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土力學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與研究> 正文

    土力學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與研究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09-03 10:47

    本文摘要:1概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高校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為了堅持黨對高校

      1概述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高校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思政教育

      為了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再次要求高校教師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育人責任[3]。課程思政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筆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結合專業與課程特點,對所帶土力學課程進行了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修訂了教學目標,設計了思政教學內容,采用了混合教學方法和過程性考核辦法,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力爭在教學中達到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教學效果較好,F將實踐過程總結如下,以期為同類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參考。

      2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實踐

      土力學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掌握土的強度、滲透和變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并能運用這些原理和概念進行地基變形計算、土壓力計算、土坡穩定分析和地基承載力的確定等,為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以及正確認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打下理論基礎。為了實現思想政治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根據土木工程人才培養要求和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本課程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教學改革。

      2.1設置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設置方面,在以往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價值塑造的育人目標,把教學目標修訂為三個目標。課程目標1:通過學習,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掌握土的強度特性、滲透特性和變形特性,并能進行土壓力計算、土坡穩定分析和地基承載力計算。課程目標2:通過學習,掌握土力學物理力學指標的測試試驗,為地基基礎的設計提供依據,能綜合應用土力學及其他專業知識正確認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課程目標3: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和試驗學習訓練,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職業道德和科學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懷有科技報國愛國情懷的青年。

      2.2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筆者在教學內容上從以下四個方面優化了土力學課程教學設計,融入思政教育:

      1)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在講授土力學發展史時,可以通過介紹秦朝的“隱以金錐”的路基壓實方法,河姆渡遺址木構建筑下的木樁[4],雄踞崇山峻嶺的萬里長城、被列為“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第12個里程碑”的趙州橋,不破壞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至今澤被后世的都江堰工程、建造在西北黃土中具有悠久歷史的獨特民居“窯洞”等,讓同學們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以及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在講授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時,可以通過講授我國陶器和陶藝文化,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懂得文化傳承。

      2)民族自信與愛國熱情。在課程中,可以穿插引導同學們關注當下時代造福人民彰顯國力的世紀工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在講授土的凍脹知識點時,通過簡單介紹青藏鐵路工程,讓同學們了解中國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凍土處理技術;在講授水的滲流時,向同學們簡介三峽大壩和港珠澳大橋等,鼓勵同學們課后了解這些工程中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破解的世界技術難題,以及蘊含在偉大工程中的“中國制造”。這樣同學們既了解了專業前沿知識,又感受了中國的強大,增強了同學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3)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在授課中,結合有關建筑方面的新聞熱點,例如各地發生的房屋倒塌、橋梁垮塌等工程事故,組織同學們一起學習分析事故原因,了解工程規范和建筑法規,從事故中吸取經驗教訓,從中得到警示和啟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在土力學試驗課時,規范學生試驗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公平公正的職業精神,為學生以后的從業塑造良好的職業素養。

      4)名人激勵與科學精神。土力學教材的每個章節都會提到建立土力學理論和計算公式的學者,例如:太沙基、卡薩格蘭德、達西、布辛奈斯克、庫侖、郎肯、普朗德爾、漢森等,教師可鼓勵學生了解這些學者為土力學學科發展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們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并重點介紹我國巖土工程方面的專家院士們,例如:黃文熙、盧肇鈞等等,介紹他們的學術成就和為祖國建設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進行價值引領,激發學生為科學而奮斗的精神和科技報國的志氣與勇氣。

      2.3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筆者采用的方法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1)利用經典科教紀錄片。教師可根據要學習的內容,在網站搜索經典科教紀錄片,例如:央視網的大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都江堰》《趙州橋》等,布置學生課前觀看,課上討論學習收獲和感受。2)布置學生網上查閱資料。對于名人貢獻和經歷,采用了教師提前布置作業,由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完成,課上教師再以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查閱資料的情況,引導學生學習名人的勇于攀登,勇于創新,樹立科學精神和科技報國的理想。

      3)課堂分析建筑社會熱點。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工程案例和有關建筑方面的社會熱點,則由教師主導,引導學生課堂上思考、分析問題所在,最后總結經驗教訓,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遵守職業規范。4)實訓課技能訓練。在土力學試驗課中,對學生進行土工試驗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在實際操作中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課堂上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工程倫理觀和職業素養。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應該根據思政的具體內容,選擇當今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實施,從而達到在潤物細無聲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4課程思政教育考核方法

      為了課程思政真正落實到實處,也為了檢驗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應該對學生的課程思政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對學生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要與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考核評價一樣重視。本課程教師采用了過程考核為主,課程思政報告為輔相結合的方式。在本課程理論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考核學生的課堂紀律,作業的完成情況;在本課程實踐教學中,考核學生是否遵守實驗室紀律、操作規范程度以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嚴謹求真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在課程期中或期末時,可設置一個或多個議題以思政報告的形式,讓學生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本課程學習的所得。通過報告,教師可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課程思政學習的效果。

      3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措施

      課程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水平,“教育者先受教育”,所以,應該從思想上、能力上和具體方法上給予專業課教師必要的指導和培養,從而全面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認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3.1加強教師培訓培養

      專業課教師,特別是工科教師,在課程思政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和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對教師有必要進行專門的思政培訓,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認同感,讓教師能真正做到真信真學真用。另外應給予專業課教師學習思政和提高人文素養充足的機會、渠道和平臺,對專業教師進行思政培養,提高教師思政能力和道德水平,讓教師成為學生價值引領的示范者和教育者。

      3.2加強教師交流研討

      定期組織舉辦不同規格的思政交流研討會,邀請專家解讀,或教師交流學習,教學攻關,協同合作,活躍思政學習氛圍,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探究課程思政教學規律,交流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著實提高教學效果。

      3.3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

      為了保障課程思政教育質量,利于積累和分享,應該建立“專業思政”或“學科思政”的資源庫。專業團隊或學科團隊集思廣益,創建、匯總專業知識和思政理論有機結合的優秀教學案例,并資源網絡化,這樣有利于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繼承,也避免了同一個案例在多門專業課程中的重復使用?傊瑧摱啻氩⑴e努力促進課程思政教育水平,期望專業課教師能及時將黨的理論創新新成果融入到教學,并結合“一帶一路”“新工科”“智能制造”等國家戰略,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提升課程的人文情懷和價值引領作用[5]。

      4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總結

      通過一學期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筆者的教書育人意識不斷增強,認識到課程思政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次思想的提升。在以后的教學中,作為課堂主導的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思政素質和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學生價值的引領人。

      思政論文范例: “互聯網 +”背景下高校“微思政”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另外還應該與時俱進地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拓展思政教育方法,探索專業課程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合為一的新路徑。目前土力學課程思政的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教師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讓課程思政設計更加科學,教學方法類型更加豐富,以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建設培養德才兼備和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 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趙明華.土力學與基礎工程[M].第4版.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華南理工大學著力提升課程思政水平[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07/201808/t20180822_345782.html.

      作者:王宇輝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8021.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