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提升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院;谥嗅t學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結合中醫學學科與中醫藥院校學生的特點,探討分析中醫藥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
[摘要]提升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院;谥嗅t學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結合中醫學學科與中醫藥院校學生的特點,探討分析中醫藥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探索中醫藥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通過“融通聯動”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生培養全過程,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開展中醫藥與多學科的交叉創新,從而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助實現中醫藥“守正創新”。
[關鍵詞]中醫學;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學科交叉;高等教育
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中醫學作為我國原創醫學,具有創新性[1],是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創新性的體現。中醫作為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是中醫藥人應該肩負的使命。“高度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黨中央向全國高校提出的要求[2]。作為中醫藥院校,基于中醫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3]。將中醫學與多學科交叉創新,是中醫學傳承創新的有效途徑。
1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1中醫藥是孕育創新創業的沃土
千百年來,中醫學在守護我國人民健康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古至今,中醫藥植根于民間,在百姓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中醫學進行創新創業具有廣泛的文化基礎。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是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寶庫”之一[4]。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作出系統謀劃和周密部署,提出一系列發展中醫藥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從《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到《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再到首部中醫藥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和實施,彰顯了中國政府堅定發展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中醫藥進入全面發展新時代,開啟了法治化治理的新征程,同時也為中醫學創新創業提供了制度基礎。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具有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5],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文化基礎,同時政府又為其提供了廣泛的制度支持,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沃土。
1.2創新精神是中醫學的內在要求
回顧中醫藥發展史,不難發現歷代醫家都潛心研究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從而使得中醫藥得以完善和發展。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卷首中用“大醫精誠”4個字囊括了對醫者的具體要求。所謂“精”,即醫術精湛,“至精至微”,醫者必須以“至精至微”的態度對待疾病,一方面醫者需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知識,廣閱典籍,探究用藥原理,在經驗和典籍的基礎上因病施方。另一方面,隨著飲食起居的變化,人類的疾病譜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疾病的手段也越來越進步,且醫學“非神授”,唯有不斷創新發展方可“得其幽微”。
因此創新精神是醫術“至精至微”的內在要求。所謂“誠”,即醫德高尚,“見彼苦惱,若己有之”,醫者對待患者應“皆如至親之想”。很多創新設備都是醫家為解決患者不便所研發的,如自動煎藥封包系統與顆粒劑等中藥劑型的研發,也都是為了解決患者煎煮藥物不便所進行的創新,也是醫家為患者著想的具體體現,因此創新精神是醫德高尚的具體體現。我國中醫藥事業蘊含著巨大的創業商機。古代醫者行醫多為“自主創業”,一定程度上說明中醫藥專業具備自主創業的基本條件和意識先導[6]。中醫藥是孕育創新創業的沃土,同時創新精神又是中醫學的內在要求,由此可見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必要性,但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2中醫藥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低
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在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體驗中,引導學生體驗感悟生活,從而激發創造天性[7]。因此中醫藥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應將創新創業意識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才能真正將創新創業理念更好地傳遞給學生。目前,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度較低,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缺乏對中醫藥院校學生的針對性,人力資源管理、經濟類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度低,而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隊伍多由管理學專業教師、學生就業指導教師組成[6],師資專業與中醫藥專業關聯性低,作為理工類專業背景的學生,面對這類文史類知識,若無法將偏文史類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偏理工類的專業教育相融合,勢必會進一步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畏懼感,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2.2中醫藥創新創業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中醫藥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但創新創業思維局限,形式單一,并未體現出中醫藥的核心競爭力。僅以中醫藥文化元素對產品進行包裝,如中藥香囊、茶飲、飾品等,以個體形式進行售賣,未能與本專業科研相融合,競爭力弱,難以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且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勢必難以獲得市場認可,使學生對中醫藥創新創業的競爭力缺乏認同,導致部分學生輕視創新創業,降低了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2.3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缺乏多樣性
創新創業活動多以競賽為主,輔以創新創業類講座,缺乏持續性與多樣性。造成參賽結束,創新創業的行為就結束了,而參與者又多為創新創業意識較強的部分同學,難以做到全面覆蓋。常此下去,會降低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度。
3“融通聯動”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但目前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主要原因在于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度低。為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度,北京中醫藥大學提出“融通聯動”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8],現總結如下,以資同道。
3.1學科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
中醫學作為一種科學,其必然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模式的改變而進步[9]。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多學科交叉可以充分利用其原創優勢,在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同時,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現代技術飛速發展,各學科通過其特有途徑詮釋中醫學、傳播中醫學;ヂ摼W技術為中醫遠程診病提供了可能;大數據技術為中醫數據挖掘提供了便利[10];材料學為中醫診治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化學為人們更好地理解中醫藥提供了渠道;影像學提供了豐富的診斷資料。多學科交叉不僅提高了人們對中醫學的研究水平,同時也提升了老百姓對中醫藥服務的獲得感和體驗感,從而實現個性化、便捷化、共享化、精準化、智能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11]。由此可見,多學科交叉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趨勢。
3.2多學科交叉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向
目前,中醫藥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創業單打獨斗的問題,忽視了學科交叉的重要性,部分同學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學能力,往往很難在創業中獲得相匹配的收益;在學生參加的創業類比賽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團隊成員專業過于單一,往往很難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中醫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強調多學科交叉的校際合作,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12],是中醫學創新創業的可行途徑。
4結論
十九大作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部署,中醫學作為孕育創新創業的沃土,中醫藥院校學生基于中醫學進行創新創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藥創新創業目前尚處于摸索發展的階段,通過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3]。因此,在這個創新創業形勢大好的時代里,中醫藥院校應當抓住機遇,懷大醫“精”“勤”之心,將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創新,挖掘并利用好中醫藥資源,現代科技在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這片沃土上必定可以收獲創新創業的累累碩果。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生培養全過程,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王永炎.概念時代應重視中醫學原創思維的傳承與發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4):677-679.
[2]谷曉紅.中醫藥高等教育當求“變”[N].健康報,2020-05-20(5).
[3]郝美玲,安立華.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創業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時代教育,2016(12):91.
[4]劉垠.屠呦呦: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N].科技日報,2017-11-03(5).
[5]胡剛,張旭,萬佼,等.學貫中西至精至誠——融合理念下的中醫研究生傳承創新能力提升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研究生,2017(10):8-11.
[6]翁鋒,柯龍山,丁閩江.中醫藥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3):36-39.
作者:王利,許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