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正文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3-25 10:44

    本文摘要:摘要:教師的高質量講解結合學生深度參與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最終目的是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成績。藥物化學的混合式教學通過對有機化學的復習和藥物化學在線預習、課堂答疑,課前課后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設計,實現學生被動

      摘要:教師的高質量講解結合學生深度參與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最終目的是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成績。藥物化學的混合式教學通過對有機化學的復習和藥物化學在線預習、課堂答疑,課前課后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設計,實現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增強學習興趣,并給其日常學習一定的壓力和緊迫感,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增強團隊精神及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能夠較好地應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有機化學;藥物化學

    藥物化學

      本科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學工作,是提高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關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獲得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離不開師生的密切配合,離不開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

      創新教學思維,改變教學模式,構建和諧、協作、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聽得懂”、“寫得出”、“講得清”、“用得熟”,才能將所學知識掌握并內化為自身素質層面的內容,這個過程需要師生共同深度參與;旌鲜浇虒W是高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路徑,也為學生深度學習提供了方法與技術保障[1]。

      創新教學方法是當下疫情期間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全國高校的眾多課程均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采用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2-4]。我們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效果,現報道如下。

      1深度學習視域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藥物化學課程是藥物制劑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是一門發現和發展新藥、合成化學藥物、闡明藥物化學性質、研究藥物分子與機體細胞之間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合成藥物是其重要內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與有機化學課程聯系非常緊密,是有機化學和藥物合成反應的后續課程;瘜W學科本身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化學的各二級學科中,有機化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尤為突出。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是相互促進的,應把這兩門課程看做一個“課程對”,在學習藥物化學時,應對有機化學的內容進行深度梳理,從而達到深度理解。

      1.1藥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5]

      深度學習視域下藥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目標應為:系統、全面、深入地了解藥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本質、藥物合成的方法、反應的類型、影響條件及各類藥物合成開發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掌握新藥開發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創新的審辨思維與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谝陨夏繕,我們對藥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

      包括課前線上線下預習、課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及答疑、課后線下拓展分組討論,線上總結答疑等3個階段。通過課前學習通線上平臺發布學習任務,根據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結合有機化學相應內容預先學習相關MOOC,并且抓住知識點的核心,提出問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初步了解和認識。

      課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下重點答疑,講解關鍵知識點,解決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感到困惑的內容,通過教師啟發,學生聯系有機化學理論對問題進行歸納,教師進一步點評總結,夯實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根據學習內容線上發布作業和拓展資料,讓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更加深入,實現深度學習。在實施環節,引入在線微課、翻轉課堂、個人作業、小組作業、小組討論、教師提問、教師總結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環節。

      1.2《藥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基于上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我們對藥物化學的教學進行了適當的改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顯著提高,學習成績有一定的提升,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度也大大增強了。

      1.2.1課前線上線下預習

      我校藥學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啟冬教授主編的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規劃教材《藥物化學》。授課教師將本教材與諸多其他版本的經典教材進行了比較,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梳理,為了便于學生掌握有機藥物的化學本質,在學習通上傳了相應章節的反應機理,備注了所學內容與教材中相應內容的聯系,要求學生根據任務進行預習,引導學生針對性的復習有機化學知識。

      在上傳過程中,沒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節的內容上傳,而是在每次上課前一天上傳需要預習的內容,保證了學生們學習知識的重點,便于明晰學習任務。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把所學反應的機制和應用范圍整理成筆記形式,對于不能理解的知識內容可以形成問題,通過學習通反饋給教師。在此過程中,對知識實現初步的掌握。例:《藥物化學》“第八章解熱鎮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及抗痛風藥”第一節生物烷化劑。

      1.2.2根據問題反饋進行課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此環節為鞏固課前預習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環節,通過課前線上線下的預習,與有機化學相聯系的預習,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但是會有部分難點需要課上解決,教師在課前匯總學生在學習通上提出的問題,特別是共性問題,進行逐一解答。

      把化學反應的機制講解清楚,對課前的預習工作做適當的點評,輔導學生優化預習方法。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適當的課上習題講解,在學習通上做一些測試題目(通常為2~3道題目),實現學生對 學習內容的全面掌握。教師對涉及的合成反應在新藥合成開發中的應用,尤其是臨床常用的藥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學反應的,適當詳細講解,讓學習的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習積極性。

      例:反應是“第四章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合成高效催眠藥唑吡坦的反應,此反應涉及氮原子的;磻,在講此反應的同時,幫助同學們回憶有機化學中;磻(親核加成-消除反應)。同時拓展講解鎮靜催眠藥的情況,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藥研發的細節,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

      1.2.3課后拓展

      線上發布作業和拓展資料[6],線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強化知識點[7]。此環節為知識的拓展環節,目的是進一步使學生內化所學知識點,培養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作業練習、章節測驗,作為學生期末復習的要點,學生所獲作業成績和測驗成績作為期末考評的一部分。

      同時,在學習通平臺發布跟當次課程相關的藥物合成信息,詳細介紹反應的機理、條件及達到的收率。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化學反應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不定期地在課余時間舉辦藥物化學主題討論,加深學生對藥物化學機制和合成的理解,討論結束后,安排學生對討論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應中,涉及到親核加成-消除反應、親電取代反應、曼尼希反應、徹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應、氧化反應和酰化反應等,這些反應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均有涉及。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分別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及三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在藥物化學學習中,除了可以在課前聯系有機化學進行預習外,在課后集中討論每個合成反應相應的反應機制,有助于鞏固和加深記憶及對反應的理解。

      1.2.4“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為了評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我們將藥物制劑班和制藥工程班(二者均為二本專業,入學成績差異無顯著性;2個班的人數分別為31和33人,組間差異無顯著性)進行了平行對照,藥物制劑班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制藥工程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期末考試成績藥物制劑班及格率為93.55%,良好率22.58%;制藥工程班及格率為87.88%,良好率19.18%,差異有顯著性。表明此次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效。

      1.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輔助措施

      1.3.1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中,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除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任課教師還增加了翻轉課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過程。

      1.3.2完善了學生的考核評價方法,逐步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比重。

      2結論和思考

      2.1專業基礎課程之間、專業課之間聯系緊密先修課程和后續課程是相互銜接的,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把具有緊密聯系的相關課程設置為“課程對”,如: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和藥物化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生理學和病理學、藥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等。在學習后續課程的時候,對作為后修課程的“課程對”中的另一門課程進行深度復習,增加對前一課程的理解,增強對后一課程的掌握,從而達到對知識體系的融匯貫通。

      2.2加強教師素質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使自己的現有知識能夠得以不斷深化和完善,能夠牢固掌握新學知識,教師的啟發式教學是重要因素。如何觸及學生思維的深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并能夠付之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是否在講授的過程中完整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11]。

      因此,要從整個教育層面加強教師的素質建設,教師個人要時刻注意提高自身修養。經過3年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嘗試,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大大提高,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作為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此研究實踐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水平本科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譚爽.指向深度學習的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19(6):51-53.

      [2]王飛,馬宇昊.新工科背景下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1,20(6):107-108.

      [3]孫璽然,陳曉英.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133-135.

      [4]田琳.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翻譯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8):160-161.

      [5]柳娜,黃薇,陳若愚,等.深度學習視域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實踐———以“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42(20):47-51.

      [6]李美林.基于同步互動平臺的混合式教學交互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0.

      作者:楊輝,譚曉虹,張利民,劉斯斯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9858.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