劃中,未來把貴陽建設成大健康城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設大批產業基地與產業園區。2015年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在全省認定了10個大健康產業發展示范縣(市區)以及2個大健康產業示范區。貴州的大健康產業規;c集約化程度高。出臺大健康產業的規范化管理辦法。貴州大健康產業正處在初級階段,存在很多問題。出臺相關政策,使大健康產業及其產品的商業化流程具備標準化檢驗措施。
5.3國內外大健康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美國的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對研發的大力支持。美國著名的開發稅收抵免法案從1981年即開始實施,對各個產業的研發提供很大的動力。美國聯邦政府保持對生物醫藥領域的投入力度,作為直接領導和開展各類生物醫藥科學基礎研究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除國防外獲得政府財政支持最多的科研單位。
泰州政府對這一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現應效仿美國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模式,由點到線及面,推動資源要素集聚協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生物醫藥、健康服務等相關產業、制定中長期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營造寬松的產業發展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泰州政府應該集聚大健康產業構建大健康城市,創立大健康產業示范區,促進泰州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
6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
6.1集聚專業人才
人才是健康產業鏈的核心資源。擴大泰州人才隊伍,泰州要充分發揮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引導學校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高校聘請大健康專業人才,為大健康產業發展培育本土人才。泰州市可以制定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如提供創業補助、優惠等。建議開設專業實習和培訓基地,定向培育大健康領域專業人才。高素質、專業化的健康管理人才,是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撐和核心競爭力。
6.2創新宣傳方式,打造特色城市
將大健康概念與居民當今生活方式進行融合,提出嶄新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全市內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使大健康概念融入居民生活,加強居民對大健康產業的了解,提高大健康概念普及率。泰州市應該把握這一優勢,整合現有資源,開發現代化醫藥生產工廠,透明部分生產步驟,打造網紅打卡地,利用新興媒體,如注冊短視頻軟件官方賬號,宣傳泰州大健康產業“醫藥養食游”特色全產業鏈發展方式。
6.3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醫藥產業在上海、南京等地已然占據主導地位,得益于雄厚的經濟基礎與地域知名度。泰州作為依托中國醫藥城品牌效應的地域,面臨著薄弱的經濟基礎與較低的知名度,應做到取長補短。泰州政府要加大對醫藥產業的投資力度,重點培養與引進醫藥制造業人才,同時側重對醫藥產品的創新與研發,打造產業的明信片。在面對產業規模較小的企業時,政府應當加以資金與政策扶持,鼓勵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努力做到醫藥產業成為當地區域的特色競爭優勢產業。
【參考文獻】
【1】李健.基于SWOT模型的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9(1):7-17.
【2】段曉梅.旅游型城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機制研究——以桂林市為例[J].ScientificResearch,2012(4):50-53.
【3】張車偉,趙文,程杰.中國大健康產業:屬性、范圍與規模測算[J].經濟研究參考,2018(66):3-13+25.
【4】李橋興,趙紅艷.大健康產業發展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8(7):53-54.
【5】CeliaIriart,TulioFranco,EmersonEMerhy.Thecreationofthehealthconsumer:challengesonhealthsectorregulationaftermanagedcareera[J].GlobalizationandHealth,2011(1):1-12.
【6】蘭青山.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任重道遠[J].中國現代中藥,2014,16(09):771-775.
【7】張再生,邵輝.老年健康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基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視角[J].中國政策衛生研究,2014(3):1-6.
作者:鄭子怡,盛鑫,馮文倩,高慧,茹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