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實踐> 正文

    《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實踐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3-25 10:29

    本文摘要:[摘要]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臨著新的需求和挑戰。本文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為例,通過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融合,多角度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操,樹立環保意識和社

      [摘要]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臨著新的需求和挑戰。本文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為例,通過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融合,多角度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操,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而實現專業教育的目的,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模式

    廣東化工高分子材料

      1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來越深入,《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將所有高校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就對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與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地探究課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因此,如何充分開發專業課的思政教育資源,推進課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日益受到關注[2-3]。

      當前,在我校“一流專業”和“工程教育認證”的雙重支持建設背景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模式下培養能適應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成為本專業的教學使命。為此,本文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為例,針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程的課堂思政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進行探索研究。

      2課程建設現狀

      《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工科實踐應用科學,是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特色和和核心課程。課程開設于1986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期間幾經易名,如《化學纖維生產工藝學》、《化學纖維加工工藝學》等,目前已拆分為《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1》和《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2》兩門分課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該課程已成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和校級重點課程!陡叻肿硬牧仙a工藝學》偏重于化學纖維的紡絲方法介紹,對各主要纖維品種的生產過程工藝參數進行優化調整。

      通過講解幾種重要的高分子纖維材料的生產、結構、性質與用途等,使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纖維紡絲的基本知識、生產基本理論和工藝技能,通過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常見化學纖維和黏膠纖維生產工藝與質量控制等方面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的專業工程素質、專業工程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全面發展。作為學校經過多年打磨的成熟課程,深入挖掘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尤為迫切。因此,本課程今后發展的重點是對該課程進行思政教學改革,在充分發掘該課程蘊含的德育元素的基礎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思想素質的提升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

      3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與探索

      要對《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開展課程思政改革,更好地做好課程思政,必須充分了解《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課程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結合時事政治,合理地設計和實踐教學方法,其關鍵在于找準并深度發掘課程中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和有機融入點,通過靈活運行各種教學方法,經過系統的規劃和設計,才能達到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使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追求和堅持,從而培養兼具德育和專業知識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目前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已分布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本課程通過引入一些案例進行教學,巧妙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和知識點之中,在對學生的教學講授中潤物細無聲地實現工程倫理塑造,促進學生思想認識不斷深化,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科技創新的責任。例如,2018年底,國內首條技術和全套裝備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單線3萬噸Lyocell纖維生產線投入生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十八年磨一劍的創新精神,正是對習總書記“加快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全面詮釋。

      又如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衣服,依托于纖維工業,也與人類的文明進步密不可分。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纖維工業取得長足進步更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纖維大家的嘔心瀝血,作為我國化學纖維工業和專業教育的奠基人,上世紀50年代建國伊始,錢寶鈞開創了我國以棉絨為原料的粘膠纖維研究,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實際的生產粘膠纖維的工藝,之后又籌建了我國第一家年產萬噸的粘膠簾子線廠。

      郁銘芳院士曾參加籌建中國首家自行設計的上海合成纖維廠,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紡出了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6絲,之后領導建設了中國第一條自己設計安裝制造的年產六百噸錦綸裝置,生產出中國第一批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結束了我國軍用降落傘絲依靠進口的難題,為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此外,《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中蘊含大量的德育和思政元素,這些豐富的思政元素和該課程長期的教學積累,為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立體化思政教學模式探索

      在信息化程度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學模式的探索也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特別是對于當今大學生,對信息化知識碎片的吸收要更加容易,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可以由點代面,依托現代信息化技術,避免課堂內容的臃腫,真正解放學生的思維,培育三全人才。

      4.1以“學”為中心,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課堂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采用“知識眾籌”的模式,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學習的樂園[4]。工科類課程的課堂學習本身是枯燥的,但是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歷程也不乏許多有趣的典故,對一些“偶然”事件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歷史,并培養他們對科研的興趣,以及善于發現和勤于思考的品質。在課程講解中,通過對高分子纖維材料的發展歷史和研究現狀的描述,課程中穿插具體的事例,事實案例可以激發培養學發現與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在講解硝酸纖維素的改性時,可以硝化纖維素的發展歷史,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恩拜因在一次常規的化學實驗中,一不小心將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濺到圍裙上后,形成了一種極易燃燒的材料,具備科學探索精神的恩拜因教授并沒有忽略這一發現,而是對其進行了詳細深入的研究,最終發現了一種新材料,這就是硝化纖維。其后不就,同樣具有戲劇性的一幕在美國上演,在一次工廠生產操作過程中,工人海厄特不小心將樟腦油混入到硝化纖維素中,本屬于操作失誤,缺發現混合后的物質兼具強度和柔韌性,通過不斷改良最終制備得到了賽璐珞,而這次偶然意外獲得的材料最終代替象牙制成人們常用的臺球。

      此外,適當的講解高分子材料相關的時事政治,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和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靈活的利用時事政治引入課程思政。例如,2020年初延續至今的新冠疫情,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使我國取得了“抗疫戰爭”的巨大勝利。

      這其中就離不開與醫護工作者密不開分的防疫物質的巨大作用,這就涉及到本課程密切相關的高分子纖維材料,以最常見的口罩為例,帶子為聚氨酯纖維,主體起主要阻隔作用的是熔噴布,就是本課程所講到的高熔指聚丙烯通過熔噴生產工藝制備而成,那么通過學習,我們就知道,全球口罩的緊缺除了機器設備的生產技術因素之外,還有高熔指熔噴PP材料嚴重不足,而提高產能,獲得高質量的熔噴PP就需要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員廢寢忘食地進行大量的科研工作。通過對這些時事政治的分析和介紹,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高分子材料創新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2以“教”為媒介,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建立高效的教學方法

      “教”與“學”相輔相成,密切聯系,以“教”為媒介,就必須提高授課教師的知識貯備和專業水平,并按照新的教學理念建立與之配套的高效教學方法,充分有效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實現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統一,并通過恰當的理論知識設計在塑造學生心靈的主體任務中共同完成“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實現價值引領”的根本目標[5]。

      課堂作為教師和學生最直接、密切接觸的活動場所,是有效推進課程思政的良好載體,課程思政的開展應利用好課堂這一主要渠道,構建融入思政內容的課程體系,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將課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作為重要內容,并在課堂提問討論等環節體現,實現價值引導、知識傳授的目的。

      例如,選擇近些年纖維材料方面的研究熱點,搜集大量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單位的研究內容脈絡作為素材,以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展開討論,匯總思路發表觀點,理清研究的主線和問題提出的背景,進而了解研究成果的來龍去脈。簡單來說就是總結前人研究存在的問題,結合當下技術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對制備的材料進行表征分析,對比方案的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契合度,總結實驗結果并進行總結。

      此外,本課程非常注重教學團隊的建設,本課程教學團隊共有四名老師,由教學與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擔任組長,每位老師負責一些與與自己研究領域相近的章節,以便及時跟蹤最新研究成果,及時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樹立嚴謹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科研基礎,有助于學生在最后的畢業論文工作中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

      5結語

      《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學》作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從事化學纖維生產設計和工藝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在“一流專業”建設的機遇和挑戰下,本課程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轉變教學思維模式,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把“立德樹人”作為課程首要任務的同時,積極挖掘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內涵,并不斷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改革創新,制定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深入培育綠色生態環保理念,提高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EB/OL].(2020-5-28).

      [2]李曉燕,胡雪敏,魏玉娟.基于《生態紡織品檢測與認證》課程的思政改革初探[J].輕工科技,2021,37(7):150-151.

      [3]李坤泉,吳文劍,鄭軻.《高分子材料》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48(7):243-244.

      [4]楊向衛,朱小芳,孫冰紅.“雙一流”背景下地方行業高校特色發展實證研究-以陜西8所行業高校為例[J].中國高?萍,2020,(7):13-17.

      [5]劉淑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1,(3):60-65.

      作者:李召朋*,楊柳,辛長征,馬楊豹,秦愛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853.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