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養提升的難點,為進一步提高四川省健康素養水平提供參考與建議。方法2020年,將4個縣(區)及省級相關部門19名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采用Colaizzi進行資料分析,剖析在實際工作中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遇到的問題。結果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養提升的難點,為進一步提高四川省健康素養水平提供參考與建議。方法2020年,將4個縣(區)及省級相關部門19名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采用Colaizzi進行資料分析,剖析在實際工作中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遇到的問題。結果健康素養提升存在管理與考核機制不健全;部門聯動不足;健康教育形式單一傳統,缺乏針對性;健康教育體系及職能有待加強;健康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不高;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夠等問題。結論應壓實各級政府責任,建立全省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強化部門責任,健全聯動機制;豐富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加強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優化健康教育經費使用;加強健康教育人員隊伍和能力建設。
[關鍵詞]健康素養;提升;對策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1]。近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等文件指導健康中國行動的開展,其中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是主要目標之一。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制定了《“健康四川2030”規劃綱要》、《健康四川專項行動方案(2020—2030年)》、《健康知識普及專項行動方案(2020—2030年)》等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本文通過分析四川省居民健康素養現狀,訪談了解當前健康素養提升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四川省健康素養水平、促進健康四川行動提供政策建議。
健康論文范例:關于我國中小微企業健康生態培育與數字化應用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和衛生、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意向性抽取兩個健康促進縣(區)創建縣(區)及兩個未創建縣(區)開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工作訪談。在各調研地點分別選擇1名行政分管領導、1名衛生健康系統領導、1名疾控中心分管健康教育副主任或健康教育科科長、1名社區干部進行訪談;在省級相關部門抽取1名衛生健康系統領導、1名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1名疾控中心項目負責人進行訪談。
1.2方法
1.2.1調查內容組織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四川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相關專家多次開展專題小組討論,參考相關政策文件、文獻,分別針對地方行政領導/衛生健康系統領導,疾控中心分管健康教育副主任/健康教育所(科)長和社區干部制訂3套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工作訪談提綱,主要包括:健康素養提升管理與考核機制、多部門聯動情況、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健康教育體系及經費、健康教育專業人才隊伍情況6個部分。
1.2.2訪談方法于2020-09/10采用定性調查方式在征得被訪者同意后對四川省4地區及省級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一共對19名政府領導或健康教育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入訪談,訪談時間控制在每人12h內。訪談結束后的2d內將受訪者的記錄逐字轉錄,及時記錄現場觀察情況,對受訪者提供及形成的書面文字資料進行存放。采用現象學分析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提綱進行資料收集。
1.3統計分析資料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2-3]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歸類,提煉主題。
2結果
2.1健康素養提升管理與考核機制方面省級管理部門暫未建立全省的具體管理考核機制和標準的評價體系,導致健康素養有目標無考核。訪談得知,4個縣(區)此項工作均由疾控中心牽頭,健康教育部門具體負責。一些地方政府未將健康素養水平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一些納入了但是在績效考核指標中占比較少。例如,在未開展健康促進縣(區)創建的地區,健康素養提升工作基本沒有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責任落實不到具體單位或部門;而開展健康促進縣(區)創建的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工作雖已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指標,但占比較少。
2.2部門聯動方面健康素養提升一直倡導“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除衛生健康部門外,目前四川省已有部分部門參與其中并形成了系統的工作機制,如教育、體育、宣傳、民政、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等。通過訪談發現,實際工作中,教育部門的合作較好,其他部門的合作較弱,比如稅務、司法、公安部門等的配合程度尚有不足,部門溝通效率、信息共享效率、政策整合效率還需要提高。
2.3健康教育形式方面
訪談發現,社區基層組織、社區志愿者對健康素養提升工作幫助較大。在健康素養工作開展得較好的社區,圍繞與轄區居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行為開展院落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公共區域勸阻吸煙行為、居民文體活動興趣小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等干預活動,居民接受度非常高,針對性強,有一定優勢。
目前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宣傳欄張貼、電子大屏幕播放視頻和宣傳材料發放、授課講座等方式開展,普遍利用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官方公眾號、社區、社區衛 生服務中心、村委會的宣傳欄等,目前并未形成全人群、全行業、全領域的覆蓋。有些宣傳資料缺乏對核心信息的創作和作品的趣味性,而群眾對長篇大論講專業知識興趣較低;從傳播渠道來看,普遍認為通過手機微信、短視頻平臺進行科普傳播效果較好,文圖手冊的效果較差,還需要更多權威的科普平臺,占領媒體健康傳播陣地。有觀點認為,現在仍主要是“運動”式的方式搞宣傳,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素養水平存在的問題,缺乏長期的且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收效較差。
2.4健康教育體系及職能設置方面訪談得知,目前四川省各級健康教育機構多數為非獨立設置,大部分健康教育機構隸屬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部門,小部分隸屬于衛健委的業務部門,有多頭管理的狀況。縣級及以下地區,大多未設置獨立的健康教育機構或單位,多由其他業務科室兼職。省級機構中,主要從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機構,有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和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兩個機構工作職責職能雖各有不同但相互有交叉,業務工作各有所長,在日常工作的經費配置、工作溝通協調以及資源使用上有管理難度。
2.5健康教育經費投入情況2017年開始,國家將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隨之下沉到鄉鎮和社區,市、縣兩級健康教育機構很難從中獲得足夠的干預工作經費。有觀點認為,大部分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服務能力有限,開展的干預活動模式單一,效果有限;而具備專業能力的各級健康教育機構卻因缺乏資金而無法開展干預活動。導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經費能力不足,市縣健康教育機構有能力經費不夠,資金使用績效不高。
2.6健康教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目前四川省健康教育人員與服務人群的比例為9.03人/100萬人,健康教育專職業務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遠遠低于《“十三五”全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規劃》中“到2020年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人員與服務人群的配置比17.5/100萬人口”的要求。訪談發現,省級和基層機構在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上均缺乏相應激勵機制,職稱晉升通道不暢,培訓考核制度不完善,基層健康教育機構專業人員招聘困難,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導致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延續性不強、效果不佳。
基層健康教育人員普遍存在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專業能力不足,隊伍薄弱,業務工作能力較低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健康素養監測、數據分析能力及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水平較低,不能持續開展準確的監測統計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等。此外,非醫療機構(如學校、企業、社區)內衛生健康專業人員缺失,導致居民獲取健康知識的渠道相對狹窄且內容不專業。
3討論
2016—2019年四川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呈穩步提升趨勢,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12.00%增長至19.4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17%)[4],并與《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相差不大(到2022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2%[5])。《“健康四川2030”規劃綱要》提出,四川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2020年、2025年、2030年要分別達到20%、25%、30%[6]。
3.1壓實各級政府責任,建立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健康促進應納入各級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統籌考慮。省級主管部門應將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工作責任壓實到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制定管理方案,建立健康素養水平考核、評價機制[7],將健康素養監測結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指標,每年對各地的健康促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通報。
地方政府可以專項工作名義,將措施加以細化,納入績效考核,以政府的名義開展健康素養提升。數據表明,健康促進縣(區)、慢病綜合示范區等的創建有助于當地素養水平的提升[8-9]。建議持續鞏固和拓展健康促進縣(區)創建,將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企業的目標要求融入部門自身的考核體系;將健康素養水平主要指標作為創建衛生城鎮、文明城市、健康促進縣區的主要評審指標之一;將健康教育課作為醫院評審、年度考核、醫生績效考核指標[10-11],將學生素養水平作為學校績效考核指標等。
3.2強化部門責任,健全聯動機制
加強建立由政府主導的多部門聯動機制。明確部門責任,促進各部門主動承擔健康素養提升責任,理順各部門協作機制,建立定期會議制度和部門臺賬制度,落實專人負責,讓各個行業部門成為本行業、本部門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主體,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3.3豐富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加強針對性和長期性
各級健康教育機構應建立和強化權威健康教育信息發布平臺,同時調動各類媒體資源,定期向公眾發送權威健康知識,占領健康傳播陣地。
充分發揮社區優勢,通過網格員-樓棟長-單元志愿者單元微信群管理模式,及時將權威的健康知識、防控技能等傳播到居民中間。健康教育也需根據不同地區社會環境和文化生活習慣等外部條件調整知識結構,讓健康知識與人群的生活情景相契合,提高知識接受度[12]。可在社區或居委會設置健康咨詢中心、健康科普教育點等,專業人員將核心信息精煉創作轉化為當地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視頻、文藝作品、一圖讀懂等形式,定期舉行各類健康活動,通過游戲、競賽、健康體驗、文娛節目等多種活動進行傳播。對于低文化程度、老年人、低收入、農民等健康素養水平較低的群體,可針對性地舉辦健康講座等[13-15]。
同時通過問卷調查、輿情監測以及官方和媒體渠道不斷收集群眾需求,結合居民健康素養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從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開展綜合干預和效果評估,將健康教育做到有針對性和長期性。傳播渠道方面,城市可以多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傳統媒體,以及室外大屏,公共交通工具、小區內小屏、電影播放前廣告等媒介,農村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山區等除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利用,“村村響”應急廣播和壩壩電影等平臺能發揮較好作用。
3.4加強健康教育體系建設
建立全省協調統一的健康教育體系,明確各級健康教育機構職責職能,使各級健康教育機構隸屬關系一致,便于在工作中更好地合作和協調。以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基礎,建立完備的健康教育體系,確保省、市、縣各級都有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和人員隊伍。
3.5優化健康教育經費使用
合理分配健康教育經費。省級主管部門應優化各市、縣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資金配置,建立健康教育經費使用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向經費使用率高、健康素養提升成效顯著地區的健康教育機構進行資金傾斜,鼓勵其開展豐富多樣的干預活動;對健康素養提升較困難的地方進行定點幫扶和資金傾斜,逐年全部覆蓋,提高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落實基層隨訪、治療中普及健康知識制度,建立村醫定期入戶傳播健康知識,考核合格后撥付基本公衛健康教育經費制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健康教育經費使用效率。
3.6加強健康教育人員隊伍和能力建設
基層缺乏專職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使得政令不通暢,工作分配不具體,增加了管理難度,分散了健康教育資源,不利于集中精力抓健康教育工作。省級主管部門應督促市縣級健康教育機構設置專職健康教育專業人員,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人員的薪酬待遇,完善職稱晉升通道,防止人才流失,保證工作的持續性開展和全省健康教育人員隊伍的能力建設。
各級健康教育機構應定期開展人員技術培訓、演練和技能競賽等,注重健康教育基礎知識技能、項目實際操作和管理能力培訓;通過將健康教育加入醫生績效考核指標和職稱評審指標中,調動醫院醫生更多參與到健康科普工作;加強區、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化健康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各級機構的健康教育能力;鼓勵非醫療機構(如學校、企業、社區)引進衛生健康專業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擴展居民健康知識獲取渠道。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部.健康66條: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讀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
[2]李崢,劉宇.護理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91-292.
[3]劉明.Colaizzi7個步驟在現象學研究資料分析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1):90-9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健康委員會.2019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升至19.17%[EB/OL](.2020-04-24)[2021-08-09].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A].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32):5-20.
[6]四川省老齡健康發展中心.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健康四川2030”規劃綱要》的通知[EB/OL].(2017-02-08)[2021-08-09].
[7]黎牧夏,朱文麗,許雅君,等.居民營養素養評價工具的研究及應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0,54(10):1031-1034.
作者:劉影1,劉兆煒2,李志新2,彭瑋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