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中國實用外科》 發表的優秀醫學論文,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于1981年創刊,當年出版6期,1985年改為月刊。1994年被衛生部接納,并報請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由《實用外科雜志》更名為《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實用醫學雜志社
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實用外科》發表的優秀醫學論文,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于1981年創刊,當年出版6期,1985年改為月刊。1994年被衛生部接納,并報請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由《實用外科雜志》更名為《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實用醫學雜志社主辦。編委會由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的二百多位有影響的專家組成,以指導和協助編委會工作。
【摘 要】目的 總結網狀纖維染色在病理工作應用中的體會。方法 取活體組織檢查標本進行網狀纖維染色。結果 注意Gomori氏銀氨液的配制質量、染色時間、氯化金調色時間的控制等等可使網狀纖維染色達到理想效果。結論 注意網狀纖維染色過程的各個操作環節、可使染色達到滿意效果,在病理診斷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網狀纖維染色 應用
網狀纖維是網狀結締組織內的一種纖維,由網狀細胞產生,纖維細而有分支,穿行于網狀細胞體和突之間,交錯排列成致密的網狀,故稱之。此種纖維用H.E染色一般不易分辨,若用銀氨溶液浸染能使纖維變成黑色,故又稱嗜銀纖維。網狀纖維多分布在結締組織與其他組織交界處,如基膜的網板、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周圍等等。在造血器官和內分泌腺,有較多的網狀纖維構成它們的支架,所以網狀纖維染色應用非常廣泛。常用于顯示和鑒別腫瘤的性質和來源,如癌和肉瘤、血管內皮瘤和血管外皮瘤等,也可用于觀察和研究癌組織的發生、發展及惡性程度;顯示與觀察基底膜的變化,從而有效地判斷其上皮來源,且有助于區分不同來源的上皮腫瘤;還可用于識別壞死組織的結構及類型等等。因此,作為常規染色的必要補充,網狀纖維染色在病理診斷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是病理染色技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網狀纖維染色方法較多,其中最常用的是Gomori法[1],筆者就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材料 選自本院病理科活體組織檢查標本,中性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1.2 試劑配制 Gomori銀氨液:取10%硝酸銀4滴盛入小量杯中,加入1滴10%氫氧化鈉,即產生灰黑色沉淀;記錄總量,加蒸餾水洗滌沉淀物,傾去上清液,再加入蒸餾水,反復3次,最后加蒸餾水,湊足總量,然后逐滴加濃氨水并不斷搖晃,使混合均勻;至沉淀剛好溶解,加入10%硝酸銀至沉淀再次生成,再滴入1滴至數滴的濃氨水,觀察沉淀物將溶盡,尚留數個小顆粒時停止,加蒸餾水3倍后裝入棕色玻璃瓶,密封避光保存備用。
1.3 方法[2] ①常規石蠟切片,脫蠟至水。②入0.25%高錳酸鉀5分鐘,自來水洗。③2%草酸漂白,自來水洗,蒸餾水洗。④2%硫酸鐵銨媒染1分鐘,細水速洗。⑤入Gomori銀氨液1分鐘(加蓋進行),蒸餾水洗。⑥20%的甲醛溶液還原1分鐘,蒸餾水洗。⑦0.2%氯化金液鏡下觀察調色1-2分鐘,蒸餾水洗。⑧2%硫代硫酸鈉固定1分鐘,蒸餾水洗,V.G液復染3分鐘。⑨無水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2 結果
網狀纖維呈黑色,膠原纖維呈紅色,背景呈黃色。
3 討論
網狀纖維染色中,高錳酸鉀的作用是氧化,使網狀纖維具有選擇性,染色力增強,同時改善背景色調,減弱銀氨液對胞核的著染,有利于胞核的復染。不經氧化的切片,網狀纖維不能很好地顯示出來,故高錳酸鉀存放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失去氧化作用。網狀纖維是由含有糖蛋白的膠原蛋白組成,易與氨性銀結合,即帶正電荷的二氨合銀離子被具有嗜銀性物質的網狀纖維吸附,再經甲醛還原成棕黑色金屬銀,從而使網狀纖維顯色。因此為了得到滿意而穩定的染色結果,銀氨液的配制是關鍵,配制時滴入氨水的量要恰當,過多感應下降會使液體過堿,滴染使切片容易脫落,過少則感應上升,浸染效果不好。由于配好的銀氨液很敏感,受光或空氣中的氧的作用后均易解離出銀鹽,故宜用棕色玻璃瓶密封避光保存于4℃冰箱中,不能使用金屬器皿,如現用現配則效果更佳。銀氨液滴染水洗時間也要恰當,采用傾斜流水速洗,否則會產生銀顆粒沉淀,水洗時間過長則影響還原,甲醛是還原劑,能把與網狀纖維的銀氨化合物還原成棕黑色的金屬銀,因此20%甲醛液應經常更換。用0.2%氯化金調色須鏡下控制,如時間短,會增加背景染色;時間長,則會使網狀纖維顏色變淺。網狀纖維具有嗜銀性,而膠原纖維結構疏松,寬孔粗纖維能與酸性染料結合[3],在通常情況下為鑒別診斷和研究應用需要,同時再進行膠原纖維對比染色,可使色彩分辨更為鮮明、清晰,從而得到鑒別診斷的滿意結果。
在病理診斷及鑒別診斷過程中,HE切片的光鏡觀察是病理診斷的基礎,也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手段,但單純用HE染色有時很難判別其病因、組織來源及發病機制等方面問題,故常需借助其他輔助手段來補充,比如特殊染色、免疫組化染色、電鏡及原位雜交等方法。從而使病理診斷的準確性不斷得到提高,有時這些方法在鑒別診斷上能起決定性作用,其中特染是專門用于顯示某些特定目的物的染色方法,是病理診斷及科學研究領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網狀纖維染色在病理工作中是最常用的特殊染色法,由于網狀纖維分布極為廣泛,多種疾病的病變均會影響網狀纖維,所以網狀纖維染色的結果對病理診斷起到很大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龔志錦,詹镕洲.病理組織制片和染色技術.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4:70-80.
[2]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病理學分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4-135.
[3]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病理學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4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