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初探學分制模式下實踐教學模式之動物醫學專業_《農業與技術》2013年第7期> 正文

    初探學分制模式下實踐教學模式之動物醫學專業_《農業與技術》2013年第7期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4-28 11:44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農業與技術》2013年第7期,作者:范希萍;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摘要】: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本文通過對在不完全學分制模式和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針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

      注:本文摘自《農業與技術》2013年第7期,作者:范希萍;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摘要】: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本文通過對在不完全學分制模式和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針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修訂教學計劃、建立實踐教學監控體系、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建立本科生導師制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動物醫學、學分制、實踐教學
     
      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計量學生學習分量單位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實施的多為不完全學分制模式。其中,最常見的是學年學分制,它是一種融學年制和學分制主要特征于一體的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學期計劃開課和靈活選課制,實現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更強調動手能力培養,強調實驗技能和獸醫臨床技能的訓練。因此,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占有極大的比重。此外,從2010年起我國開始執行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這就更加要求動物醫學本科專業的畢業生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然而,由于動物醫學教育存在著自身的特殊性,教學內容更新快,使得動物醫學教育必須長期保持較高的投入比例,而在學分制模式和有限的經費情況下,為了提高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須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和改革。
      1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在改革前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種種條件的制約,過去的教學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如針對性不強。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先進模式及成熟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的成果不系統。許多研究趨向于某一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和教學質量評價,只是某一階段性成果,不具系統性;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單一,沒有形成系統的專業層面上的質量監控體系;單一課程獨立進行實驗為主的實驗方式占主導地位,內容重復,時間和資源浪費;演示性實驗占主導地位,學生真正動手動腦機會較少,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實驗的現象,實驗內容與生產脫離,不利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在學分制模式下研究和探索培養新型獸醫師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和教學質量監控新體系,對于不斷提高獸醫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探討
      2.1修訂教學計劃,調整實踐教學環節比重
      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重點,在培養方案中應該占有較高的比重。通過增加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的實踐教學,除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動物解剖、動物尸體剖檢技術、石蠟切片制作技術、顯微觀察技術、細菌的培養分離和鑒定技術以外,還應加強獸醫臨床實踐技能訓練。將原來的實際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由21.5學分提高到25學分,新增《寵物美容》和《動物醫院門診實習》等實踐課程以及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把獸醫診療實習納入臨床實踐教學計劃,對畢業生產實習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
      2.2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根據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自身辦學特點,結合實踐教學實際,及時修訂實踐教學大綱與實踐類教材,規范儀器設備使用和實驗室管理等制度,完善實踐教學授課日志、實驗室日常工作記錄、大型設備使用記錄等實踐類教學管理日志;建立相應的考勤和考核體系,監控實踐教學效果。實踐類課程考核不能用一張試卷定成績,而應將基礎知識、平時表現、實踐創新能力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合理的考核制度。這樣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監控體系,使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2.3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通過加大對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經費投入,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構建“科學研究型”、“服務與管理型”、“生產應用型”三種類型的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各類實踐教學的需求,并健全“條件保障、經費保障、師資保障”機制和定期評估機制,保證基地的正常運行與發揮最大的作用。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建立本科生導師制
      學分制模式下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度更有利于學生的管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導師正確有效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每5~10名學生指派一名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指導教師指導,從而避免一名教師指導30多個學生而走過程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有厚實的專業知識,對交叉、邊緣、新興學科有所涉獵和研究,教師知識面要寬,能講授該領域的多門課程,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2.5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建立多層次實驗教學模塊
      為了實現學科間優勢互補,提高教學資源共享,打破課程間壁壘,加強各相關課程間的融合,必須系統改革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實驗獨立設課,改變以往單門課程獨立進行實驗的實踐教學模式,對每個學科模塊的相關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根據其內容及性質劃分為基礎驗證性實驗、創新綜合性實驗和綜合課程實習3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行不完全學分制和實踐教學經費逐步增加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校內實踐教學資源,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社會力量,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雜志信息】:
      《農業與技術》雜志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農業與技術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國家級農業綜合性刊物。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962X,國內刊號:CN22-1159/S,郵發代號:882755。
      《農業與技術》是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數據庫期刊源、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臺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1159.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