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聯合新書采選系統的構建與設計> 正文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聯合新書采選系統的構建與設計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6-01 09:35

    本文摘要:摘 要 文章基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加強館社合作、書目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等方面的經驗基礎,利用云服務技術,構建應用于書目資源共享和聯合采選的一站式業務系統。該系統契合當前公共圖書館采選業務的實際需求,能實現書目信息有效整合與利用,提高采選工作效益,對

      摘 要 文章基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加強館社合作、書目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等方面的經驗基礎,利用云服務技術,構建應用于書目資源共享和聯合采選的一站式業務系統。該系統契合當前公共圖書館采選業務的實際需求,能實現書目信息有效整合與利用,提高采選工作效益,對推動區域性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具有意義。

      關鍵詞 文獻資源 館社合作 新書采選系統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圖書館論文

      0 引言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傳承文化、服務讀者的立館之本,文獻資源建設是指圖書館根據自身使命和服務定位,系統規劃、選擇、收集、組織管理文獻資源,以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館藏體系的全過程。當前在公共圖書館領域,采選新書依舊是圖書館推進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舉措。新書采選是一個決策過程,而記錄擬采圖書詳細內容數據的書目信息就是采選過程的參考基礎,圖書館對書目信息的有效獲取和利用,將對其館藏建設整體效益產生深遠影響。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采取政府采購模式采選新書,圖書館通過招標確定合作館配商,再由館配商溝通上游出版社和下游圖書館,傳遞書目信息并提供相應配送加工服務。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云計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熟,為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基礎,也給各行業內或不同行業間資源共建共享帶來了新的契機[1]。出版社與圖書館是天然的同盟,共同服務于人類的知識需求,二者加強合作,有望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壁壘,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實現知識傳遞效率的最大化[2]。本文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以下稱“”廣東省館”)正在建設中的基于館社合作的聯合新書采選系統為例,分析圖書采選業務中加強館社合作的必要性,對如何構建一種應用于書目資源共享和聯合采選業務的一站式云服務系統進行闡述,探討館社合作平臺建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1 搭建館社合作平臺的必要性

      1.1 采選書目信息不對稱

      在實際采選工作中,僅靠館配商提供的書目信息,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圖書館所購入圖書的整體質量。以廣東省館為例,2019 年全年從 5 家中標館配商獲取到的中文書目信息約 38.3 萬條,其中屬于當年新版圖書的去重后僅有約 11 萬條,而 2019 年我國新出版的圖書多達 22.5 萬種[3],可見通過多家館配商獲取的書目信息依舊不夠全面。另一方面,館配商出于利益驅使,在書目信息中加塞庫存和高利潤劣質圖書,人為地屏蔽掉一些折扣高的書目信息等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采購經費有限的基層圖書館,往往中標館配商只有一兩家,對館配商行為的約束力有限,且缺乏自發搜集書目信息的人力和資源,極易陷入采選書目信息與出版信息不對稱的困境[4]。因此圖書館在采選業務上,如何突破館配商的信息壁壘,有效地獲取、整合和利用書目信息這一實際問題長期存在,亟待解決。

      1.2 公共圖書館實踐不足

      筆者通過 CNKI進行文獻調研,分別以“館社合作、聯合采訪、書目信息共享、采訪平臺”為主題詞,篩選得到 2012-2021 年期間發表的相關文獻 125 篇。分析文獻可見,圖書館加強與出版社群體的合作,有利于突破當前館配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能提升圖書館文獻資源質量是業界共識[5-6];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館社多方共同接入的信息管理平臺或業務聯合系統,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升合作成效[7-9];高校圖書館在館社合作方面已有較多的研究和實踐[10-12],以與“CALIS 聯合編目系統”共同組成采編一體化服務平臺的“CALIS 聯合采訪平臺”為代表,主要應用于全國高校圖書館領域,功能架構的專業性和研究性較強,且聯合采選內容主要集中在數字資源[13-18]。

      公共圖書館在館社合作方面的研究較少,館與館之間的合作多見于以提高采訪規模效益、優化地區文獻資源配置為目的市縣(區)級公共圖書館聯合采訪[19];各大館配商建設的采選平臺,迎合了當前館配市場部分新需求,在“紙電融合”“薦購服務”等領域各有所長,但其本質仍是營利為目的的館配服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20-21],只有由業務管理機構或大型圖書館牽頭建設公益性的采選平臺,才能確保信息傳遞公開透明,得到館社各方用戶的充分信任,從而促進平臺良性發展[22]。

      1.3 基層圖書館需求響應

      廣東省館作為省級公共館,館藏建設的質量要求更多體現在“品種”上,因此尤為重視書目信息的搜集,除了通過館配商、各類書目報、當當網、豆瓣網等渠道獲取書目,近年來已與全國多家出版社取得直接聯系,逐漸搭建起館社合作架構,共同解決書目信息獲取等圖書采訪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2019 年,開發面向出版社的“圖書采訪數據上傳平臺”,實現了由出版社定期按照規范格式制作提交書目的數據整合機制。同時,廣東省館肩負引領全省圖書館共同推進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重任,歷來積極與全省基層館共享采選書目信息,并依托館社合作措施為全省基層館與出版社提供溝通渠道,針對不同館的實際需求為其對接相應出版社的專業服務[23]。2017-2021 年通過廣東省文獻編目中心 QQ 群累計向全省基層館共享 40.8 萬條通過各類出版社匯集的新書書目,成為了部分基層館重要的采訪書目數據來源;鶎羽^依托館社合作平臺,實現與出版社的業務對接,增強與區域內不同圖書館的業務交流,都有望顯著提升其館藏資源建設效益。

      2 基于館社合作的聯合新書采選系統構建

      2.1 需求分析

      廣東省館研發聯合新書采選系統(下稱采選系統)是在多年加強館社合作成效上,期望組織起省內公共館采選業務的交流群體,打造配合公共圖書館館藏建設方向的書目資源平臺,帶動人力和經費有限的基層館提升文獻資源建設效益,也通過數據共享為出版社展現公共圖書館的文獻需求,提供出版決策參考,增進實際業務對接。采選系統的設計依據,是廣東省館在推動館社合作和書目共享工作中發現的館社雙方實際需求。圖書館用戶需要更全面、規范、精細的出版社書目數據,希望系統能支持書目分類檢索、主題檢索、在線采選、個性化推送等。出版社用戶除了上傳新出版書目,還需要發布庫存書目,方便圖書館補缺,減輕自身倉儲庫存成本壓力,也希望通過系統獲取圖書館采選數據,了解公共館讀者的閱讀偏好。因此,采選系統的設計理念是實現書目數據收集和利用,滿足多個圖書館和出版社之間業務數據的交流共享,提供一站式線上新書采選服務。系統采用云計算技術,所有用戶都在同一平臺上操作,各類出版社和省內各級圖書館通過審核后均可入駐,數據資源共建共享。

      2.2 功能架構

      采選系統設計面向廣東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全國范圍內的出版社、系統管理員和廣東省館普通讀者,且在后續建設中還將考慮納入館配商用戶。在業務應用層面上,分為書目資源、讀者薦購、書目擬選等 7 個功能模塊,通過設置不同角色用戶的賬號權限為其對接相應的功能服務,同時構建統一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為核心業務信息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

      (1)角色和用戶管理。采選系統設置“管理員、省館館員、成員館館員、出版社、讀者”5 種角色,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使用需求,用戶是指登入系統的操作賬戶,每一用戶必屬于某一種角色,角色由管理員審核該用戶注冊申請時分配。“管理員”使用最高權限,負責設置系統參數、審核用戶注冊申請、分配用戶權限和數據維護,其他角色用戶可使用權限內各類功能。

      (2)書目資源整合。書目資源由出版社用戶和圖書館用戶批量上傳,出版社主要上傳新書書目和存庫書目,圖書館主要上傳各類出版熱點和專題書目。系統自動將所有上傳資源進行分析整合成統一標準化、規范化格式的新書目錄集中展示,用戶可以在新書目錄中按版權信息、中圖分類、價格等具體條件進行篩選,自制成需求書單并下載,甚至對需求書單進行本地館藏查重。“書目智能推送”支持圖書館用戶個性化設置推送頻率、篩選條件和訂閱范圍,系統根據需求自動推送書目信息。所有用戶的上傳和下載信息數據開放共享,能滿足數據的橫向傳遞和用戶之間的業務交流。

      (3)讀者薦購。讀者薦購模塊面向廣東省館普通讀者,讀者進入薦購頁面填寫薦購圖書的基本信息,提交時可選“圖書上架后預約”。系統自動檢驗被提交薦購書目的館藏信息,拒絕有在架復本的圖書參加薦購,提示讀者到館借閱,合規薦購書目信息歸集至薦購管理模塊,由館員進行批處理。有預約需求的薦購圖書訂單,在被寫進館藏業務系統時即被標記預約信息,該書采編上架后將被保留規定時間,系統會觸發通知讀者到館借閱。

      (4)書目采選。系統上獲取的書目,通過“擬定庫”(圖書館一定時期(約 1-2 年)已完成采選的,包括選中和剔除的書目集合)和“正式庫”(圖書館真實的館藏書目集合)兩層查重后進入選訂環節,由館員逐條對書目信息進行研判。選訂列表的每條書目提供“詳細信息”“去冠詞題名查重”“著者查重”等功能按鈕,以及該書目 ISBN 號在網上商城(當當網、京東、亞馬遜等)的檢索結果頁面鏈接按鈕,作為館員的決策參考。館員選訂書目的同時可選擇采購數量和館藏規則,以確定圖書采編后的館藏分配,此環節的館藏規則模板可以由館員在參數設置模塊自定義創建。書目審定環節用于檢驗采購數量與館藏規則是否正確,發訂前查重環節用以避免采購圖書與捐贈、征集等不經采購的圖書重復建設的情況,確保采購經費和文獻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正式發訂書目會在館藏業務系統自動生成訂單,發訂清單則由館員打印出來后發給館配商配貨。

      (5)數據統計分析。數據統計分析建立在所有用戶在系統上的操作記錄和使用內容的大數據基礎上,可以對用戶的基本數據與發布數據的內容、時間、頻次、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設計了“書目分類統計、圖書館采選統計、出版社數據統計、共享書目排行”4 個前端功能。“書目分類統計”揭示各館用戶下載書目的學科分布情況和具體數量數據,“圖書館采選統計”揭示各館用戶下載書目的來源出版社分布情況和具體數量數據,“出版社數據統計”揭示各出版社用戶上傳書目數據被使用情況和具體數量數據,“共享書目排行”展現共享書目被使用頻次的排行。用戶可以在此模塊獲取所需的統計結果并下載到當地,從而實現館社數據交流。

      3 業務和技術保障

      3.1 提高系統易用性

      易用性是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指的是系統對用戶來說意味著易于學習和使用、減輕記憶負擔、使用的滿意程度等。采選系統面向跨行業的應用場景,用戶的知識背景和使用經驗都不盡相同,而且作為一種公益建設項目,需要充分調動出版社和基層館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功能設計層面需要注意降低系統的操作門檻,盡量采用自動化、智能化方式來優化用戶體驗。例如書目上傳支持多種主流文件格式且由系統智能識別表頭,以及自定義書目篩選、個性化需求訂閱等功能。

      3.2 保障數據有效利用采選系統

      多方共建多向共享的模式,隨著資源的不斷建設,必將產生海量數據和新的功能需求,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對系統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都會帶來一定考驗。云計算是一種能夠通過網絡以便利的、按需付費的方式獲取計算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和服務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這些資源來自一個共享的、可配置的資源池,并能夠以最省力和無人干預的方式獲取和釋放[24]。

      可見云計算理念非常契合用來搭建一個書目信息共建共享平臺,它具有大規模、分布式、虛擬化、高可用性和拓展性、經濟、安全等特點,解決了海量書目信息的存儲和共享問題,為平臺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提供強大的計算基礎,也保障了平臺后續功能拓展的彈性空間。采選系統采用了 Hadoop 架構來實現更好的數據處理效果,其核心設計是主要是 HDFS 和MapReduce,HDFS 為海量數據提供了存儲,而 MapReduce 為海量數據提供了計算框架。通過分析用戶的使用記錄和書目本身被使用的情況,來揭示不同圖書館的文獻需求和館藏建設方向、不同出版社的優勢學科和出版重點、熱門被采圖書和讀者最關注的學科分類等等。

      3.3 增加用戶黏度采選系統

      設計初始目的是實現書目信息的有效整合與利用,但如果僅構建書目共享功能,對于圖書館用戶而言,通過采選系統獲取到的書目信息還需再導入采訪業務系統進行采選,操作性不強,使得采選系統對館員業務工作缺乏黏度;對于出版社用戶而言,圖書館未在系統上進行采選,則其書目信息被使用數據只揭示了書目被圖書館參考的情況,并不是實際被采購的情況,數據挖掘分析的意義不夠充分。因此將書目采選模塊嵌入到系統功能架構中,構建書目從獲取、篩選到發訂的業務全流程模式,是有效實現館社合作書目信息整合與利用的必要需求。

      3.4 重視讀者需求

      讀者薦購是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文獻資源建設保障業務,薦購書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圖書館服務人群的文獻需求,也是新書采選的參考。采選系統搭載讀者薦購模塊,不僅滿足館員一站式處理采購業務的需求,還能通過對薦購書目的數據挖掘,如薦購讀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接入薦購端口)分布情況,薦購圖書的(學科分類、出版社、出版年、復借率)分布情況,分析出圖書館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偏好和需求,反映既有館藏資源結構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為館藏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薦購書目的數據挖掘價值與讀者參與薦購的數量和覆蓋率呈正相關關系,因此除了要加強宣傳,在應用設計層面更應該考慮讀者體驗,優化薦購流程,吸引更多讀者參與薦購。例如通過設計微信公眾號和官網主頁接入口滿足讀者的“主動薦購”,設計新書借閱系統(線上“你閱讀,我采購”)和 OPAC 檢索頁面接入口,在讀者欲借書查無可借時,引導其“被動薦購”;在薦購頁面內置自動檢驗館藏信息功能,當讀者只填寫完圖書 ISBN 號時彈窗提示該書是否可以薦購,減少讀者不必要操作;提供預約外借功能,給予薦購讀者最先借到所薦圖書的權利,提升讀者的薦購熱情。

      4 思考

      4.1 對接成員館館藏系統

      圖書館用戶要在采選系統上實現館藏查重、發訂的訂單信息自動寫入館藏系統等功能的前提,是要完成各自館藏系統與采選系統的對接。實際研發中,系統對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進行反復測試,解決例如查重結果不準確、邏輯語言轉換、參數設置或數據寫入錯誤等問題,目前只實現與廣東省館館藏系統的對接?梢婋S著系統規模迭代,根據成員館的需求,逐步實現與不同館藏系統對接是主要難點之一。因此,采選系統開發初期,系統接口設置要多樣、開放,充分調研省內各級公共館館藏系統使用情況。實現系統對接關鍵是實現人的對接,采選系統開發人員要與成員館采選人員加強交流,獲取成員館的使用需求,掌握對方館藏業務系統的架構邏輯和業務流程,優化對接效果。

      4.2 完善書目

      數據整合機制館社合作是采選系統書目數據建設的基礎,但僅有出版社書目對基層館的吸引力有限,實際推進中發現,許多基層館期待更優質、更有指導價值的書目數據。作為牽頭圖書館,需要自覺完善書目數據整合機制。一是設立專人專崗,通過各行業書評報刊、各媒體書目報、互聯網好評書單、線上書城暢銷榜單、各類獲獎書單等多渠道收集書目數據,制作專題書目上傳到采選系統;二是依托自身大館資源,組織專業團隊,定期制作并發布讀者好評書單、讀者借閱排行、館員推薦書單、年度公共館適藏書單等榜單,上傳到采選系統;三是建立針對出版社的出版內容和質量評價體系,通過數據分析描述各出版社的優勢出版物和產品質量,并把具體評價在采選系統展示,為成員館采選人員提供決策參考。

      4.3 優化圖書采選策略

      通過采選系統,圖書館掌握了更全面的書目數據,但如何保障圖書采選效益仍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選擇直接向出版社采購圖書,確實有到貨周期短、到貨率高的優點,但單次向單一出版社采購規模較小,付款手續繁瑣,且圖書加工等相關館配服務難以得到保障。通過館配商采購圖書,有覆蓋面廣、服務到位的優勢,但仍有高折扣圖書難以到貨的風險。提高圖書采選效益,圖書館要靈活制定采購策略,對于重點館藏、往年圖書補缺、目標出版社圖書,盡量直接向出版社采購,大批量基礎讀物則通過館配商采購。還要建立針對館配商到貨率和服務質量的評價體系,作為選擇館配商的重要參考,并在招標和簽訂合同環節明確館配商職責,提前規范館配商行為,保障館配圖書整體質量。

      5 結語

      采選系統的初步設計已經基本滿足書目信息傳遞與利用的需求,但仍要加快推進與成員館、出版社及館配商等的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圖書采選業務全產業鏈的信息貫通。在智能化方向上,可考慮應用人工智能領域的機器學習技術,利用圖書館館藏和讀者借閱數據、出版社分類分級、作者知名度和圖書銷售量分級等大數據,通過訓練系統自主學習完善系統算法,提升個性化定制和圖書采選模型構建效果。在書目信息資源的獲取方面,未來可以關注對互聯網上眾多虛擬媒介和信息內容中所包含的書目信息的抓取和利用。在業務拓展方面,可考慮結合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廣東省分中心現有的業務和資源基礎,探索實現省域內公共圖書館采編一體化模式的可行性,進一步優化知識傳播路徑,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姚曉蕓,陳萬灼.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采購平臺建設[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9):162-163.

      [2]馮宏聲.加快推進館社合作,共建知識服務新生態[J].出版科學,2018,26(4):5-7.

      [3]2019 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摘要)[EB/OL].[2020-11-03].

      [4]趙志剛.出版信息不對稱的中文圖書采購問題與建議[J].圖書館學刊,2013,35(11):40-42.

      [5]陳大蓮.圖書館與出版社新型互動合作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12):87-89.

      [6]于亞麗.館配市場書目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5(9):94-97.

      [7]張鈺梅.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與出版社跨界合作[J].新世紀圖書館,2016(8):56-59.

      [8]于菲菲.云計算環境下的中文圖書信息共享平臺初探——基于圖書館信息流整合與利用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4):67-72.

      [9]姜雷,王恒.云環境下館社合作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J].圖書館界,2017(4):16-20.

      作者:張鵬彬 吳羽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0271.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