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塔山林場之青海云杉大苗造林技術_《現代農業科技》2012第5期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2-21 17:14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現代農業科技》2012年第05期,作者:馬強;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水溝林場; 【摘要】:通過對固原市原州區蟬塔山林場海拔、土壤及氣候的考察,總結出該地區青海云杉大苗造林技術,以期促進其推廣運用。 【關鍵詞】:青海云杉;大苗;造林
注:本文摘自《現代農業科技》2012年第05期,作者:馬強;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水溝林場;
【摘要】:通過對固原市原州區蟬塔山林場海拔、土壤及氣候的考察,總結出該地區青海云杉大苗造林技術,以期促進其推廣運用。
【關鍵詞】:青海云杉;大苗;造林;寧夏固原;蟬塔山林場
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s),屬松科云杉屬常綠針葉喬木植物,為中國特有的樹種。分布在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生長于海拔1600m~3800m的地區。為高山區重要森林更新樹種和荒山造林樹種,亦可作為庭園觀賞樹種。耐陰性較強,喜寒冷與冷濕的氣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生長緩慢,屬淺根性樹種,喜濕潤氣候,在高緯度的寒帶、寒溫帶至低緯度的暖溫帶與亞熱帶的亞高山與高山的陰坡、半陰坡和谷地形成純林或混交林。為摸索出蟬塔山林場青海云杉大苗造林技術,于2010—2011年在該林場營造333.33hm2青海云杉林作水源涵養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青海云杉大苗造林后不緩苗、生長快、成林早、見效快,不受人、畜的危害,綠化效果顯著,且較小苗成活率提高18%,保存率提高20%,適應在干旱地區造林推廣,從而加快了原州區生態綠化建設步伐。其缺點是大苗起苗、運輸、栽植、澆水等環節用工量大、費用多、操作及實施難度大,F將該造林技術總結如下。
1、選地整地
根據青海云杉的習性,地塊選擇在蟬塔山林場西南海拔2000~2200m的天然次生林外緣的陰坡、半陰坡和低洼地帶,為典型的黑鱸、沙質土壤。該地原有的天然植被較好,氣候寒冷、濕潤。同時,天然次生的闊葉林生長良好,且無病蟲害。
整地視地形、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及水土流失狀況而定,一般在秋季或翌年的雨季前進行整地。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段采用3m×3m的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模式。地勢較陡、土層較薄、地形破碎的地段采用大魚鱗坑整地模式。整地可采用打點的方式,按工程的作業設計方案,以株行距3m×3m的漏斗坑和2m×2m的大魚鱗坑配置方式進行打點放線,并用白灰標出點的位置。漏斗坑以確定的點為中心,向四周挖80cm×80cm的坑,將挖出的死土拍成底寬40cm、高30cm、頂寬20cm的埂,然后將表土回填坑內,將回填坑內的土塊拍實、打碎,并把坑內鏟成35°的反坡,使漏斗坑成鍋底狀。在地勢較陡、土層較薄、地形破碎的洼地采取2m×2m的大魚磷坑整地模式,即先沿等高線挖長60cm、寬40cm、深50cm的坑,將挖出的死土拍埂,然后在坑的上沿挖30cm寬的表土回填在坑內,將回填坑內的土塊拍實、打碎,整成內低外高的15°反坡坑,呈“品”字型排列。
2、苗木選配
造林首先要就地選苗,選擇當地苗圃培育的苗木;其次要就近選苗,選擇距造林地較近的周邊地區調運苗木,在地勢平坦地段所整的漏斗式集水坑應選配五至八年生正值發育階段的云杉,樹高以1.0~1.5m、地徑以2~4cm為宜,優選木質化程度高、發育健全、頂芽飽滿、組織充實、根莖粗壯、須根多、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大苗;山桃應選擇二年生、地徑2cm以上的健壯大苗,采取從基部10cm處進行截干處理。
3、栽植前準備
3.1起苗
應根據造林季節確定起苗,秋季應在10月中下旬起苗造林,春季應在土壤解凍時起苗造林。樹高1.5m以下的,所起苗木根部土球直徑為40cm、厚30cm;起苗前7d,將苗圃地灌透水1次,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并設法將苗木基部的土壤夯實,先將樹冠用草繩或絲力膜把樹冠捆緊,注意不分枝丫。然后以樹桿基部為中心,在大于規定的土球5cm處,繞樹干基部劃一圈。沿著所劃圈的痕跡外側用鐵鍬挖10~20cm的環狀溝,深度要超過規定土球深度的10~20cm,將土壤修成圓錐形或鍋底形,注意不要將土壤挖散,將挖下的土球抬出坑外,表面修光,用草繩將土球左右交叉捆緊,以免損壞。
3.2運苗
將起好的大苗,一株挨一株地裝車擺好,行駛速度不宜過快,防止快速顛簸導致土球損壞,使苗木裸根,從而影響造林成活率。
3.3挖坑
在雨季前或前一年秋季整好的漏斗坑內挖40cm×40cm×40cm的栽植坑,將挖出的土塊打碎,放在坑邊的一個方向,對石塊較多或土質較差的坑要進行換土,以保證林木成活率。
4、栽植
每年的11月中下旬或翌年春季,將苗木放入已挖好的坑內,擺苗時一定要保護好土球,防止破碎,然后根據土球的大小確定坑的深度,墊土厚度以土球與平面低于坑面3~5cm為宜。掛線栽植,扶正苗木培土,將拍碎的土填入坑邊和坑邊的空隙中,邊填邊用木杠夯實或人工踩實,將土填至與地面相平。
5、栽后管理
栽后要立即澆水,水要澆足澆透,邊澆水邊用鐵釬或木釬在坑邊向下插到坑底,使水快速滲入,以栽植坑內虛土塌陷為宜,澆水7d后待坑內土表皮白化時,立即進行扶苗培土,進一步將栽植坑內土踏實,防止出現虛土吊苗,導致苗木干枯死亡,有條件的還可以覆蓋地膜保墑、除草。栽植大苗越冬后,在翌年土壤解凍后,再澆水1次,待水滲入后再培土即可。以后澆水次數要視降雨量而定,一般6月下旬再澆透水1次。冬季封凍前再澆封凍水1次,連續澆3次即可。造林后要加強管護,林區內禁止放牧,同時還要防止人為危害或機械損傷。
6、病蟲害防治
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工作。除此之外,應做好除草撫育工作,栽植后第1年要進行3次撫育,第1次在6月進行,鏟除樹木周圍1m范圍內的雜草;第2次在7月20日左右進行,第3次在8月20日左右,方法同上。第2年撫育2次,第3年撫育1次。
【雜志信息】:《現代農業科技》是由安徽省農科院、安徽省農委、安徽省農墾局等聯合主辦的綜合性農業技術期刊,國內統一刊號:34-1278/S,國際標準刊號:1007-5739,該刊為全國農業核心期刊,國家級優秀農業科技期刊,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全國農業領域職稱評定認定刊物,《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投稿須知】:一、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
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